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看中國之江蘇:豐縣。漢高祖劉邦的老家。

豐,商及西周時期的古國名。關於豐縣的名稱由來,主要有以下說法:《史記》中稱為“豐邑”,有人認為是因為豐縣曾為劉邦的湯沐邑,另有人認為是因為豐縣曾為豐國舊都。

地名看中國之江蘇:豐縣。漢高祖劉邦的老家。

因傳說秦始皇時期曾在縣內築厭氣臺以鎮天子氣,故別稱“秦臺”。因傳說鳳凰曾降落城內,故別稱“鳳城”。

古諺雲:“先有徐州後有軒,唯有豐縣不記年。”具有悠久文明歷史的華夏大地,自軒轅黃帝以來,統制天下,分封萬國。《易》稱“萬國咸寧”,此時尚未分州。帝嚳創設九州,徐州即為其中之一,此時豐地隸屬於徐州,皆屬東夷之地。堯使禹治水,九州攸同,豐仍為徐州之域;虞、夏、商沿襲。周朝並徐州於青州;豐此時隨之隸於青州。

春秋時期屬宋,為宋王偃的都所。宋康王逃走,死於溫地,豐邑遂屬楚。秦滅楚統一六國,分封郡縣,豐始為縣,隸楚郡;復以豐隸泗水郡。

西漢、東漢時期,豐縣隸屬豫州沛郡、沛國。魏武帝恢復徐州,治所彭城,統轄七個郡國。明帝景初二年(238),分沛國、蕭、相等10縣為汝陰郡;把杼秋、公丘、彭城、豐、廣戚五縣劃歸沛王國。

南北朝時期,宋改豐縣隸屬北濟陰郡;北魏沿襲。北齊,改隸永昌郡。

隋朝開皇三年(583)廢除郡制,改為州制,州統轄縣。大業三年(607)恢復彭城郡,統轄11個縣,豐縣隸屬彭城郡。

唐代武德元年(618),改隸徐州;貞觀元年(627)設置15道,徐州統轄7縣,隸屬河南道;天寶元年(742),徐州改為彭城郡;乾元元年(758),彭城郡又改為徐州;貞元十六年(800),徐州改為武寧軍,以 節度使鎮守;鹹通十一年(870),恢復徐州;不久,徐州改為感化軍;從武德元年至鹹通十一年(618-870),豐縣皆隸屬徐州。五代梁時,豐縣隸屬沿襲唐代,隸屬徐州;後晉時,徐州又改為武寧軍;後周時,恢復為徐州。從梁至後周,豐縣皆隸屬徐州。

地名看中國之江蘇:豐縣。漢高祖劉邦的老家。

元代至元元年(1264),徐州統轄永固、彭城、蕭三縣;豐縣隸屬東平府。後,豐縣隸屬濟寧路;八年(1271),豐縣隸歸德府;至正八年(1348),又改隸徐州。

明代洪武元年(1368),徐州為張士誠佔領。明太祖朱元璋兵下,淮安、徐州、邳州皆歸附朱元璋,此時,豐縣亦歸附。初,豐縣隸屬中立府,即鳳陽府。洪武八年(1375),豐縣隸徐州,改為南直隸。

清代,豐縣隸屬徐州,與銅山、邳、睢寧、宿遷、碭、沛、蕭七縣合稱八屬。

民國元年豐縣隸屬徐州。1940年隸屬蘇魯豫區行署。後又改隸山東省湖西地區行署、冀魯豫六行署、冀魯豫十一行署。

1949年豐縣隸屬於山東省臺棗專署。1950-1953年1月,豐縣、華山縣改隸山東省滕縣專署。1953年1月,豐縣劃歸江蘇省徐州專署;華山縣撤銷。1953-1982年,豐縣人民政府隸屬江蘇省徐州專署。

1983年江蘇省實行市管縣體制,徐州專署撤銷,豐縣人民政府隸屬徐州市人民政府,迄今。

地名看中國之江蘇:豐縣。漢高祖劉邦的老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