豐縣農村的那些“陪客”人

圖:紅豔

豐縣的農村人實在,又好面子,家裡來個客人、男娶女嫁、生孩子、升學、孩子當兵,總要擺上幾桌,請幾個人吃頓飯,還要找幾個陪客的,敘敘舊、勸勸酒,說說客氣話,拉拉關係。誰家來了重要客人,如果不請幾個陪客的,說明你這家不光彩。因此陪客成為村裡的一種職業,能請到村裡名人陪客也是家庭的榮光。

丰县农村的那些“陪客”人

陪客人一般分為三種人,一種是本族德高望重之人,像長輩,有頭面的人物,代表家族說起話來舉足輕重;二是村裡的幹部,那是重量級人物,要看給面子不給面子,這都是村裡的領導層,一事辦不好,請不到,怕在蓋房子、蓋章時給小鞋穿;三是村裡經濟文化方面的名人,像聽診器(醫生)、方向盤(開四輪拖拉機的)、教書先生(教師)、代銷員(開經銷代銷的),這部分人在村裡威信高,家庭要經常用他們,而且這些人交友廣泛,能請到他們陪客,提高檔次,起到名人效應。

一般的來客,在這三種人中拉出幾個就可以,紅(結婚、孩子送粥米)、白(發喪)都要請到,但是像閨女婿第一次來、會親家,陪新客的主桌,那可要講究,要從這些陪客人中挑選重量級的人物,要有口才能說會勸,還要有酒量。要講究策略,看來的客人情況,瞭解愛好、職業、脾氣,有針對性地採取措施,掌握進攻方法,將不會喝酒的也要勸說喝幾盅,會喝酒的喝好,但不過量,對酒量大的還要展開車輪戰,不能讓來客看不起陪客的,因此說陪客的要有策略,因客施計,彰顯酒文化。

丰县农村的那些“陪客”人

南方人喝酒不顧別人,想喝就喝,想吃就吃,從不讓人。北方人說南蠻子不懂人情味。北方人喝酒小杯小盞,夾菜一讓一桌人,一場酒可以喝半天。南方人說北方人虛情假意,死要面子活受罪。陪客在農村來講是一個體面活,不是誰想陪誰不想陪的事。

當年生產隊時,有一生產隊長天天陪客成了習慣,一天沒客陪,就像缺“大煙”似的,無精打采,據說誰家死個小豬他也要在門口蹲著,單等喊他家裡喝酒。

有一次村裡一家來了客,沒有喊他陪客,他一打聽這家來的是女客,他就在街上罵:“家裡來了女客不喊我,俺媳婦不能陪嗎,多一雙筷子的事。”

陪客是由農村飲食文化衍生出的一種職業,就像過去的媒婆,如簧之舌雙方一勸,婚姻就成了,經過發展變成了今天的“婚介所”。陪客也隨著社會的發展,逐步向規範化、專業化發展。據說有的學校專門設立了陪客(學名叫公關)專業,國家還專門設有“酒陪”。

丰县农村的那些“陪客”人

陪客是一種與人親切、增進友情、拉近關係的有效方式。陪客人要能說會道,察言觀色,達到各方滿意。“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願這種友善禮儀之舉和中國的傳統文化結合起來,以誠相待,誠信結合,使中華酒文化進一步發揚光大,促進和諧社會建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