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也是一种粮食,为什么现在很少有人种植了?

无心冰冷的唇

笔者的老家在东北,早年,是种高粱的,不仅仅是高粱,笔者小的时候,种植是就是杂粮,什么绿豆、小豆、葵花、谷子、芝麻,当然肯定还有点高粱等等(写到这很多人问,你家能有多少地,种植这么多?是的,笔者的家乡,每家每户家里的土地不少!),可是现在,漫上的基本上除了玉米,基本上就是经济作物,比如烤烟和辣椒!

那为何会会这样了?

高粱的回收是一个问题,据了解,高粱有段时间都是个人商贩回收,价格不稳定,回收的时候很多不是现钱,农民本来就没有利润,外加不稳定,还有就是相对于玉米来说,高粱的种植比较麻烦,高粱成熟以后,打高粱的过程要比玉米更消耗人工和体力,所以种植的就少了!

不过今年高粱正规回收,价格也上涨,估计种植的会多一些!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农机通

1、高粱这种作物产量相对水稻、玉米来说产量较低。

1986年,中国共种植高粱187.55万公顷,总收获为538.4万吨,折算单产为191公斤/亩。而在此前一年的1985年,按照同样算法(略),中国的水稻为356.5公斤/亩,小麦为198公斤/亩、玉米为236.4公斤/亩,谷子为101公斤/亩。高粱是单产潜力倒数第二的作物,第一是谷子(栗)。

2、

难吃!

西方发达国家一般把它列为饲料用粮,这到不是因为高粱所含营养低,它的营养成分和玉米相近。原因是高粱种皮里含有大量的单宁,含量高达整个种子重量的1.5%。单宁就是生柿子所含的那种东西,它导致高粱味苦涩。单宁的另一个作用是易于和蛋白质结合,生成胶体,胶体极不易消化;这就是吃了高粱面窝头肚子容易发胀的原因。现在虽不吃高粱了,但很多的《生活小常识》之类的小册子都劝戒人们:不要吃生柿子,容易诱发胆结石。由于胶体沉淀,喝高粱面糊糊是不能动筷子的,稍有搅动面糊就会“泻”---胶体和水分分离;有经验的食客都是不停地转动饭碗,直接用嘴“呼噜呼噜”地喝。


但是…………华夏先民为什么看中了高粱呢?

这是由高粱的生物学、农学和洼地的土壤学属性决定的。  

高粱非常耐干旱 

  这对于适应中国北方夏季的高温干旱是必要的。为了说明高粱的耐旱,这里我们引入一个简单的农学专用名词:蒸腾系数(transpiration coefficient)。  蒸腾系数亦称需水量。高粱的蒸腾系数是320,也就是说高粱每生成1克干物质须消耗水分320克;谷子为250,而玉米为370,小麦为520,水稻为680。  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期和不同的水、气环境中,植物的蒸腾系数会随之改变,因涉及过于专业的知识,不宜深入讨论。除了蒸腾系数,“植物形态学”也能说明高粱非常耐旱:高粱的地下根系极为发达,有利于吸收深层水分,在秋季狂风暴雨后常常会看到玉米倒伏,这种现象在高粱就很少见,这就是庞大根系的锚固作用。高粱的茎、叶光滑坚实,表层充满蜡质,有利于保护水分(高粱茎干光滑坚实的这个特点,使它担当了竹子、苇子、藤类的部分功能,成为“泛编织”材料。另外,高粱穗冠分枝很长,使它广泛被用于扎制扫帚、炊帚等。这些就是‘草桥关民’“精致生活选择论”的全部理论依据)。在干旱过度的情况下,高粱的叶片可以纵向向内卷曲,尽力减少暴露面积;如果干旱进一步扩大,高粱敏感的气孔会即时调节整个株体进入休眠状况,一旦遇水立即恢复生长发育。关于叶子卷曲,有很多网友通过电视报道,看到了重庆大旱玉米叶卷曲的景象,高粱的整片叶子可以比玉米叶卷得更结实。  

高粱极耐水涝  

特别是接近成熟期的高粱,由于气空发育完整,即使被水长期浸泡也不影响正常生长,而玉米当土壤水份超过85%时就不能正常生长,一旦被明水浸泡,玉米就会死亡。高粱、玉米的成熟期恰好就是洼地的积水期。“漂着盆子收高粱”是北方农村的一大景观。  这里我有一个家族故事讲给大家:这是我奶奶讲的。据说民国31年(1942年)秋天大雨不止。我奶奶的一个妯娌,就是我的一个本家奶奶,家里断粮已经多日。这一家春天刚丧了男人,留下20多岁的寡妇带着一个刚刚7、8个月的男孩“熬寡”。这一天大雨刚刚有点止住,看着饿得嗷嗷哭叫的孩子,奶水已经干涸了,想到北洼地还有一小块接近成熟的高粱,想收一点回来给孩子打“糊糊”吃。她背着孩子,借了我家的大盆就去了北洼。  “大盆”是北方一带家庭所能使用的最大陶盆,可盛水100斤左右。“漂着盆子收高粱”就是把大盆漂浮在水面上形成“盆舟”,人在齐腰深的水里推着盆前进,把用镰刀砍下来的高粱穗放在盆里---“以盆为舟”,这不能不说是北方农民无奈中的创举。  这天,一直到晚上,我的这位本家奶奶没有回来。第二天,人们找到洼地,她已经死了。是被驻扎在临近村庄的鬼子在村头炮楼上用枪打死的。孩子的身上没有枪伤,是子弹把大盆打了一个洞,沉“船”淹死的;她当时把孩子和高粱穗混装在“船”上。我们家族的一支和我家的大盆就这样完了。  高粱极耐盐碱  先说酸碱度,就是PH值。玉米适合生长的酸碱度为PH5-8;高粱为PH5-8.8。这个看上去差别似乎并不大,但在耐盐性方面高粱和玉米之间的差别就变得不可逾越。  高粱可以在含盐量高达5/1000的水环境中生长发育,5/1000是个什么概念呢?这是一个接近海水级别的概念。大连近海的含盐量为30/1000,远海的含盐量为31.3/1000。玉米在含盐量超过2/1000时就会枯死。     以上分析使我们不难得出结论:

大面积种植高粱是由中国北方的农业生态决定的。这里没有选择,除了高粱,再找不出一种粮食作物能够在洼地种植;至少,中国的先民没有找到。按照生长发育所需的温度、日照条件类比,很晚才传入的玉米比起谷子更是高粱的理想替代作物,但洼地的积水和盐碱是玉米的种植禁区。


原谅潮汐君

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自身原因,一个是外界原因。自身原因就是,本身物种所限制,高粱的产量低,口感差,多数情况下作为饲料或者工业加工。外界原因呢,主要是国外高粱价格太便宜,国内高粱价格没有优势,种植面积自然低迷!

我国高粱产地主要聚集在东北!

另外说一句,我国高粱种植面积也有数千万亩,只不过主要分布在东北、内蒙古地区和西北地区,除此之外,其他地区鲜有大范围分布。

粮油市场报查阅相关数据得知,我国的高粱主要产地集中于东北三省一区,该区域近三年种植面积占全国高粱种植面积和产量的绝大多数。

据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黑龙江省高粱种植面积52.73万亩,总产量20.13万吨;

吉林省高粱种植面积206.17万亩,总产量70.41万吨;

辽宁省高粱种植面积96.22万亩,总产量35.04万吨;

2016年内蒙古地区种植面积117.14万亩,总产量28.18万吨。

笔者去东北和内蒙古出差的时候,经常吃到高粱米饭,其中就把高粱和大米掺杂在一起蒸熟,口感很好,是当地人的主食之一!

进口高粱价格低 大肆侵占国产高粱市场!

据粮油市场报了解,2017年高粱上市后普遍压货于粮商手中,粮源集中度不断提高。这得益于近年来种植、收割的工业化程度提升。上半年国内高粱货源供应一直偏紧,且进口高粱质量一般,在基层无粮可售后,高粱整体价格达到近三年内高点,净粮均价最高达每公斤2.82元。

而进口高粱价格优势依旧明显。

众所周知,我国进口的高粱中,美国高粱占绝大多数,市场认为,但由于今年其总产量下降约三分之一,目前港上自提价为每吨1880-1890元,毛粮价格较去年同期每吨上涨100元左右。

数据显示,今年1—9月,我国累计进口高粱424万吨,而我国高粱总产量还没有这么高。

所以,自身产量和用途的限制加上国外低价同类品的竞争,整体效益没有优势,导致我国高粱种植面积整体不高,产量受限。

《粮油市场报》官方账号首发于在悟空问答!11.27


粮油市场报

高粱的产量不低,优秀的品种产量要高于优秀的玉米、小麦和水稻。单从各种营养物质含量来说,高粱的蛋白质、糖含量还是很高的,要高于玉米。

但高粱的缺点也明显,主要有四个缺点:

其一,高粱缺乏赖氨酸和色氨酸;

其二,高粱的淀粉和蛋白质间存在很强的结合键,致使酶很难进入分解,也就是难消化!

其三,高粱含丹宁较多,苦涩,适口性差!

最后,高粱易受鸟害,特别是麻雀。因其籽粒小,皮薄,且穗外露,对鸟类来说,适口性非常好,理所当然的成为各种鸟类的口粮!为改善人畜适口性,近年有些高甜品种高粱推广,也当然更适合鸟类了!小规模种植会颗粒无收!

正式是这些原因导致其在种植面积上远不及玉米!

高粱也有很多优点,其既抗旱又耐涝,还耐短日照、耐瘠薄!适合作为饲料!更适合酿酒!


飘逸的尚

高粱是一种相对来说非常理想的种植作物。

首先,高粱是C4植物。C4植物相对于C3植物的区别我们就不用多说了,生长的能力要强出太多了。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没有原产玉米的国家来说,高粱其实是环境适应性最强的粮食作物,甚至可以说没有之一了。当然,即便引进了玉米之后,玉米也是主要因为其C4植物的特点,而对水稻和小麦产生了压倒性的优势,尤其是其在非食用领域,比如作为饲料和生物质汽油原料的时候,更是打遍天下无敌手。

其次,高粱作为一种粮食作物,生长虽然简单,但是它的口感实在是不太好。对于高粱这种作物而言,吃起来相对于其他的、我们现在常见的粮食作物,它的苦涩感几乎是最大的特征。这是因为高粱含有柿子中也含有的单宁类的物质。

第三,高粱其实依然在大面积的种植,也是作为一种粮食作物在大面积的生长着,但它的主要用处却不是吃——而是用来酿造以粮食为原料的酒,也就是中国白酒。高粱是传统的酿酒的原料,在酿造白酒的时候,其较高的单宁含量也就不再成为缺点了。


大吃益惊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生活材料的变化】。过去村里人种高粱是因为高粱杆是一种很实用的生活材料。农村自建房的“棚顶”都是用高粱杆勒的,高粱杆是自建房的一种【必备原材料】。自己种了高粱,除了吃高粱米饭,秸秆因为有这个神奇的功能秸秆能卖好多钱补贴家用。还有那种青砖青瓦的老式房子,高粱杆还能做烟筒,还能做蒸馍的“锅篦子”,高粱穗脱粒后还能做我们这土话叫“锤锤”的一种锅刷,还能做好多好多的生活用具,种高粱的人家基本上都是为了获取“高粱杆”才种的,可是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农村自建房的棚顶(天花板)都用保温材料了,锅刷、烟筒、“锅篦子”什么的也都能买来了,没人自制了,高粱米又不好吃,种的人就少了。


2017年寒冷的星空

我作为地地道道农民来回答这个问题。农民种植农作物,会考虑这几点:

1,是否好吃。自己种的东西,一定考虑了家人是否爱吃,显然高粱没人吃了,那为什么还要种这种农作物呢!

2.是否好卖。吃不好吃,卖给别人呢?他有什么作用,可以支撑扫帚。但是现在又研制出了更好用的其他扫帚,高粱扫帚还掉穗子,买的人少了。

既然不好吃,又没什么用,农民当然就不会再种了。

我是花的独白,欢迎评论区留下不同意见。


花的独白

其实高粱在我们吉林白城这种植是在适合不过的了,它没有大面积的种植原因是因为太不适合机械化种植了。高粱的种子牙率和牙式都不是太好,所以不适合单粒播种,这样就得需要用锄头人工间苗。农村真正的农忙时候需要人工也是非常昂贵的,而且高粱是一种非常不抗除草剂的一种农作物。虽说现在有了相应的除草剂,但是打除草剂的时候需要相应的温度和还有苗龄的大小决定。稍微有一个环节出错误对高粱的影响都非常的大。在有就是高粱不像玉米和水稻有相应的收割机械,现在的高粱的收割机械应该还是初级阶段,田间的损失率太高,所以农民还是基本上都是手工收割。这些因素是决定我们这里的高粱不能大面积种植主要因素。我是农民,这只是我对高粱不能大面积种植的看法。


平淡1502908

这么说吧,以前国家经济差,大量的人口都在农村,为了生存各种能种地的地方都给利用上了。以前我爷爷就是把山地和渠道边上种满了高粱,高粱可以吃,高粱杆可以用来扎扫把。后来农村大量的人外流,一些差一点的地都没人种,更别说去山地和渠道边上了。后来我爷爷去世,老一辈人扎的高粱扫把因为重而且贵,加上扫地的时候掉碎屑,不再适合后来新盖的楼房,高粱扫把有一斤多重,一个要卖二十多,因为一个老人要扎一天才差不多做一个,竞争不过市场上几块钱一个的扫把,慢慢的就没人种了


孤独的良心

现在种高粱的越来越少了,是什么原因呢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一、高粱的产量低,而且又不好吃。高粱虽然是粮食作物,和别的粮食相比实在是不好吃,,但绝对是健身减脂的好食物,它里面含有单宁类的物质,吃起来有点苦涩的味道,一些地方把高粱用作饲料,以前的老一辈的生活条件不好,很难吃到白面的,那时候种的高粱多,都以高粱为主食的,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年轻人都不喜欢吃这个味道,偶尔吃一顿可以的,不能像玉米白面似的天天吃。以前的高粱秸秆是农村建房的建筑材料,现在人都用不上了,高粱穗还可以做扫把,现在用这样的扫把少了,都换成了塑料的了。记得以前妈妈就种过高粱,一到快成熟的时候,最容易招到小鸟的袭击,这些小鸟太厉害了,成群结队的来吃。种了一小片的高粱还不够鸟吃的呢!于是妈妈就做了个稻草人放在地里,来吓唬小鸟,这样能少被吃点。

二、高粱的价格太低了。主要是国外的高粱价格太低了,都从国外买进,因为外面的高粱便宜,所以导致我们这里的价格涨不上去,种的人就特别少了,在城市里,随便的找个工作,都比在家里种高粱强,收益太低了。

最主要的问题是经济效益不行,只有一些上了年纪的人种一点自己用,现在的年轻人都下不了这份力了。

#爱农业,爱探讨,谢谢大家关注新农大视野共话三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