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亮劍》中騎兵連長孫德勝沒有死,後來參與什麼戰鬥,能晉升到什麼樣的職位?

虎賁軍huben

我軍歷史上是真有李雲龍這位老紅軍的,福建人,出身於彭總的紅三軍團,參加過包括朝鮮戰爭的所有戰鬥,1955年授銜大校。如此推算,孫得勝如果在黑島騎兵聯隊的圍攻下倖存,打滿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全場,軍職最多是上校或中校團長,有幾個因素制約著孫得勝的進步,若非有大功,以中校團職為多。



第一,騎兵是個“夕陽兵種”。

抗日戰爭中中日雙方還比較重視騎兵建設,是因為火力強度和密度都不甚到位,而到了解放戰爭開始後,隨著美械的普及和大批日式武器的繳獲,雙方的火力都有質的提高,騎兵的作用已經十分有限。

比如殘害西路軍的“馬家軍”,那個時期馬步芳騎兵可以猖狂是因為紅軍裝備簡陋,當一野得到華北第18、19兵團加強後,美式速射武器、較多的炮兵甚至是裝甲車殺將過去的時候,馬繼援指揮的“馬家軍”主力隨即崩盤。整個解放戰爭期間,僅有四野的冀熱遼軍區使用騎兵較多,也沒有特別出彩的戰例,所以孫得勝的騎兵特長難以發揮,戰功必然乏善可陳。



第二,孫得勝並非老紅軍出身。

“高級幹部南方人多,中級幹部北方人多”,這是由於歷史原因造成的,從南方各蘇區長征到達陝北的老紅軍,仍然是人民軍隊後來高級指揮員群體的主力,經過殘酷環境考驗的老紅軍們政治堅定、思想純潔、百戰精英,是部隊擴編後團以上軍事主官的首選,比如《亮劍》中李雲龍、丁偉和孔捷都是紅四方面軍出身。而孫得勝乃是西北軍餘部石友三第69軍的兵,做基層連隊的指揮員可以,哪怕營級幹部也沒毛病,但是團以上的提拔,恐怕要吃虧在先了。



第三,孫得勝還是個沒文化的老兵。

這一點也很重要,家母的一位長輩,吉林長白山地區出生,三十年代末期抗聯出身,1946年加入東野,從東北打到海南島,還去了朝鮮戰場,脾氣暴烈、嗜酒罵娘、沒有文化,到轉業時僅是個中校副團職。像孫得勝這樣差點餓死在路邊的苦孩子,哪有受教育的機會,必然提拔受影響。當然了,我們在這瞎討論而已,萬一領導重視把孫同志送進軍校學習呢?也未可知。

軍隊其實也是有山頭的,二野出身的解放後還蠻吃香的(尤其是八十年代),像陳賡、陳錫聯、陳再道、王近山等名將都當過大軍區司令或副職,孫得勝既然是八路軍129師出來的,這一層面上有些優勢,介於中校和上校之間吧,惟看命運起伏了。


度度狼gg

蒼茫大地看了網友們的答案,感覺言之無據,有的還高估孫連長五五年到少將,我以為提供個人物參照可能更有說服力。

我以開國少將周純麟為參照,他1941年8月是新四軍重建時的四師彭雪楓所部騎兵團的副團長,後任團長兼政委。讀者朋友,讀到這裡說孫德勝會授少將的會不好意思地低下頭去了!

周純麟的騎兵團是師長彭雪楓的三寶之一,彭雪楓抗戰時就中流彈犧牲,建國後被軍委評為三十六個軍事家之一,說白了不犧牲,五五年穩穩的大將軍銜!

周將軍,1930年加入共青團,32年12月轉中共黨員,五五年九月授少將軍銜,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參加長征時,已任紅四方面軍八十八師二六三團營教導員,比李雲龍小一級,參加西路軍,後率部在河西走廊突破重圍到達新疆星星峽,西征二萬將士,到達星星峽的成建制的只有李先念以下七百人,周純麟百戰餘生,堪稱悍將。

抗戰爆發,到達新疆西路軍餘部後整編成新兵營,周任一大隊政委,38年化名周玉龍到盛世才四十八團任少校騎兵連長,盛和蔣狼狽為奸後,周被捕,八個月後回新兵營任幹部大隊政委,40年回延安,後任八路軍四縱六旅十六團團副,後調新四軍六支隊抗放總隊任營長,蕭縣獨立旅二團團副兼營長,41年8月,創建四師騎兵團,先後任副團長、團長兼政委,44年10月,追殲逃敵國軍騎八師,可見將軍威武。

解放戰爭時,周將軍任華中野戰軍九縱七十三團團長兼政委,華野二縱五師副師長、三野二十一軍六十二師師長,(資歷幾乎和李雲龍平級)歷經孟良崮、淮海、渡江戰役等大戰考驗,50年10月任華東軍區特縱副司令,參與組建炮兵,52年秋任華東軍區炮兵司令員,55年2月任南京軍區炮兵司令員,五五年少將。

孫德勝出生西北軍石友三部,後石友三當了漢奸,他投奔八路,他熟悉騎術刀法,有一股拼命精神,是名優秀的基層指揮員,他這種拼命三郎每次衝鋒在前,犧牲的可能性極大,槍炮無眼,劉志丹軍長、新四軍四師師長彭雪楓相繼犧牲,甚至八路軍左權副總參謀長也難免犧牲,華野在解放戰軍中犧牲了謝祥軍這個十縱隊司令員(軍級),東野在義縣竟犧牲了炮兵司令員朱瑞。這類高級軍官尚且犧牲,何況連排級軍官?如果孫德勝僥倖活過抗戰、解放戰爭、及朝鮮戰爭,憑他的基本素質到建國最大可能任騎兵團團長或炮團團長。建國後到五五年,最多升個副師長就不錯了,升個師長那額骨頭高得要命啦!他的軍銜以副師長為基準,當時都是高職低銜,估計在上校,最多大校。我個人考慮還是上校多。

望斧正!





蒼茫大地顧煒斌

孫德勝是電視劇《亮劍》裡的人物,並不是真實的歷史人物。不過,單就這個人物而言,國軍投誠或起義過來的,抗日戰爭前期偏中期的連級幹部,大致就是這麼個情況。個人覺得,這樣的資歷,後期混得再好,五五年也不太可能進入將軍行列,基本大校封頂。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五五年授銜時,八路軍時期起步的少將也就十個左右,且大部分都是高學歷、政工幹部起家的,如李震少將(清華大學新聞系畢業)等。所以,類似孫德勝這一類行伍出身、文化程度不高、八路軍時期起步的軍事幹部,基本不太可能進去將軍行列。



五五年授銜時,三七年整編時的團級幹部,特例和轉地方工作的不算,基本是上將、中將,也有部分少將和很少一部分大校;營級幹部,特例和轉地方工作的不算,基本是中將、少將,以少將居多,也有部分大校及極少量大校以下者;連級幹部,基本少將封頂。也就是說,經歷過紅軍時期,且三七年整編時的連級幹部,只有少部分五五年被授予了少將軍銜,如向守志將軍等,其餘基本都是大校或者大校以下。



對照一下孫德勝的資歷,可以看得出,五五年他幾乎沒有成為將軍的可能。他並不是三七年整編時的連級幹部,因為彼時李雲龍不過營長而已,而是抗日戰爭前期偏中期時的連級幹部;更沒有紅軍背景,而是從石友三部投誠或起義過來的,資歷很淺;而且,二戰之後騎兵已經成為了昔陽兵種,這一點更是限制了孫德勝後期的發展。五五年能授大校就已經是極限了,因為彼時李雲龍的肩膀上也不過只扛了一顆金豆而已,更何況低他好幾級的孫德勝?所以,孫德勝這種情況,多半隻能被授予上校或中校,也就是師團級。對照段鵬的準團級看,他比段鵬資歷老一些,如果論資排輩、沒有意外的話,很可能也只是副團、正團或者準師、副師,應當不會超過正師。按五五年正師的軍銜大校或上校算,他的資歷淺,即便正師,也可能只是上校。如果五五年職務更低的話,基本就只剩中校及以下了。

至於參加哪些戰鬥或戰役,虛構的人物,沒法推測。不過,從另一個虛構的人物李雲龍的經歷看,中原突圍和淮海戰役孫德勝如果不陣亡,應該是會參加的。但是,解放戰爭基本是大兵團作戰,再之後逐步向摩托化、機械化轉變。所以,抗日戰爭之後孫德勝所部這類小規模騎兵部隊想有出彩的表現,比較難。


不務正業歪醫生

這個還真的不好說。

我們先看一下孫德勝連長額履歷:孫德勝是電視劇《亮劍》中的人物,原為石友三部下,12歲時父母雙亡,他在路邊討飯時被石友三收留,石友三投降日本後,孫德勝不同流合汙,投奔八路軍新一團,後被李雲龍拿五挺機關槍將孫德勝納入自己麾下,擔任八路軍386旅獨立團騎兵連連長,是李雲龍非常看重的虎將。

孫德勝性格剛烈,作戰勇猛,視死如歸,有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在奪得偽軍騎兵之後,組建獨立團騎兵連,將獨立團騎兵連訓練成了一支鐵血騎兵。

在1942年反掃蕩中,他率領騎兵連與日軍騎兵聯隊血戰,在被斬斷左臂的情況下,仍舉起馬刀,大喊“騎兵連,進攻!”,單刀匹馬衝向日軍,壯烈犧牲,獲得了對手的尊重,最後給予孫德勝和騎兵連厚葬。

回到問題,如果孫德勝沒有在1942年反掃蕩作戰中犧牲,會有怎樣的未來呢?這個問題很不好回答。

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因為1942年反掃蕩,各個軍事單位均損失慘重,騎兵連可能無法得到保留,活下來的孫德勝很有可能回到騎兵連沒有組建騎兵前的日子,繼續作為步兵精英,帶領屬下衝鋒陷陣。

而孫德勝連長本身是一個爭強好勝的人,在李家坡作戰中帶領騎兵步行衝鋒仍然衝到隊伍最前面,就可以看出孫德勝連長內心殺敵的渴望是多麼強烈。

所以,我們可以推斷的是,孫德勝連長即使作為步兵領導,在作戰時也是一個身先士卒的領導,而在槍林彈雨中,身先士卒就意味著更大傷亡的可能。

所以,孫德勝也可能在後面的某一場戰役中犧牲。

不過,也還有一種可能,即熬過日軍掃蕩的八路軍獨立團重新組建了自己的騎兵連,事實上李雲龍也在大掃蕩後確實迅速組建了自己的騎兵連。而孫德勝當之無愧成為新騎兵連連長,帶領騎兵連繼續衝鋒陷陣。

隨著八路軍騎兵力量的壯大,孫德勝也可能逐漸從連長升為營帳或者更高的職位,而隨著脫離一線,孫德勝參與一線戰鬥的機會會逐漸減少。

而如果孫德勝能夠活到新政府成立,它能夠獲得什麼樣的職位呢?

這個腦洞更大,因為孫德勝的騎兵專家的特殊身份,因此毫無疑問孫德勝會獲得更快的提升,但是由於孫德勝執拗的脾氣,因此他進入高層的機會也不是很大。

在軍銜上,“靜Yes”認為他會獲得和李雲龍一樣的軍銜,即少將,因為李雲龍、丁偉、孔捷三個戰友的最高軍銜,就是少將,作為李雲龍的下屬,能夠獲得和李雲龍相同的軍銜,應該也是實至名歸的。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Yes”,一個愛好歷史的妹紙!期待關注!


靜Yes

軍閥石友三救了一個半大的小子,給了他一口吃食,他活了下來,從此下決心為石友三效死命。亂世之中,兵慌馬亂,城頭頻換大王旗,石友三遊走在各大勢力之間,謀取自己最大利益,不斷的投靠,又不斷的反叛,直到日本人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蔣介石奉行安內必先攘外的國策,石友三看不到國民政府能給自己的前途,這個時候熟悉中國國情的日本特務機關開始策反,石友三接受了招安,成為了漢奸。

這個半大的小子成長成為一名軍人,軍人的天職是服從命令,他跟隨救命恩人石友三南征北戰,目的只是為了穿衣吃飯,可是當石友三投敵當了漢奸之後,這個半大的小子果斷與石友三一刀兩斷開始了軍人保家衛國的責任,投奔了革命的隊伍,成為了晉察冀根據地八路軍386旅陳庚隊伍的士兵,繼續發揮自己的騎兵戰法的能力。



為什麼而戰很重要,他會告訴你明確的目標,不會迷茫自己的信仰,你只需要跟隨自己的信仰融入革命的潮流之中。孫德生在李雲龍的獨立團擔任騎兵連連長,手中掌握獨立團寶貝戰馬,擔任機動作戰和偵查及運輸重要任務,這支隊伍伴隨著八路軍的發展會日益壯大,如果孫德生沒有在反圍剿中犧牲。那麼孫德生的隊伍會成為騎兵團或者騎兵師,這種趨勢發展下去孫德生將成為八路軍重要騎兵軍團將領。



日本關東軍策劃偽滿洲國後,開始利用滿蒙聯姻的政治傳統,拉攏反動內蒙古王公反叛,妄圖策劃進一步滿蒙獨立王國,關東軍在蒙古草原上得到了優質的戰馬資源和最好的騎手,組建關東軍騎兵團在交通設施落後的晉察冀地區所向披靡。孫德生訓練出的信仰堅定,軍事素質過硬的部隊對抗,是關東軍騎兵軍團的剋星。我在掌握兩隻軍隊狹路相逢,會出現何種壯烈的場面,我相信孫德生和他的戰友們會用軍人的精神捍衛國家的尊嚴。


唐俊龍55398571

很好回答。只要在李雲龍領導下,他就會發揮騎兵特性,肯定會屢立戰功。而且會像張大標一樣,跟著老團長一起進步。至於他的職位嘛,也很清楚了。

首先,不會高過李雲龍和張大標這一級。解放戰爭後期,李雲龍已經是軍級領導,張大標也最低是正師級。所以,孫德勝最高是副師長。

其次,肯定孫也要比段鵬職位高,因為,段雖然有本事,受到李雲龍青睞,畢竟入伍時間比孫短的多。到李雲龍入軍校前,段鵬已經是團參謀長,這樣,孫德勝也應該是團長以上。

另外,孫是一員敢打敢拼的戰將,參謀長這樣費腦筋的工作,不是他的擅長,更不是他願意幹的。因此,他應該就是一名騎兵團的團長,是最合適了。或者,為了照顧他的資歷,給個副師長兼騎兵團長,也是很合適的。

回答結束。


張139558534

壯烈地死在最後一場戰役裡,是一個鐵血軍人的最好歸宿!

(孫德勝的最後一次衝鋒)

孫德勝這個角色之所以雋永,就是因為在反掃蕩戰役裡為了掩護李雲龍主力部隊撤離,遭遇鬼子的騎兵聯隊,而騎兵連全軍覆沒。孫德勝在被日軍砍斷手臂之後,仍然舉起鋼刀,最後一次喊起了“騎兵連,進攻!”那個場面不但徹底征服了電視裡的日本騎兵,也深深震撼了電視機前的所有觀眾。

他犧牲了,但是精神永存。騎兵連覆沒了,而他如何得以獨存?所以我們再去討論英雄活下來後肩膀上的芝麻綠豆的事情,對於英雄就是一種無情的傷害。

(騎兵連,進攻)

其實反掃蕩期間,特別是晉西北的山區,一個非主力團的並無編制的自己自足的獨立團養一個騎兵連,那個困難程度是很難想象的。而最終即便孫德勝和他的戰士們能夠存活下來,他們幾乎也是要失去戰馬,重新成為靠腳板的步兵。而孫德勝的遭遇其實就是我軍騎兵部隊的一個縮影。建立然後失去,騎兵嬌貴,戰鬥力強,往往也最容易折損。

整個抗戰期間,僅有新四軍重建軍部之後彭雪楓的四師騎兵團得以存活,而真正把這支部隊帶上路子的,就是後來的開國少將周純麟。


(雖然石友三對孫德勝有恩,但是要他做漢奸,堅決不幹)

但是大家別忘記了,周純麟可是湖北麻城人,1928年就參加革命了,參加過長征和西路軍,而孫德勝之前是石友三的部下,1938年以後才參加的八路軍,還是在新一團這種自給自足的非在編的部隊裡當的大頭兵,後來被李雲龍用五挺機槍跟丁偉換回來的。

所以孫德勝的原型應該是我軍建軍以來所有沒有走到最後的犧牲的騎兵部隊的指戰人員。而周純麟少將的軍功章應該有無數個孫德勝這樣的軍人一半。

(周純麟少將)

而在抗戰期間,我軍的騎兵數量很少,所以不大可能參與重大的戰役級戰爭。所以如果繼續保持騎兵建制,孫德勝應該不會有太多展現自己的機會,而等到解放戰爭期間,相對而言騎兵在機械化部隊的比較下又開始失去了其戰場優勢,逐漸開始退出歷史舞臺。以至於現在的騎兵部隊更多的是象徵性意義上的留存。

如此看來,孫德勝如此英雄氣的戰士,最好的結局就是那場戰鬥,以一個騎兵連勇敢面對敵人一個騎兵聯隊,戰至最後一人。雖然實力懸殊,然勇於亮劍,徹底在精神和意志上打敗敵人!

文/炒米視角


炒米視角

首先說,在抗戰乃至到解放戰爭時期,騎兵還真是我軍的寶貝疙瘩,在一些運動戰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所以呢孫連長和他的騎兵連在李雲龍看來都是壓箱底的寶貝,當時在華中的新四軍,比如彭雪楓師,也有一支非常寶貝的騎兵部隊。我軍使用騎兵的歷史也蠻悠久的,包括建國後的幾次閱兵也曾出現過騎兵方陣,但隨著軍事現代化和機械化的發展,騎兵部隊陸續退出現役,據說現在在甘肅還有最後一支騎兵連隊。

其次,不能不說,獨立團的每個兵的身上都帶有鮮明的李雲龍的性格,天不怕地不怕,敢於亮劍,騎兵連全連上下也毫不遜色,身上充滿了李雲龍那種桀驁不馴的混不吝勁頭,從孫連長全連下馬提著馬刀也要參加戰鬥,衝著李雲龍哭訴:“就連炊事班的大廚也來嘲笑我們”,直到左臂被砍斷,仍然率領全連剩餘的戰士,催動戰馬衝向敵陣,戰鬥到最後一刻。這也是我們這個民族戰鬥到底的亮劍精神,有這種精神,我們就能挺過8年抗戰,趕走帝國列強,建立了一個強大的祖國。

再次,如果孫連長沒有犧牲,以騎兵部隊在我軍的重要地位,他應該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當然也得說,騎兵戰士比步兵或者炮兵,犧牲的概率要大很多。個人覺得,經過抗戰勝利,再到解放戰爭,孫連長至少可以晉升到團級幹部,要升到師長,略微有點懸。因為如果仍然停留在獨立團和後來升級的中野(華野)二師這個單位裡的話,那基本上還是挺難的。因為我們看整個解放戰爭期間,其實李雲龍的晉升速度也不快,雖然他很能打,但是從抗戰時期的老資格團長,淮海戰役前後他也不過是個師長,渡江之後才升了副軍長(代理軍長),算算也才升了一級,勉強算兩級……那本來就比李雲龍低兩級的孫連長,就算他也升兩級,那也不過是個正團,到副師或正師的難度極大。

最後我們還得看1955年的大授銜,當時受到蘇聯顧問“壓縮將級軍官規模”和“儘量壓低基準軍銜”的思路的影響,相當一部分軍長只授了少將,包括亮劍的鐵三角李雲龍、丁偉和孔捷,而大部分師長原本的基準軍銜是少將,也因此被壓到了大校。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孫連長如果堅持到解放之後,仍然留在軍中,最可能的職位應該是上校團長或者大校師長。


搬不動的小強

如果孫德勝沒死,那麼他的級別應該可以跟張大彪一個級別,但應該會比張大彪小一點點。在當時騎兵比步兵高級,騎兵連跟步兵營一個待遇。騎兵連長跟步兵營長一個級別。當時,張大彪就是步兵營長。

孫德勝是名悍將,一直戰到最後一兵一卒。按著這個作戰方式,掛掉是早晚的事。不過要是一直沒有死的話,那麼立功應該是大大的多著。按著獨立團的升遷方式,一直往上升遷是沒問題的。比如連段鵬都升到了團長。孫德勝當兵時間跟張大彪差不多,立功也差不多。升遷自然也差不多。

不過,張大彪比較福將。歷經多次艱難辛苦都沒有把小命搭進去,也算福大命大了。比如,獨立團突圍的時候,所有營連幹部全部都掛了,只有張大彪毫髮無損的活著回來。可見他在隱蔽逃命方面有一套,可以爭取得到更多危險任務,如此則升官會升得快一點。


優己

這個“如果”提法就是一個假設,騎兵連長“孫德勝”所謂能當連長,就是因為他有特長,會騎術,還有一招;殺鬼子!

就這兩招,李雲龍就把孫德勝當寶貝了!因為在當時最缺少的就是以上我談到的這兩下子,只要是殺鬼子就是寶貝,何況在那個打小日本侵略者那個年代,騎兵就是現代化部隊,這兩條孫德勝都具備了。

在1942年前後,侵略者的大掃蕩是前所未有的殘酷,我部隊都化整為零組織了武工隊到各區、縣、鄉、村開展工作,進入了游擊戰。

假設“孫德勝”沒犧牲…

我的判斷:假設孫德勝沒有犧牲,一定會調到八路軍總部由總部首長統一安排調動,至於孫德勝的職務不會有什麼變化,騎兵連長。

敵後武工隊很難養一隻騎兵部隊,目標也太大,所以;以孫德勝的特長,還幹騎兵就得脫離獨立團李雲龍的編制,除非改行當步兵。

如果孫德勝還在,沒有犧牲,抗戰勝利了,他也就失業了!抗戰英雄肯定有他一個,猛將。


孫德勝與李雲龍的雷同點

孫德勝在當時有三大優點:

一、講義氣,在孫德勝的言談中可以看出他的江湖一氣濃厚,原本就是“石友三”部隊裡的,就是因為石友三救了他,他才追隨石友三。

二、殺鬼子,孫德勝就一個目標,殺鬼子,只要殺鬼子就是他的職業,脫離恩人石友三,就是因為石友三投靠了小日本,當了漢奸,悖離了孫德勝殺鬼子的目的。

三、會騎術,騎兵,你想;在那個年代的騎兵就是現代化部隊,是技術兵種,哪裡去找,稀缺兵種。


孫德勝的結局應該是這樣:

大老粗一個,沒有侵略者小日本可殺了,幹嘛去?當教官,不行,軍閥作風嚴重,當指揮員?不行,沒有韜略,在《亮劍》裡可以看出政委趙剛對孫德勝不太欣賞,就是因為體罰士兵,沒辦法呀,團長李雲龍喜歡,有這個騎兵,就得有他。

談到解放以後的授銜,最大是一位“上校”軍銜,還得靠老資格。我的想象:回家種地去吧,但是已經殘疾了怎麼辦?乾脆在部隊幹休所養老,以孫德勝的經歷估計沒人敢惹,胸前能戴一排英雄勳章!

李雲龍才授個少將軍銜,那張大彪要是沒有特殊情況應該授一個“大校”軍銜,所以孫德勝這個大老粗靠著軍功授銜“上校”比較恰當。

(圖片來自影視資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