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育儿”遇到了“隔辈亲”

前几天,心理咨询室来了一位年轻的妈妈,进门还没坐稳,连珠炮式的抱怨就喷涌而出:我再也忍受不了,他们简直是太过分了!这样简直就是在害孩子……

我观察到,这位年轻的妈妈其实是很文静的样子,应该是什么事情实在刺激到了自己,才会如此情绪激动和失态。

“科学育儿”遇到了“隔辈亲”

详细询问后方才得知,原来是她和为自己看孩子的公婆,因为三岁儿子的养育方式问题发生严重冲突,作为儿媳自己很不同意公公婆婆的养育方式,但为了家庭关系不便表现的太强烈,可丈夫对自己的父母也不能按自己要求进行沟通,所以觉得很苦恼、很无奈甚至很愤怒,因为她觉得按照公公婆婆这样的养育方式,将来自己的孩子一定会成为一个任性、甚至丧失生活和社会能力的人。

经过详细沟通,我大概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这位妈妈是个小学老师,儿子现在三岁了。因为平时她和丈夫都有自己的工作,于是就把孩子交给退休了的公婆带。可是她发现,作为退休干部的公公婆婆,居然“一点也没有科学教育理念”,比如:会追着孩子喂饭,会允许孩子一边看动画片一边吃零食,尤为可怕的是他们居然给孩子“偷吃含有防腐剂的火腿肠”……

是的,对于这一代年轻的爸爸妈妈来说,“科学喂养”、“科学教育”是一个极为敏感的问题,由于各种时代信息等特点,他们往往和上一代人有不同的育儿理念,极端时甚至会觉得上一代的育儿方式,简直是在“耽误孩子”。

客观地说,我很理解这个妈妈的感受,因为任何一个时代都会有一个时代的特色,而这个“特色”往往是这个时代的年富力强者最能敏锐觉察到的。就比如食品问题吧,近些年食品安全问题始终是各大新闻媒体重点关注的问题,添加剂、防腐剂等食品安全被关注,因为这确实是可能影响人身体健康的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一旦到了老人眼里——则可能会被忽略,因为爷爷奶奶爱自己的孙子心切,往往就可能会以“少吃一点没关系,又不是每天吃”等等作为借口作为屈服于孩子要求。

“科学育儿”遇到了“隔辈亲”

其实在平时的心理咨询工作中,类似的例子很多。甚至有很多小夫妻因为在孩子管理方式上与上一代的冲突,而导致小夫妻之间也产生重大冲突,进而影响夫妻感情的事件发生。那么,在这样的问题上,究竟是“谁错了”?由此我想起了“代沟”这个名词。

代沟在心理学上一般叫做“世代隔阂”,是指一代人在走向社会的过程中,背弃上一代人原有的观点,有了新的见解而造成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的差异。代沟往往的因为年龄或时代的较大差异而形成的。一代人的世界,往往与另一代人截然不同。生活圈子不同,接触的事物、人物各异,故此思想方法和行为也有差别。如果这种差别不加以改善而让它扩大,两代人之间便会形成一堵无形的墙,误会便容易产生。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不仅仅在教育第三代的理念上,其实在任何一个方面,都可能会出现不同代际之间的观点,因为不同的时代背景会造就不同的生活观念。

就比如这个时代的老年人一定会有自己长期形成的时代烙印,这样的烙印很难随着自己步入老年时面临新的时代而及时改变,于是就可能会和新一代在认知上不合拍,进而发生冲突。进一步来说:即便是这个年轻的妈妈,到了老的时候一般也一样会像自己和公婆那样,与自己的下一代产生这样的“代沟”。

那么问题来了:是否这样的冲突就无法避免了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只要我们看到冲突的本质,任何问题都会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

“科学育儿”遇到了“隔辈亲”

心理学会告诉我们处理问题的一般方法,那就是遇到问题首先要脱离具体事件导致的情绪,“看事件的整体背景”。

比如:这位妈妈可以看到的这件事的“背景”首先是:因为自己工作忙,所以两位老人在颐养天年的时候,还在费心“帮助我带我的孩子”——这点我们是要感激老人的,因为一般情况下老人带一个正在好奇探索世界的三岁孩子是很累的。

其次我们明白了老人的时代烙印——很可能让他们并不能和我们的认识保持完全一致这个道理,那么在与他们意见不统一时,情绪就不会那么激烈和抱怨,更不会有他们“故意害孩子”的不理性情绪。一旦自己情绪平静下来后,彼此交流的语气和方式就会有理性的表现,对方才有可能“也不带着情绪去理解我们的意见”。

这里只是举一个小例子来说明“老年人和年轻父母在孩子的生活与教育理念不一致的一般原因”,当然,解决的办法会随着具体事件的不同而不同,但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原则是:遇到冲突首先看“大背景”,在此基础上恢复情绪的平静,然后再去处理具体问题——就会方便、有效很多。

我们是心理咨询师,“极悦心理”可以和你一起改变你的生活,让你的生活变得积极、喜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