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老大”還是“最強第二” 上市後樸新怎麼交戰新東方?

樸新教育科技集團成立於2014年,由新東方前高級副總裁沙雲龍等多位教育培訓行業的資深高管聯合創辦。目前已經可看做是繼好未來、新東方兩巨頭之後的全國第三大綜合性課外輔導集團。

據悉,樸新教育此次上市計劃發行720萬ADS,發行價區間17-20美元,整體募資金額在1.44億美金。此次募集資金未來將主要用於四個方面:70%用於繼續收購潛在標的和建立新的學習中心;15%投入到線上平臺和技術系統的研發;10%用於提升品牌和市場影響力;5%用於日常運營。據招股書披露,2016全年、2017全年和2018年Q1,樸新教育營收分別為4.39億元、12.83億元(同比增長190%)、4.96億元(同比增長150%)。營收主要來源為K12輔導業務和海外留學輔導業務。

大舉併購狂飆突進 整合能否成功待考驗

據瞭解,樸新三年內共收購48家機構;成立三年,估算營收已經超過20億。目前,樸新教育覆蓋國內19個省份,35個城市,建有397個學習中心,並且擁有四千人以上的全職教師以及教學顧問。學生入學人數從2016年的45.49萬人增加至2017年的127.57萬人,同比增長180.4%。2017年和2018年一季度學生總入學人數分別為18.54萬人和26.1萬人,同比增長40.78%。

對於併購的學校,樸新教育在招股書中介紹,它運用一種名為PBS的標準化管理體系,使得收購與整合有機統一。

業內有人看好樸新教育狂飆突進的擴張併購打法,但也有聲音懷疑,這種模式是否健康、大舉併購是否能形成核心競爭力。

做“老大”還是“最強第二” 上市後樸新怎麼交戰新東方?

樸新教育創始人沙雲龍。圖片自官網

對於樸新教育的“買買買”併購方式,有業內人士曾表示,這是多渠道全突擊方式,業務之間缺乏形成一個明顯協同,更多地是“各自為戰”模式。

吳勁草則持不同態度,他認為,“培訓機構本身就是‘各自為戰’,以新東方為例,北京新東方和廣州新東方就談不上能有什麼協同效應。”他認為,更重要的是併購之後是否能進行有效管理。

而從樸新創始人沙雲龍的就職背景上看,這個方面樸新還是有足夠底氣。此前有分析師認為,沙雲龍在新東方就職期間曾多地任職,這充分反映其整合管理能力。

據瞭解,2014年沙雲龍7月15日從新東方離職時,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就曾在郵件中對沙雲龍表示認可:“在過去的13年裡,他(沙雲龍)幫助新東方拓展北京、廣州和東北區的業務,為新東方成為一個值得信賴的品牌做出了巨大貢獻。”

超越新東方不易 或能成為強勁競爭對手

樸新教育創始人沙雲龍在建立樸新之前,於2001年正式加盟新東方任教,有新東方“後三駕馬車之一”之稱。據瞭解,樸新教育的團隊人員以新東方前高管為主,平均行業經驗超過15年。

創始人和高管隊伍來自“新東方系”,樸新教育的發展也不可避免帶有新東方“基因”。在核心業務上,樸新K12輔導和留學輔導雙線並驅也與新東方業務發展相似。樸新以8000萬美元“重金”收購留學語培機構環球雅思的舉動就被解讀為“模仿新東方的意味濃厚”,因為線下培訓和語培都是新東方如今做得最大的兩塊業務。

樸新未上市前,業內就常將樸新與新東方作比。如今樸新赴美上市,發展勢頭迅猛,是否會有超越新東方的可能性?

吳勁草認為,要超越新東方不太可能,但樸新教育可以成為新東方重要的競爭對手。

藍鯨教育此前採訪的一位與樸新教育有深入接觸的培訓學校校長表示,樸新在線下教培機構中並無顛覆性,“它與新航道都是新東方的追隨者,只不過樸新是在一個更大的賽道上追逐新東方。”

而拋開與其他巨頭的一爭高下,樸新自身能否實現上市後高速成長還是面臨巨大挑戰。一位不具名的業內人稱,對於收購了48家併購學校的樸新而言,如何做好投後管理、上市後如何吸引更優質人才、實現業績增長等還都“任重道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