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46軍工兵營之:1970年冬季千里野營拉練

回憶46軍工兵營之:1970年冬季千里野營拉練

回憶46軍工兵營之:1970年冬季千里野營拉練

1969年3月,中蘇在珍寶島發生武裝衝突,蘇軍在中蘇邊境陳兵百萬。1969年10月,毛澤東要求全黨學習軍事,注重戰爭,準備打仗,採取積極防禦的戰略思想,全軍進入戰備狀態。1970年,毛主席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先後幾次對北京、新疆軍區《關於部隊進行千里戰備野營拉練的總結報告》上批示:“這樣訓練好。如不這樣訓練,就會變成‘老爺兵’”、“全軍可利用冬季實行長途野營訓練一次”。一時間,全軍上下一場繼1964年“大比武”後的又一次野營大練兵運動開始了。

為貫徹落實毛主席批示精神, 1970年年底,46軍各級機關、部(分)隊普遍進行了一次野營拉練活動。上至軍長、政委,下至普通戰士徒步行軍,戰士隨身攜帶有子彈袋、步槍(衝鋒槍)、皮大衣、被子、褥子、枕頭包、水壺、挎包(內裝洗漱用具)、雨衣、解放鞋,一條毛巾紮在胸前連接兩個揹包帶,負重二十五公斤左右。我們工兵營隨軍機關一起行動。各連參加拉練的軍政主官,一連是王貴茹連長、劉若池指導員;二連是韓雨華連長、李佔奎指導員;三連是趙德顯連長、李興武指導員。

11月底,我們由豐滿營房出發,經吉林市往西北方向行進,經幾天行軍,到達長春市的公主嶺,宿營郭家店,在公主嶺大屯鎮(今長春朝陽區富峰鎮)搞打坦克、打空降演習。我帶二連一個排,用爆破法在凍土地成功構築一條長9米、寬4.5米、深3米的防坦克壕,出色完成了演習任務,受到工兵處王緒祥處長的好評。

接著向西南行軍到四平市郊區,駐紮三天。前段行程近千華里,行軍路線有意選擇了雪地、冰路、山溝、冰坡等多種地形和道路,山路雪地 ,坡陡路滑,道路極其難走。幹部戰士個個都象小老虎一樣,不怕苦,不怕累,練鐵腳板,培養敢打硬拚的精神。有時連續三天行軍,由開始一天走40到5O華里到後來一天走80華里。各連以老帶新、以強幫弱,以班為單位不讓一位戰友掉隊。

幹部戰士穿著棉衣行軍一天,衣服都溼透了,晚上睡一宿覺第二天穿衣服冰涼,但沒一個叫苦的。每個戰士揹著45斤揹包,還要扛一支步槍,有個別體力好的戰士扛兩支步槍。在四平市趕上過春節,宿營在四平體育館,利用過年幾天時間總結休整後,為培養部隊“兩不怕”和敢打硬拚的精神,軍指揮部下達了由四平市行軍到遼寧昌圖縣的命令。從地圖上看這段行程一百六十五華里,實際我們走了有一百九十多華里,凌晨4點出發,直到第二天的凌晨2點才到達目的地。這是一次長途行軍,是一次不畏艱險、連續作戰、不怕疲勞的集中體現。

徒步行軍,全靠兩條腿,嚴冬季節,由於負荷重,路難行,汗水不易揮發,腳板極易打泡。不少戰士的腳上都起了大小不等的泡。連續行軍,使不少戰士的腳掌上大泡套小泡,新泡套舊泡,甚至泡連泡。在這樣的情況下,每走一步,都疼得鑽心,但大家都咬牙堅持。那天我們一上午就急行軍80華里,從凌晨4點到中午12點,用一個小時時間吃午飯,吃完立即出發。

回憶46軍工兵營之:1970年冬季千里野營拉練

張迺和在徐州香山營房留影

我那年二十六歲,任副營長。我和營長吳廣生、政委葉朝富走在隊伍最前面。因為我年輕體壯,行軍中常常幫戰士扛槍。偵察班瀋陽入伍的城市兵範峻,才16歲,年小體弱,扛不動槍,我幫他扛了一上午的步槍。那天吃完午飯又行軍60華里到達遼寧境內,晚上6點左右吃晚飯,這時有些身體素質差的戰士累慘啦,說走不動了,打死也不走了。但是吃完飯還是照樣又出發了。軍直通信營有一匹馬,由於平時運動少,在拉練途中突然高強度行軍累倒了;某團有一天強行軍,到達終點時全團只剩下約一個連的人數,大多數人員中途掉隊了。由此可見行軍強度和勞累程度多麼巨大!

全營幹部戰士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以珍寶島戰鬥英雄為榜樣,練鐵腳板,準備打仗,咬牙堅持走了4O多華里,到後半夜兩點才到達目的地。進村前有一段山路有雪,老鄉怕我們跌倒,為我們灑上黃沙,到宿營地後戰士們實在是太累了,有的躺在院子裡就睡著了,被及時叫起到屋裡睡。我們一覺睡到早上7點鐘。第二天副軍長劉繼昌、副政委李沛章接見我們,給我們全營講話。兩位首長肯定了我們工兵營是能吃苦,能打硬仗的部隊,只有培養和練就這樣的優良作風,戰時才能打硬仗、打勝仗。

軍首長的講話對我們是極大的鼓舞。經過5天的休整,我們由遼寧省昌圖縣出發,連續行軍5天,經遼寧省西豐縣天德鎮、吉林省遼源市建安鎮,返回豐滿營房,每天都要走l30華里以上。經過這次大拉練,吃苦耐勞、敢打硬拼、團結協作精神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在我們工兵營紮下根,為我們以後出色完成抗洪搶險等急難險重任務打下了基礎,軍首長稱讚我們營是能打勝仗的好隊伍。

1970年冬季工兵營千里野營拉練歷時一個多月,幹部戰士往返步行約1000多公里。此次拉練時間之長,路程之遠,強度之大,是我在工兵營二十年時間內僅有的一次。嚴寒條件下的千里野營拉練極大地提高了戰鬥力,鍛鍊培養了能打硬拼精神和不怕疲勞、連續作戰的大無畏精神。儘管已經過去四十多年時間,當年參加過野營拉練的戰友們仍然忘不了在冰天雪地裡、在崎嶇的山路上艱難跋涉、頑強堅持的情景。(根據張迺和供稿整理,劉連才、孫兆吉、張英凱對本文亦有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