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告诉你,“孩子被欺负”也许没你想的那么恐怖

心理学家告诉你,“孩子被欺负”也许没你想的那么恐怖

层出不穷的校园霸凌事件,学校虐童事件搞的很多家长神经兮兮。

孩子一回家,立刻开始观察孩子的情绪是否良好?孩子的身体是否存在异样?一旦发现什么风吹草动,家长立刻暴跳如雷地质问孩子“发生过什么?”

每一个孩子都是家长的掌中宝,心头肉,自然不希望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遇到任何委屈。可是我们都忘了,孩子眼中的世界本就跟我们成人的世界不同。

如果,职场中出现一个人指着你大喊,“叫一声爷爷!”

你一定觉得自己的人格受到了侮辱。

如果,公园里出现一个孩子指着你的孩子大喊,“叫一声爷爷!”

他们很可能在玩“葫芦娃”的游戏。

如果,生活中有人扇了你一个耳光。

你一定无法忍受,这就是赤裸裸地挑衅!

如果,小区里出现一个孩子扇了你的孩子耳光。

很有可能不过是场嬉笑打闹的开场。

孩子看不懂大人的世界,而大人在很多时候也忽视了孩子游戏的世界。

当我们确定孩子是在玩闹时,他被推倒,我们会理解推人的孩子可能不是故意的。只要一声道歉,他们又可以手牵手,笑呵呵啦。

心理学家李松蔚曾写过一篇名为《成人的规则与儿童的江湖》的文章。在文章中,李松蔚讲过一件关于他不到五岁女儿遇到的事情。

有一天,女儿回到家,他发现女儿的手上被其他小朋友画过水彩画,并且那些水彩很不容易被清洗掉。他就有些着急地教训女儿,“下一次不要再让别人在你手上画画了。”

女儿理直气壮地回应,“我没让她在我手上画画,是她自己要画的!”

他转念一想,女儿是“受害者”一方,自己怎么能把错误归到女儿头上呢?

于是,他换了一个说法,“下一次她如果又要画在你手上,你就告诉她不行。”

女儿点了点头。

可没过几天,女儿的手上又被画的五颜六色。他只好教女儿如何应对别人无休止的“小欺负”。

后来,他发现成人世界里的“不行”和“我生气了”,在孩子的世界里根本不是什么严重的警告。孩子们有自己的一套“人际交往”套路。

接下来,他不再教女儿该如何做,而是引导女儿通过孩子自己的“套路”去解决问题。

女儿说,“我跟她说,再画就不是好朋友了。”原来,这才是孩子世界里“最严重”的警告。而且,孩子一直都知道问题解决的答案。只是,大人让他们走了太多的弯路。

当大人从自己的角度去考虑孩子世界的问题时,孩子只会觉得大人并不了解自己,从而越发排斥大人的想法和建议。

当大人们通过自己的方式冲到前头,帮着孩子们解决“麻烦”时,在孩子们眼中,很可能我们的行为才叫“麻烦”。

当大人用自己的规则去衡量孩子的世界时,那些焦急的暴躁只会让孩子恐惧成长,试图逃避成人世界里的规则。孩子的问题本就该由孩子自己解决,他们总会找到更合适的方式解决自己的问题。

我们父母要做的不该是教导,而要引导;我们不该打破孩子世界里的规矩,而是给他们摸索这个世界的时间和空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