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媽媽傳授給我的,最科學冬季月子方法,轉瘋了!

呼嘯的北風,冰冷的溫度——無不意味著乾燥寒冷的冬季來臨了。在這樣的天氣下,剛生了寶寶的新媽媽們可要愁壞了:這月子還能不能愉快地坐了呀?

傳統的坐月子,都要求新媽媽不要洗頭,不要刷牙,不能見風。隨著現代醫學的普及,我們都知道這些都不科學。我們知道在月子裡可以洗頭、刷牙,保持身體的清爽,房間也需要適當通風換氣。不過,冬季的寒冷不免給這些平常的月子事項增加了一些不小的難度。

那麼,在寒冷的冬季,新媽們該如何坐一個健康又舒適的月子呢?從吃、穿、居室環境、護理4大方面,整理了一些注意事項,為各位冬季坐月子的新媽們貢獻一份力量。

醫生媽媽傳授給我的,最科學冬季月子方法,轉瘋了!

*吃

1.營養要均衡,蔬菜水果不能少

冬季天氣寒冷,熱量消耗大,產婦在產程中的消耗更大。所以,新媽在月子期間應吃些營養高、熱量高且易消化的食物。同時,要禁食生冷、寒涼等食物。因為生冷食物多傷胃,寒涼食物則會造成血凝,導致惡露不下,會引起產後腹痛、身痛等諸多疾病。

雖然水果是屬於寒涼類食物,但水果中富含豐富的維生素,對新媽的身體恢復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月子期間也要適當的食用一些水果,如獼猴桃、榴蓮、蘋果、木瓜、葡萄、菠蘿、橄欖、香蕉、龍眼、山楂。但要注意,因為冬季氣溫低,所以這些水果儘量不要太涼的時候吃,可以用溫開水洗一下再吃。

2.注意及時補水、補鈣

冬季天氣乾燥,要多喝水,補充因產後流汗失去的水分,以促使身體迅速恢復及保證乳量充足。另外,因為冬季日照較少,所以在飲食上要選擇一些含鈣高的食物,如芝麻醬、菠菜、韭菜、萵苣、蘑菇、動物肝腦、魚類和動物骨湯、牛奶等,促進身體鈣的攝取。

3.飲食要清淡,但不可無鹽

新媽在產後出汗較多,加之需要哺乳,所以應保持攝取定量的鈉,每天應該要吃鹽。一般來說,正常量的鹽攝入人體後會通過消化道全部吸收,不會給人體帶來損害。但如果新媽每天吃鹽吃太多,就會加重自己的腎臟的負擔,還會導致血壓升高。所以,新媽坐月子期間不能過多食鹽,也不能“忌鹽”,飲食應儘量清淡。

*穿——衣褲要寬鬆、舒適,勤更換

冬季天氣寒冷,新媽哺乳、照顧嬰兒更易畏寒,但過緊的衣物會造成身體排洩不暢,同時也影響哺乳。所以,衣物要寬鬆一些。此外,由於妊娠期體內積蓄的一部分液體要排出,出汗較多,汗漬汙垢會弄髒衣物,所以應經常洗澡及勤洗勤換內衣,以保持皮膚清潔。

*居室環境

1.室內環境要保持溫暖、溼潤、清新

冬季坐月子的重點是要保暖。室內溫度以20℃~25℃為宜,切忌忽高忽低。在沒有暖氣的南方,可以採用空調和電暖氣等設備來保持室內溫度。而對於氣候乾燥的北方來說,保持室內適宜的溼度也非常重要,一般來說,室內溼度以55%~65%為宜。較為便捷的增溼方法就是購買一臺加溼器,如果同時還具備除菌功能就更好了,或者在室內放一盆水。

2.定時開窗通風

在傳統坐月子的觀念裡,冬季氣溫低,風大,是不可以開窗的,因為冷風一旦入骨,容易讓產婦受到風寒。可是這樣一來,空氣不流通也較為渾濁,這樣容易滋生細菌。所以,只要住房條件比較寬暢,最好每天早晨開窗通風30分鐘,保證充分的空氣對流和充足的光照。但要注意的是,新媽和寶寶不要置身於對流風中,不要直接對著風吹,並在通風時適當保暖。

3.被子要薄一點,床不要太軟

做好定時開窗通風外,還要注意被褥不要過厚,即使冬天氣溫再低,被子也應比懷孕後期薄一些。同時要選用棉質或麻質等輕柔透氣的產品,並每1~2周換洗、曝曬一次。

研究表明,女性從懷孕到分娩後3~5個月,會分泌一種具有鬆弛生殖器官各種韌帶與關節作用的激素,有利於韌帶鬆弛並順利分娩。由於這種作用,產後骨盆的完整性、穩固性都較差,整個骨盆趨於“鬆軟”。當睡在太軟的床上時,左右活動都有一定阻力,翻身坐起也不會很利索。如欲急速起床或翻身,產婦就必須格外用力,容易發生恥骨分離,導致骨盆損傷。所以,新媽最好睡一段時間的硬床,等身體復原後再睡軟床。

天天都有新知識。

(づ ̄3 ̄)づ╭❤~麼麼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