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死亡1.85万,儿童出行安全为何还得不到保障

每年死亡1.85万,儿童出行安全为何还得不到保障

当前,科技的进步推动了汽车产业的飞速发展,但儿童的乘车安全,却逐渐成为我国全面进入“汽车时代”的大问题之一。根据交通部的相关数据统计,目前我国每年有超过1.85万的14岁以下儿童死于交通事故,死亡率远超欧美,是欧洲的2.5倍,美国的2.6倍。近三年来,每年的6、7、8月都是涉及中小学生、学前儿童交通事故起数最多的三个月,合计占全年同类事故总数的30%。

每年死亡1.85万,儿童出行安全为何还得不到保障

超八成家长不用儿童座椅

尽管这个问题可能有很多种答案,但有一个答案肯定是其中的关键——那就是不良的乘车习惯。

据中国汽车研究中心调查发现,儿童乘车时,45%的家长采用自己看护或怀抱这一不正确的保护措施。另据专家披露的数据显示,84.5%的家长没有为孩子专门配备乘车安全装备;24.8%的家长对儿童乘车安全知识毫不了解。很多家长主观地认为,把孩子尤其是婴儿抱在怀里最安全。

每年死亡1.85万,儿童出行安全为何还得不到保障

一份对2657个家庭的调查结果显示,儿童乘车安全事故的发生和家长对乘车安全意识的缺乏,及对孩子车内行为规范的忽视不无关系。在各种儿童乘车方式中,家长怀抱儿童最多,占到54.21%,后排使用儿童安全座椅仅占10.28%,儿童独坐后排、独坐前排、使用成人安全带、前排使用儿童座椅的比重分别为27.10%、5.61%、1.87%和0.93%。

每年死亡1.85万,儿童出行安全为何还得不到保障

事实上,儿童座椅对于保护孩子的乘车安全至关重要,绝非可有可无的“备选项”,而应成为家庭开车出行的“必选项”。科学研究显示,在车辆发生撞击事故时,儿童将承受大于自身体重多倍的力,0至4岁的儿童,使用不同类型的儿童安全座椅,受伤害的风险会降低50%至80%,5至9岁的孩子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受伤几率降低52%。

升降玻璃,又一 “元凶”

儿童安全座椅市场鱼龙混杂,不合格产品也比比皆是。日前,各地在抽检儿童安全座椅的质量时,发现了不少问题,比如上海市工商局4月发布的公开信息显示,通过对35个品牌60个批次儿童安全座椅进行抽检发现,17个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高达28.3%。

每年死亡1.85万,儿童出行安全为何还得不到保障

5月30日,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博泽举行了一场关于“儿童乘车安全”的媒体分享会。博泽中国区座椅系统客户事业部副总裁洪康表示,尽管中国的私家车数量增长迅猛,不过中国社会和家庭对于儿童乘车的安全意识则仍处于起步阶段。博泽一直深耕安全座椅系统领域,致力于为儿童的乘车安全保驾护航。

除了座椅以外,自动升降玻璃也是威胁儿童安全的一大“元凶”。根据2012年发布的《GB 11552-2009》规定,所有新增车辆的自动车窗和天窗必须具有防夹功能,且防夹力必须小于100牛顿。目前在中国,已有超过80%的乘用车配备了电动玻璃升降器,而且这一比例还在不断攀升,没有防夹保护装置的车窗,在关闭时作用力可高达400牛顿,相当于大约40公斤的重量,其危险程度可想而知。目前,博泽的工程师们已经开始着手第七代防夹系统的研发工作,并扩展其应用领域,如电动尾门。

每年死亡1.85万,儿童出行安全为何还得不到保障

这样做,你的孩子更安全

一份调查显示,当儿童使用儿童座椅坐在车辆后排的时候,有78.26%的驾驶员在驾驶的过程中会回头看孩子,这样使得行车危险系数增大。除此以外,让孩子从天窗或侧窗探出身子,站在中央扶手上,或者在车上给孩子喂食物也会造成安全隐患。因此,养成良好的乘车习惯对儿童安全尤为重要。

张自明博士表示,一般来说,13岁以下的儿童均应该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六一将至,带儿童自驾的家长一定要为婴儿和幼儿使用儿童安全座椅,所有婴儿和一岁的幼儿要使用脸向后的儿童安全座椅(2岁以上或身高体重已经达到标准的就可以选择脸向前的座椅)。

每年死亡1.85万,儿童出行安全为何还得不到保障

家长乘车时不能怀抱儿童;密切留意儿童在车内的好奇表现。尤其是不能将儿童单独留在车内;不能让儿童乘坐副驾驶;尽量避免将儿童置于后排靠窗的位置;而且儿童乘车时一定要将儿童安全锁开启。

此外,张自明博士还指出,儿童座椅坐垫同样重要,该坐垫对于已在儿童座椅上使用安全带的儿童有减少头部损伤的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