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深處的軍營就是我的家

高中畢業後,我進入了縣教育宣講隊,隊長是豐縣華山鎮的一校長李老師。那時,我們住在溫莊村,白天下地勞動,晚上組織黨員學習。不知李老師從哪裡找來的《東海民兵》期刊,讀上邊的文章。時間長了,別人思想進步否,我不敢說,但我卻“不愛紅裝愛武裝”了。

天山深處的軍營就是我的家

一天,我跟李老師說:“我想當兵去,保家衛國,再苦再累都不怕。”李老師用肯定的目光看看我說:“你這個想法很好,等我向武裝部領導反應反應。”於是,在李老師的關照下,1977年冬我報名體檢,過了春節穿上了軍裝。

我和其他新兵一塊坐上了西去的悶罐列車。不知經過了多少兵站,也不知東西方向。車行三天三夜,看到了戈壁大漠,還沒到目的地。祖國疆域遼闊,在課本上學到的知識,零距離得到體驗。五天後,我們達到烏魯木齊,再換乘綠軍車,就是那種車廂用綠篷布罩住,只有從後邊飄動的布簾窗口,才能看到退去的景色,目矚移動的山戀的軍車。

天山深處的軍營就是我的家

兵車西行五六個小時,我們終於來到天山深處的軍營,面對高山峻嶺,一切都是那樣的新鮮。映入眼簾的天山山脈,冰川閃現,無際的原始森林,濤聲四起。簡陋的營房,卻在梯形一塊平地上。新鮮一陣子之後,又覺天色的單純,缺失了都市的繁華和燈紅酒綠。一場軍隊光榮傳統和思想教育,使我們懂得了為什麼當兵。從穿上軍裝那刻起,就是一名軍人,軍人是練兵打仗的,軍營就是我們的家。

我在這個新家待了六年,逐漸對天山有了感情,對那裡的紅瓦黃牆營房有了濃厚的興趣。軍營就象生我養我的家鄉一樣,一草一木總是情。我戰鬥過的二連,有好多來自五湖四海的戰友,不管是領導還是戰士,不管是哪年入伍,籍貫是哪裡,到了二連都親如兄弟。我記起了領導的嚴肅,戰友的友誼;記起了鄰近的連隊,記起了民族戰友買賣提;記起了訓練靶場,記起了冰天雪地。一切的一切難以忘懷,讓我如數家珍,述說天山深處的記憶……

天山深處的軍營就是我的家

巍峨天山臥塞域,冰川掛頂披寒衣。

雪蓮花開山坳裡,高傲潔身性孤僻。

蒼松翠柏原始綠,風吹疆界濤聲起。

群獸舞山不見虎,野狼稱王霸之氣。

兵營紮根天山下,山巒又添一片綠。

軍號嘹亮煥鬥志,苦練戰法爭第一。

步兵二連槍法準,單兵訓練奪紅旗。

尖端火箭搞試驗,二連技能無可比。

風鑽暢想岩石洞,敢叫大山把頭低。

南湖農場搞生產,揮灑血汗創奇蹟。

打釺碎石挖欖溝,手磨血泡錘又起。

卵石鋪坡沙灣溝,二連戰士清於泥。

牛圈子裡不見牛,林場工人育林地。

軍民攜手綠山體,年復一年不停足。

二十四團居深山,天山深處飄紅旗。

留戀這塊風水地,永遠記在腦海裡。

天山深處的軍營就是我的家

作者田效民,江蘇豐縣人,1978年至1983年曾在駐疆某步兵團服役。愛好讀書寫作,有多篇文學作品散見於報刊網絡。

攝影:文明(感謝老戰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