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狼》和《紅海行動》正讓“中國蘭博”走向世界?

《戰狼》和《紅海行動》正讓“中國蘭博”走向世界?

1982年10月22日,成千上萬的美國人湧入影院,去欣賞一部叫做《第一滴血》的電影,內容是一位越戰老兵如何在俄勒岡小鎮海扁全副武裝的警察和國民警衛隊。影片連續三週霸榜,票房達到驚人的1.25億美元。

但原著中的蘭博其實與觀眾想象大不相同。

在戴維·莫雷爾的小說中,蘭博是一個有人格缺陷的反社會份子,戰爭毀了他,他也要毀了一切,從越南返鄉時一路燒殺。警長本人也是退伍老兵,作為秩序的化身,與蘭博存在不可調和的衝突,二人最後都成為體系的犧牲品。

《戰狼》和《紅海行動》正讓“中國蘭博”走向世界?

公映的電影大大弱化了蘭博身上的絕望和反抗色彩,在長達26年的四部系列片中,蘭博完成了從走投無路的厭世者到超級戰士的轉變。那時黎巴嫩剛剛釋放了扣押的美國人質,總統里根動情的說:“昨晚觀看了《第一滴血》,我知道下次再發生這種事時該怎麼辦了”。正常的說法原本應該是“我們的航空母艦在哪裡”?

1983年格林納達動亂,600名美國學生被困,里根未經正常程序直接命令海軍陸戰隊、遊騎兵、海豹突擊隊消滅格林納達的武裝力量,美軍用3天時間控制了該國,但聯合國以108:9的決議通過了對此次侵略的譴責。

《戰狼》和《紅海行動》正讓“中國蘭博”走向世界?

結果是11月3日CBS的民意調查中,高達95%的美國人認定里根沒有錯誤,美國武裝力量採取了正確行動,他們為此感到高興。這就奠定了英雄動作片的民意基礎。

典型的蘭博電影有三個核心元素:

1、個性強烈但勇敢忠誠的主角。

基本形象是特立獨行、不聽招呼、嫉惡如仇,離群索居,心灰意冷,借酒澆愁;沒有收集軍功章的嗜好,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不相信任何人,只聽從老基友的呼喚;豐富的單兵作戰技巧,特種部隊的經歷,十八般武器樣樣精通;武能單挑飛機坦克,文可面癱撩妹。總之,這是一個平時不受歡迎,戰時高效殺戮的人肉原子彈。

蘭博並非聽命行事的軍人,是“只能就見、不可屈致”的世外高人,他不為任何虛幻的使命服務,只為符合自己道德觀的信念拼殺。

2、無能甚至是反派的上級+豬隊友。

蘭博終其一生只有上校這麼一個老鐵,二人亦師亦友,但更多基於信任,而不是友情,其他所謂上級要麼是諧角,要麼是庸愚之輩,甚至可能是反派,他們提不出任何建設性意見,只會重複這樣的戰前鼓勵:假如你被俘,我們不會承認這次行動,你明白嗎?

蘭博從未得到任何真正的支援,只有姍姍來遲,準備摘桃的豬隊友,他從來都是依靠個人而不是組織或體系生存下來的。

3、遠比實戰可怕的交換比。

這是很多神劇的精髓,Go Compare曾經統計過1940年至今死人最多的電影,名列前茅的《銀河護衛隊》是83471人,《德古拉元年》的5687人排名第二,《復聯》和《魔戒》都是1000多人的水平。這項統計非常嚴謹,比如在下邊這種圖片中準確數出死亡人數。

《戰狼》和《紅海行動》正讓“中國蘭博”走向世界?

《第一滴血》其實並不以此見長,感覺很血腥的第1部只死了1人,後2部分別是69人和132人,只有第4部中,才以每分鐘3人的速度死掉了262人,絕大部分是最後時刻蘭博熟練使用12.7毫米機槍射殺的,很多人對於那個血肉橫飛的場景仍然記憶猶新。

《戰狼》和《紅海行動》正讓“中國蘭博”走向世界?

蘭博式英雄片的精神內涵就在於以暴制暴,以好戰的方式反戰,至於更多的哲理思考則交給了《獵鹿人》、《現代啟示錄》、《漢堡山丘》、《野戰排》這種電影。

為什麼蘭博式英雄片會在今天的中國、印度和韓國迅速得勢?甚至成為新興電影市場的票房支柱?中國有《戰狼》、《紅海行動》、《空天獵》、印度有《戰爭》、《加齊號攻擊》,韓國有《仁川登陸作戰》等等。

主要因素當然是強烈的情感代入和共鳴。

我們參考2016年印度神片《戰爭》,影片描寫2022中印大戰,印度某上校被俘,受盡折磨,最後突然開掛,成功炸燬中國潛艇。片尾旁白煽情的表示,印度用96天擊敗了中國,佔領1.6萬平方公里土地,取得全勝。

《戰狼》和《紅海行動》正讓“中國蘭博”走向世界?

另一部電影《加齊號攻擊》,描寫印巴戰爭時印度潛艇智鬥巴鐵對手,不但操作潛艇像超級瑪麗般躲避魚雷,還一口氣下潛到400多米定深,另有敲打艇殼引爆水雷、280米深度直接出艙等神操作。

嘲諷這類電影是很容易的,但不能忽略其時代背景。

中印韓都是歷史悠久再度復興的國家,都曾創造過燦爛文明,近代又飽受磨難,在經濟增長,文化昌明,社會穩定,勃勃生機的新時代,當然需要這樣的電影提振民族精神。

中國電影票房即將超越北美、登頂全球這是不爭的事實,可以想象《紅海行動》和《戰狼》式超級英雄片會越來越多,繁榮背後的疑問在於這類電影能否提升中國電影的國際影響力。

這取決於三點:

首先,是做好萊塢的追隨者還是顛覆者。

作為一種成熟的類型片,好萊塢已經拍了幾十年,能用的噱頭和刺激荷爾蒙的方式差不多都試過了,沒有敘事結構和視覺意象的推陳出新,讓人驚歎“原來動作片可以這麼拍”,顯然不足以俘虜見多識廣的海外觀眾。

《戰狼2》就有這個問題,它只是重複了當年周杰倫和謝霆鋒在《逆戰》中早就做過的嘗試,全片差不多從頭打到尾,節奏鮮明,風格凌厲,但故事簡單,人物生硬,試圖單純在從運鏡、技巧和氣氛等方面壓倒好萊塢既不現實,也沒有意義。

《戰狼》和《紅海行動》正讓“中國蘭博”走向世界?

很多人說,《紅海行動》比《戰狼2》更有資格享受50億票房的榮譽,這主要因為《紅海行動》是細節更講究,更經得起推敲的軍事動作片。

但嚴格來說,它仍然多少借鑑了《勇者行動》,後者是美國2012年出品的試驗電影,使用佳能“無敵兔”相機、蔡司和潘納維辛鏡頭拍攝,海豹突擊隊真身出鏡。

《戰狼》和《紅海行動》正讓“中國蘭博”走向世界?

影片大量使用身臨其境的第一人稱視角,細節近乎實戰,本色出演的軍人也比特訓幾個月的所謂專業演員更接地氣,因此頗受軍迷歡迎。

其次,電影本身附帶了攻擊屬性。

近十年來鮮有中國電影得到國際市場的充分認可(票房+口碑),原因當然不在資金和技術層面,而是故事內核過於自我,急於讓觀眾在電影中尋找本不該屬於電影的東西。

比如有人喜歡拉著外國朋友去欣賞《戰狼2》和《紅海行動》,真實心意大約是期望對方有這樣的反應:中國真厲害,太牛逼了!

但結果多半不如人意。

原因很簡單,只消看一下《加齊號攻擊》和《仁川登陸作戰》的豆瓣評論,就知道這些描寫本國軍人神勇無敵、無限開掛的電影在沒有情感代入的第三國觀眾眼裡,究竟是什麼樣子。隱含攻擊屬性的電影一般不容易有普世共鳴。

《戰狼》和《紅海行動》正讓“中國蘭博”走向世界?

簡單翻閱IMDB評分最高的亞洲電影就知道,《地球上的星星》、《我的兒子》、《老男孩》這種電影比抱著機槍掃射更能打動不同文化氛圍的觀眾。請注意,IMDB並不是爛蕃茄,它是真正反映普通觀眾欣賞水平的。

換句話說,《戰狼2》或《紅海行動》是當之無愧的中國動作片頂峰,但並不是傳播軟實力的恰當方式。你眼裡的熱血沸騰,在別人那裡可能就是一聲訕笑。

最後,世界人民的欣賞品味是美國蘭博調教出來的,中國英雄能否豐富甚至修正其精神內涵很值得觀察。

二者的區別可以簡單概括出以下幾點:

(1)蘭博有嚴重遁世情緒,中國英雄的人生觀要積極的多。

(2)蘭博內心對命令有牴觸,中國英雄會說“堅決完成任務”。

(3)蘭博關鍵時刻總被拋棄,中國英雄的上級和隊友全程智商和節操在線。

(4)蘭博是有人際溝通障礙的孤膽英雄,中國英雄是集體主義。

(5)蘭博不相信任何人,中國英雄相信組織,相信上級,相信戰友。

(6)蘭博說:我們回家了,中國英雄說:別怕,我們是中國海軍,我們帶你們回家。

哪種英雄更普世,只能靜候觀眾去做判斷。

在可預見的將來,只有一點不會改變,就是身著06式防彈衣,配備95式突擊步槍,手持北斗定位系統的中國軍人會越來越多的出現在銀幕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