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華:美育是兒童教育之根

王立华:美育是儿童教育之根

王立華與孩子們

《中華兒女》:您多年來從事兒童美育領域的探索和耕耘。在您2010年做園長時,就提出過兒童藝術教育的重要性,並以藝術教育為辦園特點。當時是基於什麼樣的理論或是實踐,提出以藝術教育為特點的教育理念的呢?

王立華:自1996年起,我研究、實踐兒童教育22年。一直以來,以高度的使命感與專業精神,不斷追求自己的教育理想。2004年至2007年,我師從於劉曉東教授,同時跟隨邊霞教授學完所有兒童藝術教育方向的課程。2007年,在北京某幼兒園任業務園長期間,鑑於專業興趣及幼兒園發展的需要,我將美學家滕守堯教授等提出的幼兒園生態式藝術教育,創造性地引入所在幼兒園,在形成美術特色教育的同時,培養出一支研究型教師隊伍,指導多名教師在各級專業期刊發表多篇教育論文及多幅兒童畫作品點評。以點帶面,實現了保教工作的快速提升,為該園的課程建構、幼教品牌建設做出貢獻。我在兩年內,將一個基礎薄弱的幼兒園發展為北京市知名幼兒園,為該園評為北京市一級一類幼兒園奠定專業基礎。2010年,我因在專業領域的表現,在“首屆全國百佳幼兒園園長評選活動”中榮獲“百佳幼兒園園長”稱號,並在人民大會堂接受嘉獎。

《中華兒女》:這麼多年過去了,對於兒童藝術教育的重要性,您又有哪些更深入的認識和分享呢?

王立華:這些年來,我在持續不斷地思考和探索兒童教育的發展方向、路徑和策略。在研究和實踐兒童教育的過程中,我認為:我們應該進一步拓寬學術視野,從更宏闊、更深廣的視角去關照兒童教育。跳出兒童教育看兒童教育,多進行跨界、跨學科合作與交流。尤其要從文化學的視角、從國際教育的視野去研究兒童教育。如此一來,長期困擾我們的教育難題,更容易釐清或解決。

尤其是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熱”的背景下,中國兒童教育在日漸呈現出新的面貌和氣象,我在原來的兒童藝術教育基礎上,形成了一些新的思考和成果。

首先,在兒童教育中,我們要大力提倡高雅文化和經典文化,反對庸俗文化、抵制不良文化!成人要引導兒童多讀名著,多聽名曲,多賞名畫,多看名劇。成人要引導幼兒與人類崇高的精神對話,即與兒童文學大師對話,與美術大師對話,與音樂大師對話等,將高雅文化和經典文化融入兒童教育中。

其次,通過大力倡導兒童美育,提高國民素質,優化國民性,提升國民生活質量和生命質量。我們要加強研究和實施兒童美育,使兒童擁有審美的眼睛、美好的心靈;擁有文明的儀表、良好的性情;富有科學的精神、創造的能力以及獨立的人格,成為求真、向善、愛美的生命個體。

我還強調如下觀念:兒童美育,是兒童教育之根;兒童美育是傳承和創新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兒童美育,是兒童教育的理想境界;兒童美育,是品質兒童教育的代名詞。

我很重視兒童美育內容的經典性、人文性和審美性。繼在幼兒園實踐和研究“生態式藝術教育之名畫欣賞與表現”之後,近幾年來,我又主持研發了《小羅丹經典陶藝課程》,讓兒童在玩中學、做中學、在藝術中學習,讓兒童與美術大師對話、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話、與自然對話、與生活對話。以陶藝活動的方式大膽表現自己的情感、認知和創意,充分發揮陶藝美育的情感教育功能,促進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

此外,我還在主持研發《兒童經典詩教課程》,藉助生動形象的信息技術和豐富適宜的藝術遊戲材料,以詩畫教學的方式,讓兒童親近詩詞、感受國學。孔子有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中國古代兒童教育一向有重視詩教的傳統,兒童詩教應該是兒童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華兒女》:教育部曾在1999年、2001年、2016年一次比一次更明確美術教育的定位:從人文學科到三維目標再到核心素養,不斷提升藝術、特別是美術在國民素質培育中的重要作用。身在兒童教育領域,在您這麼多年的一線培訓和工作中,你認為當下兒童美術教育的環境如何?家長和老師有沒有意識到美術教育的重要性?在實踐中的操作又如何呢?

王立華:近些年來,中國教育部、甚至國務院辦公廳等,不斷專門頒佈重量級的政策與條文,足以體現出中國政府對兒童藝術教育的重視和深入理解。這是中國億萬少年兒童之幸。這些條文也為廣大少兒藝術教育工作者,指明瞭兒童藝術教育努力的方向。國內兒童美術教育的生態環境日漸改善和優化。政府、幼兒園、社會、家庭,開始認真關注和思考兒童藝術教育對於兒童成長的重要意義,越來越多的兒童教育專家開始系統而深入地研究兒童藝術教育的理念和實踐模式;越來越多的兒童教育機構開始重視實施美術欣賞教育,加強兒童藝術感受力的培養,重視兒童美術教育的情感教育功能,重視兒童藝術綜合素養或核心素養的提升。

但是,不容忽視的是,中國地大物博,地域發展不平衡,仍有相當一部分教育機構和成人,對兒童美術教育的發展價值以及兒童美術發展心理認識不足,崇尚急功近利的單純的美術技能學習,以純粹的成人眼光去看待和評判兒童的美術,甚至還迫使少兒苦學苦練,傷害了少兒的藝術感受力、想象力和創造力,步入教育誤區,為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帶來不良影響。

近幾年,我在多次教育講座中,向廣大幼兒園園長、教師解讀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頒佈的《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強調“美育要提高審美和人文素養,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育人目標”的理念。我也多次結合教育部頒佈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藝術領域內容和精神,分析中國兒童藝術教育的誤區,並提出行之有效的兒童美術教育策略和方法。

王立华:美育是儿童教育之根

兒童作品(來自天夫學堂)

《中華兒女》:您如何看待當下如火如荼的兒童考級現象?專家認為2至12歲的少年兒童從塗鴉期、象徵期到過渡期都有不同的心理訴求和表達特點,有些考級也以此定出分階段標準,為什麼還有問題?現在有的考素描、色彩、技能行不行?為什麼中國特別不應該進行少兒美術考級?

王立華:我認為一個兒童教育專業工作者,面對紛繁複雜、亂象叢生的社會教育現象,應該具有獨立思考的習慣,形成一定的文化判斷力、專業判斷力,並以專業、科學的觀念去引導、影響更多的民眾,從而為兒童教育營造更良好的生存空間和成長環境。我對當下的兒童考級現象,持批判質疑的態度。少兒美術心理發展有其自身的發展時刻、發展速率、發展路徑和發展特徵,這已被國內外兒童心理學家和美術教育專家的研究和實踐所證實。少兒的美術發展規律不能人為改變。我們應該尊重、順應、呵護、激發、喚醒兒童美術發展的潛能,不應粗暴地灌輸、機械地訓練,也不能揮舞著剪刀,用嚴格考級的方式對兒童的美術創意或作品進行野蠻的任意剪裁。

《中華兒女》:您認為什麼樣的校外美術教育能夠促進兒童美育的發展,能夠為校內教育的侷限作補充?需要社會力量作怎樣的支持?

王立華:兒童美育應樹立大美育概念。兒童美育,不僅是包括藝術美,還包括自然美、社會美、科學美。所以成人要努力拓寬少兒美術教育的空間,充分運用大自然、大社會這些大課堂和活教材以及校外專業的美術教育機構的教育資源,讓少兒接受更豐富多元的美術教育。例如帶領少兒到野外感受自然之美;在社會美術場館領略美術大師的經典之美;或者引入社會美術教育力量,開展一些“藝術家進校園”“名家面對面”等活動。

《中華兒女》:對照中國考級如火如塗,個別省市幾乎人山人海。您有沒有了解過,其他國家和地區是怎麼做的?有什麼好的方法可以借鑑?

王立華:美國的《藝術教育國家標準》中,藝術被確定為基礎教育的核心學科。藝術課程與其他七門核心學科放在同等地位。美國藝術教育聯盟曾列舉出藝術教育的四個主要內容,即藝術創作、美學、藝術批評和藝術史。處於性格形成期的孩子有著特殊的成長需要,這些需要包括感性的、情感的、藝術的及創造性等多方面的激發,最好能形成一種體現這些內容的藝術教育方案;當地的學校通常會制定一個有深度、有活力、有意義的藝術教育方案來實現。

與傳統的中國兒童藝術教育過度強調藝術技能相比,美國的藝術教育在重視兒童創意培養、美學知識普及、藝術評價能力以及藝術史等內容的做法,值得中國兒童藝術教育的參與者學習和借鑑。此外,美國兒童藝術教育重視社會藝術教育資源的運用,例如充分利用博物館、畫廊、美術館、流動藝術展覽車等資源;學校、藝術協會、社團、博物館、畫廊和當地藝術教育委員會等社會教育力量之間的協作,也為兒童藝術教育的開展提供了便利條件。

前不久,我在與澳大利亞教育同行交流中發現,澳洲的藝術教育,給少兒提供了寬鬆的藝術氛圍,更重視少兒藝術活動的興趣,重視兒童創意的表達,很少進行硬性的考核和評價。

《中華兒女》:兒童教育,離不開家長的配合,在家庭引導中,您有什麼觀念和方法和家長們分享嗎?

王立華:第一、善於學習、思考科學的兒童教育觀念,積極更新和完善的教育觀念,不斷掌握有效的教育策略和方法。對於兒童教育,家長朋友要有獨立思考意識,不要一味和其他家長攀比,不要盲目跟風,人云亦云。

第二、重視營造豐富適宜的家庭教育環境,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我崇尚這樣的觀點:親子閱讀,家長先行;親子共賞,家長先行。多觀察、陪伴孩子,尊重孩子內在的興趣和需求,和孩子一起選擇適合的教育內容。

對於美術教育而言,其一,家長要努力去了解孩子心理特點。兒童畫有自身獨特的美學趣味,孩子也有自己獨特的繪畫語言和繪畫方式,家長要學會欣賞兒童畫的稚拙、清新、自由及誇張變形等特質。這是引導孩子的前提。第二,物質方面的支持。為孩子提供適合孩子年齡階段的美術材料,創設良好的美術表現空間。第三,給予孩子精神上的支持。讓孩子自由大膽地表現,不要硬性規定孩子畫什麼、怎麼畫。要以欣賞的態度來對待孩子的作品,適當肯定和鼓勵孩子的進步和良好表現。其四,大自然、大社會是活教材。

王立华:美育是儿童教育之根
王立华:美育是儿童教育之根

中華兒女

家國天下,民族脊樑

長按二維碼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