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與情人》中畸形“戀子”

《兒子與情人》中畸形“戀子”

一、故事梗概

二十世紀的英國文學,戴維.赫伯特.勞倫斯是富有創見的作家之一,1913年問世的長篇小說《兒子與情人》(Sons and Lovers)是他在文壇嶄露頭角的鉅作。

《兒子與情人》中畸形“戀子”

戴維.赫伯特.勞倫斯

他以坦率、大膽的描寫,深刻的心理分析吸引著千萬讀者.使其成為勞倫斯作品中擁有讀者最多的一部。而勞倫斯在這部作品中將傳統現實主義的手法與現代心理小說特點結合起來.成為一部心理現實主義的力作,使之具有了更高的藝術價值。該篇小說講述了莫萊爾夫婦從相識到結婚的過程,夫妻關係不斷惡化,孩子的出生成長經歷,直到威廉的夭折、保羅的情場失意,直到莫來爾太太去世。

《兒子與情人》中畸形“戀子”

俄狄浦斯情節

俄狄浦斯情節又稱戀母情結,指的是使母親成為兒子的情人,兒子在情感上完全依賴母親,不能像正常人一樣去全身心投入地去愛一個他所愛的女人,他與另外一個女人之間永遠站著他的母親。

保羅真正愛的是他的母親,從小願意為母親做事,願意和母親睡,父母吵架時永遠站在母親這邊。陪母親旅遊作畫,二人無話不談,處處都是俄狄浦斯情節的顯現。他從未叫過兩任女友親暱的稱謂,卻叫母親“親親”、“小寶貝”、“小鴿子”等,這是非常畸形且令人匪夷所思的。保羅是悲劇的主角,母親的愛給他溫暖和力量,同時也帶給他痛苦和彷徨。母親的逝世也讓他感受到了強烈的被拋棄的失落感,他幾乎想追隨母親而去。

畸形母愛產生的原因:在小說中這種母親與兒子的情感是特殊的、複雜有力的挑戰。在女主人公莫瑞爾太太身上,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莫萊爾爾太太作為母親.她把自己身上湧動的激情,傾注到了自己的兒子身上。自己也從兒子的身上獲取從自己丈夫身上得不到的愛情感覺。

一、深刻的社會原因 資本主義工業化制度剝奪了丈夫莫瑞爾受教育的權利。迫使他從事非人的苦役.造成了他在莫瑞爾太太心裡是缺少教育,生活習慣粗俗,精神生活貧乏並缺乏教育,從而導致了他的妻子對他的鄙視和冷漠。平庸無能和頻繁的家庭糾紛.從而驅使妻子對丈夫的精神寄託轉向給兒子。

她畸形母愛的又一個原因。莫瑞爾夫人是一個清教徒,性情清高,生活嚴謹.出身於名聲頗好的家庭,祖輩是非常有名的無黨派人士,她喜歡多種思想主張。並有著強烈的佔有慾和支配欲。莫瑞爾雖然天性開朗、精力充沛、對社會充滿激情,在性情高傲的妻子面前,他膽小怯弱.壓抑自己的憤怒。忍受著妻子的鄙視,只有在喝醉的時候才會以最強烈也最粗俗的方式來複宣洩自己的不滿。自始自終,莫瑞爾都無法正確的面對妻子。他們之問的對立關係反映了自然與文明、心靈與肉體、本能與情感之間的對立。終於。莫瑞爾太太從情感上徹底拋棄了丈夫。

《兒子與情人》中畸形“戀子”

二、意象

這部小說中有大量的自然景物描寫,一方面構成了人物活動的自然環境,另一方面又與人物的心理活動息息相關。它們不是純粹的自然景物,而是作為意象而存在的。小說最重要的意象之一就是花朵。事實上,花朵這個意象是貫穿整部小說的,它與人物密切相關,象徵人物的某種性格特質和心理活動。

《兒子與情人》中畸形“戀子”

比如在保羅陷入與母親和克拉拉、米麗安三人的情感糾葛之中的時候,為了排遣心中的苦悶,他到花園散步,聞到了三種花香,百合、石竹花和蝴蝶花。石竹花象徵米麗安,蝴蝶花象徵克拉拉,顯然,百合象徵著他的母親,因為母親的愛始終像百合一樣洋溢在他的周圍。而當他步入社會以後,米麗安那強烈的感情穿透了母親的包圍,深深影響了他。母親和米麗安的愛雖然曾助他取得成功,現在卻成了他成長的障礙(“白色的花障”)。於是,他轉而到克拉拉那裡去尋求“激情”,尋求那種刺激性的感受。最後他摘下石竹花(break off a pink),象徵著他決心與米麗安分手(break off with Miriam)。

花朵只是文章中眾多意象中的一個,小說中頻繁出現的日月星辰,花鳥樹木等的出現都構成了人物活動的自然環境,揭示了人物的心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使小說結構前後呼應,結構嚴謹,給讀者更高的審美享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