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省錢越窮?

kikilala75

節儉一定不會變窮,但如果省成現金,確實會變窮。

有一個段子說,如果有一張100元的大鈔掉在李嘉誠面前,他不會去撿,因為這一彎腰的瞬間,他能賺到的錢比100元多得多。

這個段子有道理。但是如果真的發生這種事,我相信李嘉誠還是會去撿的,除非他有急事。因為,像李嘉誠這樣的人,節儉的意識已經深入骨髓。

網上有一個視頻,是李嘉誠、李澤楷、李澤鉅一起用餐的,可以說,是非常儉樸了。

節儉是美德,是經濟發展的動力。節儉,大家才能積累起資本,從而更多利用資本來提高效率,推動經濟發展。

凱恩斯主義者誤以為,如果大家都節儉,那麼東西都賣不出去,經濟就完了。

實際上,大家都節儉,都積累資本,未來大家都能以更低的成本消費到更多的商品,不會導致東西賣不出去。

比如,原來我種田,年產2000斤,全家用完,略有剩餘,只買得起1件衣服。但通過節儉,買了更好的農具,用了更好的化肥,變成年產5000斤,這時候全家吃2000斤,還能拿1000斤出來,買衣服等等,還能積蓄2000斤。與此同時,服裝商的銷路也擴大了。明年我就可以讓家裡的一個人脫產去學習,以進一步提高效率。

所以,節儉不會造成商品銷路萎縮,而是會擴大市場。

但由於凱恩斯主義者的存在,如果你把節儉放在現金上,那你就會變窮。

因為凱恩斯主義者主張印鈔,讓現金不斷貶值。所以你會越來越窮。

以題主來說,雖然省吃儉用你的存款也沒變多,但如果不省吃儉用,你會過得更困難,未來還會降低消費。

更重要的是,要把你的存款用起來。現金確實會讓你不斷變窮。要學習投資技巧,深入瞭解投資對象,哪怕很少的錢,只要堅持投資,對你也是會有很大幫助的。


鄧新華全面回憶

因為,我們做的很多事情,表面上看是在“省錢”,其本質卻是在浪費錢。


舉個簡單的例子:

小明家距離公司 3 公里,每天,小明可以選擇坐公交車或者叫網約車上班。如果每天坐公交車上班,可能只要 2 元;如果叫網約車,也許要花 12 元。

從省錢的角度考慮,小明會選擇坐公交車。然而,這真的省錢嗎?

並不是的。因為小明漏考慮了一個重要的因素:時間


這些年來我見過各種形形色色的人,有富有的,有走在成功路上的,也有貧窮的,通過觀察我發現,富人和窮人的最大差別就在於:富人、以及那些看起來未來會成材的人,他們非常珍惜時間,為此願意付出更多的錢,而窮人們則正好相反。


如果小明坐公交車上班,路上可能要停個四五站,算上等車及上下車前後的步行距離,可能需要花費30分鐘才能到公司;但如果叫網約車的話,可以提前叫,可以在家門口上車,一路暢行,在公司門口下車,也許只要花10分鐘就到公司了。

沒錯,小明多花費了10元錢,但他卻省下了20分鐘。他的20分鐘值多少錢呢?

我們可以估算一下他的時薪。假如小明工作還不錯,每個月可以掙1萬元,也不用整天加班,每天工作8小時,那麼,他的1分鐘大概值 10000 / 21 / 8 / 60 ≈ 0.99 元,差不多是 1 元/分鐘的樣子。那麼,他的 20 分鐘,其實值 20 元。

現在你覺得,他到底是坐公交上班划算還是坐網約車上班划算呢?


實際上,在生活中,這種為了省錢而浪費時間的例子屢見不鮮:

  • 也許你想買一件衣服,100元的衣服讓你買得稱心,但你不捨得花那麼多錢,於是去比較各種50元左右衣服,糾結了很長時間才決定買哪件,買好以後又感覺不太滿意,心情也低沉了很久……

  • 也許你想買一個手機,但覺得心儀的手機現在的價格有點高,於是每天去盯著價格,盯了1個月,它終於降價了,你也終於願意買它,卻沒意識到自己1個月來惦記它浪費掉了太多太多的時間……


當然,也許會有人疑惑:我們花了錢省下了時間,如果這些時間都用於工作,確實能創造更多的價值,但似乎也不會有人給你發額外的工資,而且,我們省下的時間,或許只是在睡懶覺或發呆中度過了,又怎麼能掙錢呢?


當然能掙錢


掙錢的方式大約分為兩類:直接的和間接的。

  • 直接的掙錢方式:拿省下來的時間去做兼職。在互聯網時代,只要你願意,找到一份時薪和工資相當的兼職其實並不困難。比如我自己,雖然一個月的薪水也不低,但我在業餘時間掙外快的效率其實遠比工作高。

  • 間接的掙錢方式:拿省下來的時間去學習,努力提升自己,或是去社交,開拓自己的視野,讓自己變成一個更加優秀的人,它能讓你在未來掙到更多的錢


這些掙錢的方式,都令你雖然在一處花費了更多的錢,卻在另一處掙回了更多的錢,或是在短期內花費了更多的錢,卻在長期能令你掙更多的錢。尤其是學習和社交,它會給你的未來帶來更多的希望和可能。

總之,你應該明白,自己的時間是值錢的,不要為了省錢而去浪費太多的時間。把更多的時間花在刀刃上,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高效,你才會逐漸變得富有起來。


曾加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很多人在錢這個事情上,一向是能省則省,例如出去坐車的時候能坐地鐵,絕對不打車,地鐵所耗費的時間是打車的兩倍,甚至三倍。為了省下房租,他們不肯將房子搬到工作地點附近,而是選擇在很偏遠的地方租一個比較便宜的房間,然後每天花在通勤上的時間是非常之多的,就是因為他們沒有計算自己的時薪到底是多少?

不懂計算自己的時薪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很多人從來不在意自己的時間成本,他們認為自己的時間有的是而,金錢卻是有限的。但實際上恰恰相反,在這個世界上,唯一公平的事情就是每個人的時間都是一樣的,無論你是一名乞丐,還是一個世界首富,在這個世界上,可以每天擁有的時間都是24個小時,一分不多,一分不少,你要去計算一下,以自己的工資來計算,你每個小時甚至於每分鐘到底收入是多少錢?如果你認為選擇省錢而去浪費時間,那麼你要去看一看到底是不是划算的。

不懂得投資和理財

同時很多人完全不懂得投資和理財,他們認為把錢放在銀行裡面是最保險的,他們懼怕一切的風險性,甚至也不樂意去研究,他們認為使用信用卡是讓自己花錢花的更多的一種方式,而不是認為信用卡是可以讓他們擁有一個月的理財金額。他們從不在自己的智力,知識,學歷方面進行投入,他們不會花很多的錢,請真正行業內頂尖的人物吃飯,他們不會用錢去打路,更高層次的圈子他們不會用錢去生出更多的線,因此他們會越來越窮。


朱少鋒

哈哈,商家為了讓你能夠把錢掏出來消費買東西,使出來的伎倆,可以說是一招接一招。

現在的社會是消費主義的社會,衡量一個人的社會地位,大部分人都是靠他消費了什麼東西來評定的。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女孩子進入職場之後,需要買一個LV的包包,男孩子需要買一個勞力士手錶一樣,因為在別人眼裡,包包和手錶,帶來的作用,可遠遠不是裝裝東西和看看時間那麼簡單。

它還能顯示出你的購買力和社會地位。

所以我之前聽說過不少女孩子為了能夠買一個包包給自己,硬是逼自己吃了幾個月的泡麵加白開水,買回來的包包,連放到地鐵上進行安檢,都覺得心疼。

這些都是被消費主義洗腦了以後的結果。

她們不知道,自己所在的階層,不是靠隨隨便便買幾個包包就能實現跨越的,她們不知道,自己和其他同事之間的收入差距,不是靠幾個包包就能實現彌合的,她們只看到表面,認為包包是一切身份地位的象徵。

但實際上,衡量一個人的價值,並不是看的消費能力,而是要看他的生產能力。

消費大家都會,但生產,也就是做出東西給別人看,那就不是那麼容易了。

所以,一年賺10萬,20萬確實很厲害,能把這些錢省下來進行投資,那才是不錯的選擇。

但你一年花個十多二十萬,還自認為自己很牛逼,對不起,如果這些錢就是你賺到的全部,那並不能說明什麼,只能說明你是一個及時享樂主義者而已。


曾少賢

現在大多數的白領都是這樣,工作好幾年了,但是存款的數量一直沒漲多少,甚至可能是月光族。很明確地告訴你,不僅僅只有你是這樣哦~

事實上,你真的省錢了麼?每個月省下來多少錢呢?你有算過麼?

我猜導致你錢越來越少的原因是:沒有規劃。

你並沒有大手大腳,所花費的都是生活的必需品。

1)食物

現在社會各方面都很發達,有的人可能早中晚3頓都不是自己做的飯。

早飯

家門口有做早餐的小推車,有的小區門口已經到達有組織有紀律的程度,小推車早餐的品種絕不僅限於一種。對於早上爭分奪秒的上班族而言,等車的同時順便早餐的問題就解決了。

午飯

外賣業猖獗的年代,也是懶人越來越多的原因。一到飯點,各種外賣小哥陸續開始他們的接單任務。而辦公室裡的人,當然,一直在工作。

晚飯

哎呀,今天又加班。叫個外賣吧。這已經是現在白領很常見的生活方式了。

好久沒見的朋友,偶爾約見面,肯定得吃飯,而你所花費的就不僅僅是外賣的價格了。

所以,你看,真的省錢了麼?事實上,光在吃這項上,我們就一直在用錢。

除了吃,還有用。

2)日用品:牙膏、牙刷、洗髮水、護膚品、餐巾紙等等。雖然日用品不一定每個月都會採購,但無形之中,也就增加了花費。

3)衣物

週末,風和日麗的好日子。可能你會想出去逛個街,約上三五好友,喝個下午茶。這些你又是否算進去了呢?

歸根結底,就是沒有規劃。

事實上,你可以正常生活,可以叫外賣,可以逛街喝茶,但是對於你的工資,你需要有一個規劃。每個月的支出是多少,每個月存多少,中間浮動可以有多少?有效合理的規劃自己的資金才是省錢最有效的方法。


環球老虎財經


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是“省”。

大部分人的常識裡“省”就是比高標準低一些,夠用就好了,比如:開奧迪而不是瑪莎拉蒂。

需要說明的是“省”和“窮酸”是有根本區別的,不在於錢多少,而是心態。

《水滸》裡有個故事,打虎將李忠和小霸王周通收留魯智深在山上,待到魯智深要走時。李忠和周通說要贈他盤纏,然後兩人就下山打劫去了……呃……要知道他們請客用的都是銀餐具,不缺錢,但是很窮酸。魯智深都沒等他們回山,捲了銀餐具直接走了。

其次,“窮”是啥意思 。

指在金錢或者物質上很貧瘠。拆字就是“力在穴下,有勁使不出。”如果把“窮”定義成想買某件東西而沒有足夠的錢,那不是窮人的就真沒太多了。您看下北京的房價兒,應該可以更深刻的體會。

如果沒法改變現實,那對生活抱個合理的預期,應該可以讓我們活的稍好一些。

那麼,“銀行存款沒變化”意味著什麼呢?考慮到通貨膨脹的因素(東西越來越貴),您其實是越來越窮了,而不是止步於幾年前窮的水平。

第三,說說解決方案。

想讓自己生活好一些,應該是大部分人的願望,解決方法無非是兩個“節流開源”。

前者是需要把每天、每月的帳記錄一下,看錢花在什麼地方。估計你會發現,很多錢是沒必要花的,省下來可以做更有價值的事,比如:學讓自己能賺更多錢的本事。這裡就要說到“開源”了,工作收入想快速提升就需要自己有能耐,可以解決實際問題。要知道增長收入最快的方法是跳槽!沒能耐,這個您幹不了。

最後,即使存在不斷增長,如果追不上通脹的速度,我們還是會越來越窮。真正的解決方法還是漲本事,不斷提升收入水平,藉助社會的流動性往相對高的階層走。

您說呢?


張大志leo

其實省錢本身並不會越來越窮。世界級億萬富翁很多都是較吝嗇的人,比如大名鼎鼎的巴菲特。

問題是大多數的注意省錢的普通人都是隻注重省錢而不太去盡力賺錢。

只去省錢而不努力和冒險去賺錢,當物價漲,存在銀行的錢自然就相應貶值,因此就感到越來越窮。

可以說滿足於工薪階層的人,一般都會有這種越省越窮的感覺。因為你們的工資收入追不上物價上漲的幅度,原來5000元可以買2000斤大米,現在只能買1500斤了。當然會感覺到錢越來越不禁花了。僅僅只是省錢不但無法發家致富,而且還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困擾,包括通貨膨脹,家中瑣事花費等等。使自己變得越來越窮。因此要想擺脫困境,只有立下目標賺更多的錢,當收入明顯增長後即使不太省錢也不會越過越窮了。


孟可的思想空間

一、銀行利率低

現階段,銀行一年定期存款的利率為1.5%左右,而CPI是在2%左右,說明錢在不斷貶值,銀行利率的變化趕不上通貨膨脹的速度,這時再將錢存在銀行,個人財富必然會縮水,所以現在作為個人來講,不能有省錢存錢的思想,不當的節儉會帶來昂貴的代價。

二、消費的幾個大項前後對比

對於年輕人或中年人來說,都不易攢下錢,其中消費的幾個大項與幾年前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其一前幾年你可能沒有車,而現在買了車,那麼每年車的最基本費用,油錢、保養錢和保險費用加一起最少也有兩萬元錢,如果你的家庭以前沒有車,每年就會剩餘兩萬元錢,對於普通工薪階層也是不小的數字。其二孩子的教育費用,隨著人們對孩子的教育越來越重視,在孩子身上花的特長錢、補課費佔家庭收入的很大一部分,如果孩子上幼兒園,現在一個最普通的幼兒園費用在三四線城市也得一千元錢以上,而以前的幼兒園費用只有四五百元錢。其三飯店就餐,隨著人們工資不斷上漲,餐館的人工費用也比前幾年增長了許多,以前一家三口在普通的小飯店就餐四五十元錢就夠了,而現在最少也得一百元以上。其四旅遊費用,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許多家庭節假日都喜歡到各地走一走,看一看,每年旅遊的支出也佔家庭收入的一部分。所以這些項加一起,即使工資漲了,我們仍然不能剩餘多少錢。

三、合理支配金錢

題主描述中不大手大腳說明你比較節約,但是要合理支配金錢,該花的錢不要吝嗇,而不必要花的錢又不能浪費。舉個最常見的例子。每當超市雞蛋大促銷時,就可以看見攤位前排著長長的隊伍。為了一斤能省幾毛線,而且多是限購三斤還是二斤的,其實總共也就省了不足兩元錢。有可能要排上幾小時甚至更久。如果是沒有事情做的老年人,無可厚非,但是也得身體好的老年人,累壞身體就不值得了。如果是年輕人,把大把的時間浪費在省的幾塊錢上,不如去學習和充實自己,賺取更多的錢。因此,永遠要衡量花錢和時間之間的成本關係。千萬不能為了貪小便宜,或者一些免費的東西而犧牲了大量寶貴的時間。在生活中,合理花錢的人會更好地規劃自己的目標,合理地使用自己的當前財富去使自己更好地向美好的生活邁步前進。

所以說問題本身就不是絕對的,不要省不該省的錢,不去浪費不必要的錢,能合理的規劃時間與金錢,那麼財富就在向你招手。


坤鵬論

為什麼越省越窮?其實這個話並不是一個必然的因果關係,也可以說越窮越省。

為什麼會省?還不是因為窮,沒錢才會省。也許你會舉例,說某某某多有錢,還不是很節約,節約和“省”是兩碼事。

假如你有1000萬,你會住20平米的農民房嗎?你會每天去菜場買最後剩下打折的菜嗎?你會抽3塊錢一包的煙(前提是抽菸的人)嗎?我想,答案99%是否定的,就是不會。

其實,反過來也說的通。但窮也許不是因為單單因為省,省也許只是其中的一個因素。

譬如,你要去簽訂一個合同,客戶要儘快,你選擇做普通列車,因為飛機票太貴,所以,你可能失去一個好機會。

譬如,你去追一個女孩,每天請他吃路邊攤,結果沒想到她是個富二代。

譬如,你為了省錢,每天最最便宜的快餐,買最劣質的衣服,住最惡劣的住所,可能最後身體跨了,需要更多的錢。

譬如,你感冒了,生病了,為了省錢,總是硬撐著,總以為忍忍就過去了,最後可能小病拖成大病,結果是越來越窮。

有時多花一些錢,其實並不是浪費,可能是一種投資,可能帶來超額的收益。要一般人花幾萬塊甚至更多去學習一個技能,一般人都捨不得,他不曾想最後這個技能帶來的可以是當初投入的很多倍收益。

當然,有站著說話不腰疼的意思,有錢,都知道大方,都不會苦不拉唧的。努力賺錢才是最重要的,錢是省不出來的,該花的錢要花,不要浪費就行。


天天說錢

生活中總有特別的發現:那些從小就大手大腳地請朋友吃飯或者花錢的人,到現在依然有條件大手大腳地花錢,而那些每次一到了付錢就往後躲的人多少年之後,依然過著拮据的生活!

不想不要緊,一想真的是嚇一大跳。怎麼可能?我們自古以來都是被教育著:只有節約才能省下來,越節儉才能越攢的下錢;不管賺多少,只有省下來的才是自己賺的等等。這些理念難道都是錯誤的嗎?

我們可以經常看到有些人出沒於高檔的消費場所,喝的酒也從茅臺、五糧液、頂級的、珍藏版的、限量發行的,到很多都是沒法買到的內部酒,每一次消費都是幾千上萬的,奢侈嗎?當然,有人會說,這也叫奢侈?你還沒有見過更奢侈的呢?是,這咱得承認,有更奢侈的。但現在只是舉例,為了說明一些事情,有一點相信大家都認同,就是這些生活至少比一般的節儉型、安穩過日子的人在外面吃一頓也就是一二百元的花費要鋪張很多很多倍吧?

按理說,他們這樣的花錢,應該是越花越少才對啊,但是事實是,他們的錢卻是越花越多的,似乎,這又印證了:越花錢的人越有錢的結論。

講到此,肯定會有朋友心裡想:廢話,我要是身家有個上億資產,不要說上億就是上千萬我也會那麼的消費的。然而,現實,究竟是先有鋪張的花錢的習慣、思維之後才變得有錢,還是有了錢之後才能適合鋪張請客呢??

如果是後者,那麼節儉可以致富就是正確的了,因為,我們也只有靠自己的大力節儉來才能攢下更多的錢,我們也應該更加的少花錢,那樣,我們也才能早日的富裕;但是如果結論是前者的話,那麼,我們是不是就說一貫的節儉就是錯誤的呢?或者有其他的奧秘在裡面呢?

社會上節儉的人太多太多,80%以上的人,都是在不斷的節儉著,把能省的都省下,能少開支就少開支,能存銀行就存銀行,存銀行的錢,可以說佔到了自己財富的80%以上,而對於富人呢?他們銀行裡的存款佔到自己的財富1%都不到,而這些錢也就是為了自己近一段時間鋪張花費的開銷,其他的錢,絕對不會放在銀行裡,不但不會,反而會想方設法從銀行裡貸款出去週轉。銀行是什麼?銀行就是一個把不喜歡花錢的人的錢聚集起來,給那些喜歡花錢的朋友花的地方。所有80%主張節儉,少花錢的人的錢,都是被哪些“大手大腳”喜歡“大手大腳花錢”的人所花著,而最可惡的是,這些人卻越花還錢越多?

但是,如果你不喜歡花錢,那麼,結果就只有一個,那就是你的錢讓別人來幫你花。

而為什麼:越花錢的人越有錢,而越不喜歡花錢的人越貧窮呢?本質就是思維的角度不同!

節儉的人的思維模式,永遠都是:買東西的時候是想,能便宜就便宜,攢下錢還有其他的用呢,等以後錢攢多了再買,想的都是等有錢了以後怎麼怎麼樣。。。

而那富人怎麼樣想呢?他們對喜歡的東西,永遠考慮的都是:我如何做才能夠買到它呢?我如何才能賺到那麼多的錢呢?大家發現了嗎,由於他們想的是如何才能賺到錢,而不是想:有錢了之後才怎麼怎麼樣。就這一個差距,使得富人的賺錢的點子,路子,方法越來越多,而這些都是伴隨著自己的慾望、自己的野心而成長著,今天賺的錢開上了桑塔納,明天喜歡上了別克,就開始想著現在賺的錢太少了,怎麼才能賺更多的錢?迅速調整自己的工作,調整自己的事業,進而來把自己喜歡的東西買到,進而過著別人不可思議的生活。。。

從小我們接受的教育都是錢是省下的。越會節儉的人,越有錢。其實,那是計劃經濟的產物。那個時候,每個人獲取的都是定額的財富,唯有節約,才會餘下更多。斗轉星移,如今,人們的財富來源多元化,賺錢的概念已經覆蓋了省錢的意識。

另外,我們從宇宙的能量的角度來考慮,我們發現,我們內心長久的嚮往什麼,能量就會來實現什麼,這就是宇宙的吸引力法則。心想則事成!認真的反思自己的生活,我們的今天正是我們過去思考的結果,那麼,明天的結果,也必然是今天思考的結果!

現在認真的來回味下:越花錢的人越有錢,越捨不得花錢的人越貧窮的結論吧。

“去花錢!!去消費!!!”馬雲在他對全體員工加薪的內部郵件中一連用了5個驚歎號。這封被曝光的阿里巴巴內部郵件著實讓業界吃了一驚。在經濟大環境面臨空前困難之時,阿里巴巴公司仍然做出了2009年加薪計劃——惟一的例外是副總裁在內的所有高層管理人員全部不加薪。

為什麼擁有數億資產的馬雲對領著幾千元工資的年輕人的倡議。其實,馬雲是想讓年輕人記住,不要按照你的收入來過日子,這樣能使你自信!想象如果你現在穿著你喜歡的衣服,喜歡的鞋,挎著自己喜歡的包,是什麼感覺?肯定比現在自信很多倍!而自信帶來的價值呢?是你的能力成倍的增加。自信,可以讓一個人更樂於與人交往,更樂於表現自己,進而有更好的心態,有更好的外在積極的環境,進而就會有更多人的朋友願意與你交往,自然機會也就會更多。

人突破習慣是很難的,尤其是突破根深蒂固的思維,如果你已經把此篇文章看到這裡了,那麼說明你絕對是一個嚮往高品質的生活,嚮往改變自己的生活的朋友,那麼,改變吧,立刻改掉以前捨不得花錢的習慣,現在就以如何做才能賺到錢實現你的慾望的思維來思考問題。不過也請注意,此文是一再的倡導花錢,敢於突破自己來一步步的過上富足美滿、自己所向往的生活,而沒有倡導大家去浪費錢。賺錢是為了消費的,而不是用來浪費的,而花錢也是有藝術的,至於應該怎麼花?富人們有這個理念:錢只要不浪費,所有花的都是合理的。例如一雙價格不菲的鞋子,相信除了可以提升自己內心的自信和社會地位之外也是為了耐用,因為這是一種投資觀念;悟透了這一點,對於越花錢越有錢,越捨不得花錢越沒錢的理念,相信會有透徹的認識的。

無數你身邊的事實已經證明:越捨不得花錢的人越貧窮,即吝嗇導致貧窮,所以千萬不要吝嗇,該花錢的時候一定要大氣的來花錢,如果連大方的對待他人的心胸都沒有,如何能賺到大錢呢?一個人的格局、心胸是靠修出來的,也許以前沒有注意上好這堂課,那麼現在就做一個全新的自己吧,相信會賺錢的你從此刻開始已經走上了更加五彩富饒的生活道路了。

左岸記:我總覺得這個命題怪怪的,若換成“越會花錢的人會越有錢,越捨不得花錢的人會越貧窮”是不是會比較能通順一點呢?針對這個問題,我也整理了一些人的觀點(別急著看,先說說你的觀點):

我認為:“有付出才能有回報!” 但是付出不是指你自己花天酒地,而是你正當的付出,包括對你的父母、子女、以及親屬及你的周邊的人,還包括你對社會各種現象以及對貧窮人的態度。如果你腰纏萬貫,你連自己的父母都不管,可想而知,你能管何人?如果是這樣,即使你現在腰纏萬貫,以後你也許還是一貧如洗!

有錢就過有錢的生活,沒錢就過沒錢的生活;有錢就讓自己的生活多彩繽紛,沒錢就讓自己學會享受快樂!

節儉是我們那一代的美德!也是我們父輩們所留傳下來的,因為那時我們貧窮,但正是因為我們有這碗“酒”墊底!我們什麼苦都能吃,我們吃苦耐勞,我們知道感恩!但是我們不希望我們的後輩們僅僅懂得節儉而不會開拓創新!

來自西方的消費經濟始終在引導著人們大肆的揮霍地球資源,悲劇!富人喜歡這種論調,他們的錢哪來的,當然是花錢的人給的。

說的是有些道理,但最重要的還是自信,有時候人靠自己的內在來提升自信是很難的,外在的提升來得快。不過這文章對那些在外面跑業務的人來說有幫助,但是對那些在工廠做工的打工者來說就不現實了。

這個現象很正常,有錢就花,必須滴,特別是在這個通貨膨脹這麼厲害的年代!

讀讀洛克菲勒的傳記吧,他的億萬資產都是一分分省出來的,還有李嘉誠。

只讀了皮毛,沒讀到精髓。人家是把錢花在對他有價值的地方,這才是會花錢。若沒有會花錢的能力,也就沒有會賺錢的動力。賺不了那麼多錢,哪來的上億身家來一分分省。花錢省錢均指的是心胸,心胸寬廣才能花得出去,掙得回來。

該省的地方,能省就省,該花的,就放開去花,我認為這樣才對。要會花錢而不亂花錢,更要會賺錢而不瞎攢錢。

這個道理只能部分成立,在天朝,處處存在不公平,社會資源都集中在富人手裡,自然能夠用手裡的錢專區更多的錢,而窮人手裡沒有資源,自然就賺不到錢,這就是我國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的原因。

怎麼說呢。只能說有投資有回報的花錢要大方的,不該花的再怎麼花都不會越花越多,花錢也要有技巧的,還有面子問題,要去談生意,就得捨得穿,我要穿個阿瑪尼去談生意,起碼人家第一感覺就是有實力的,要是穿個幾十塊的襯衫,人家第一印象就是你沒魄力沒實力的。吃喝嫖賭花錢不會越花越多吧。

聽過很多這樣的思想,看過很多類似的文章,但象中國這樣的沒有太多社會保障的社會,萬一有什麼狀態發生,還真不好說;文章對年輕人很有煽動性,但有些片面,詭辯的意思喔。

寫這個文章的人要麼無知,要麼是商人到槍手,在故意誤導我們的消費群體,老百姓掙錢不容易,你是想讓商人榨乾每個人的錢,讓那些本就不富裕的人們變成真正的無產階級嗎?

二百五的文章,瞎扯淡,好好讀讀經濟理財的書,美國人認為最糟糕的月光族在中國得到很多無知的人吹捧,而最高興的是這些商人,沒有這些燒包的無知,他們怎麼得到更多的市場資源和利潤。

這個道理很多人都知道,你買好東西,得到好品質,心理和身體都舒服,而且質量好的東西一般比質

量差的東西用的久,所以怎麼看買好的東西都划算。

額,大家好像把作者的意思搞混了吧?

作者不是說標題這個是真理,而是針對這個現象作原因分析哦。

嗯,而且我覺得作者想的和寫出來的可能有些微的出入。

我理解作者的意思,拿個比喻,這花錢就跟說話一樣,你一個人把話悶著不跟別人談一句,早晚出毛病;而越喜歡交流的人,他的話會越說越多,最後口若懸河了。當然這裡面有很多的技巧和規律,但最先的一點是你得要先“說出口”。

我想作者提倡的就是積極與財富之道“說話”,這樣才不會“苦於辭窮”,嗯,可是這人都有他的個體性,有些人喜歡悶著,有些人說再多的話也只會惹人厭,這些等是無可避免的反例,但無觀觀點的實用性。

大體上來說,我看了這個觀點,還是蠻受啟發的,謝謝作者願意與我們分享你的經驗心得。

LZ的說法相當片面,帶有有明顯的傾向性,是不是LZ以為廣大P民實現了共同富裕,在銀行有大把存款,就是想不開去花。

還有標題上有一點明顯的理論錯誤,所謂富不過3代,是為啥?富並不是因為能花錢,而是花到了適當的地方,而選擇適當的地方是需要智慧的。智慧是需要培養的,而不是有個叫李剛的老爹給你一筆錢就可以了。

文章的現象是對的,但得出的結論值得討論。有錢人的思維方式是不一樣,這點值得肯定。但他們也不是錢越花越多,而是,他們會賺錢,所有對他們來說,花錢就無所謂了,因為他們賺得更多,我們要看到的是事物表象後的本質。如果你沒有賺錢的本事,還是節儉些好。另外,銀行的人肯定是宣稱借錢花好,因為那種行為正是他們收入的來源。

作為一個真正的有錢人,我所見過的有錢人越有錢的就越重視錢,絕對不會輕易的浪費,很多東西用了很多年夜不換。但是應該花錢或者投資的地方,上億砸下下去也絕對不眨眼。這樣的文章也就能誤

導一下無知的人而已。

單純的省和單純的花都是不可取的。有錢人要是亂花也不過富不過三代,花和省也是個相對論的東西,運用自如才是正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