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縣這位老人重操舊業,打開了小磨香油的銷路

圖:來自網絡

歲月隨著一年一度的更替,我們迎來了2020年,而我們盼望的春節,也將不期而至。


歡度春節,人民免不了走親訪友,歡聚會餐,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吃的檔次也隨著提高了。由從前盼著過年能吃上幾天餃子,到現在的魚肉鮮蔬,再喝點小酒,真是美哉。


豐縣這位老人重操舊業,打開了小磨香油的銷路


對於“吃”,人們大有講究,各個地方都頗具特色,酸辣苦甜鹹各有所好。咱們老家地處蘇北緊鄰山東。愛用調料,像蔥姜油鹽還有大茴小茴等等這些材料外,各種菜餚做好後,滴點香油(麻油),真是既美觀又香味濃郁,讓人們嘖嘖咋舌,好饞人啊!

提到香油,我不得不說我老家的一個侄子名字叫鄧聯山,自從退學後,繼承了祖孫幾代人的傳統,幹起了當地歷史的傳統石磨,加工小磨香油。


至於說幾代人的傳統,具體什麼時間開始的我也沒有追蹤溯源,據傳說,鄧聯山的曾祖父(也就是我的祖輩爺爺)就開始了磨香油的行當,只記得我的堂伯三大爺在世時,子承父業,也經營這個行當,他老人家現在算起來也有110歲之多了。


後來這個技術活傳到了我的堂弟鄧星周,之後又傳給瞭如今我的這個侄子鄧聯山。細細算來,我們鄧氏小磨香油也有百年之多的歷史了,亦可稱為“百年老店了吧”。


如今鄧聯山雖然不到60歲,也有至少近30年的小磨香油加工的經歷了。因著改革開放與時俱進的形勢,為了掙錢出來打工,中間間斷了有7、8年的時間,去年由於他的慈母年邁,需要在家侍奉老人家,在其女兒們的勸說下,不再再外出打工,又操起了舊業。

小磨香油的加工工藝主要是對原料的選取。在原料選取上他特別的重視,選用優質芝麻,最起碼的要求是、幹、淨、盛(顆粒飽滿),寧願在買芝麻的時候多花一些本錢,絕對確保質量,沒有含糊。

原料買來後進行加工的第一道工序,那就是再對原料精選,先用大簸箕芘的芝麻去除,然後用淨水清洗把灰塵全部去掉,倒進簸箕裡涼曬,再放到大鍋裡烘炒。烘炒芝麻就有了技術性,穩火慢烘,把水分去除,待芝麻染上紅潤顏色,略帶香氣時,把握好程度,再往後就是把芝麻放進石磨上加工,研成漿糊狀。

最後一道工序那就是提取香油,在盛有研磨成的粉漿糊的鐵鍋裡,加入開水進行稀釋,這道工序的技術較為重要,求的是溫度,水的比例,如果技術不佳,配比不妥會影響香油的出油率。為什麼要用水,沒有水是出不來香油的。俗話說“水撐油”,因為水的比重大,油的比重小,油就會飄浮在水面上。


豐縣這位老人重操舊業,打開了小磨香油的銷路

有的人認為特別是地處北方天氣寒冷的人,認為香油在冬天氣溫較低的情況下會有凍的現象,認為這種香油是假的吧!否!香油不假,因為加工時再仔細,多少都會有少量的水蒸氣,所以會有這種現象。請廣大消費者放心使用好了。

香油提取後,就是包裝,這個程序也很細緻,如果是塑料瓶還好,如果是玻璃瓶那就要更細心了,裝瓶後放在紙箱裡,必須用泡沫或者鬆軟的塑料套隔開,以防運輸過程中碰撞損壞。

去年“愚伯的自留地”這個傳遞信息的平臺也刊登了鄧聯山女兒寫的關於他家的小磨香油的報道。深受廣大消費者的歡迎,利用網絡進行網購。遠銷祖國的大江南北,黃河內外,以至於新疆重慶、青藏高原等等。亦有很多回頭客,在家鄉周邊地區,上門購買的顧客絡繹不絕。


鄧聯山本著貨真價實薄利多銷的經營理念,又一次給自己的品牌“小磨香油”打開了銷路,前天他給我打電話讓我在此感謝愚伯的自留地這個平臺,感謝其平臺的總編姜言蘇同志,感謝廣大消費者的熱心捧場和支持。


豐縣這位老人重操舊業,打開了小磨香油的銷路


馬上過年都回老家了,可以帶點我們老家的這個特產送親朋好友,經濟實惠,可以上門自提,也可以快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