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國分國略述系列——蝦夷,陸奧,出羽,常陸

蝦夷

日本戰國分國略述系列——蝦夷,陸奧,出羽,常陸

特點:由於地理位置原因,不容易受到別國入侵。軍事力和經濟力欠缺

石高(取自慶長三年檢地數據,下同):不詳

分郡(因不同年代分郡有變,本文郡名取自《和名抄》,下同):不詳

主要特產名物:木耳、海獺皮

代表風土:松前、箱館、江差、三平汁、有珠善光寺、國泰寺、洞爺湖、十勝嶽

主要勢力:下國氏,蠣崎氏,阿依努民族

梗概:位於日本列島最北端,為阿依努民族的聚居地。通過津輕海峽與陸奧國津輕地區隔海相望,北方的千島列島是少數民族的居住地,有著自己的文化圈。這種地理條件,使其未捲入各戰國大名的激烈爭奪,很少受到他國大名的侵略。蝦夷的主要豪族實際上只位於南部的狹長地帶。由於面積廣大,未開發的地區很多,雖不缺乏資源,但農業,商業,工業,林業等產業都很不發達,各種物資如食品和彈藥等都需要進口,唯一豐富的資源就是漁業,特別是鮭魚,鰱魚,昆布等,被成為蝦夷三品,是該地重要的貿易品。除此而外,野生動物的毛皮,鷹羽等也是該地的特產。收穫這些東西的阿依努民族人與日本人進行交易,有時還會起爭端。由於未受到日本新興勢力和下克上之風的影響,還保持著鎌倉以來的地頭領主和武士的割據狀況,奧州探提和陸奧守護的權威仍然保持。

阿依努民族發動暴亂後,花澤館的蠣崎家和茂別館的下國家聯合,實力有所加強。由於下國家當主下國恆季不服從主家安東家之命,被安東家所殺,後又於1562年同阿依努民族交戰,被擊敗後迅速沒落。蠣崎氏成為了安東家在蝦夷的代官,從而掌握了該地實權。蠣崎家以松前大館為據點多次與阿依努民族交戰,終於在1551年阿依努酋長同意結成友好條約。這時蠣崎家脫離安東家被官的立場獨立,於1590年趁豐臣秀吉奧州檢地的機會上洛,從而獲得了蝦夷島的支配權,成為獨立大名。秀吉死後,蠣崎氏接近德川,並改姓松前,1600年在松前築福山城,成為近世大名。

陸奧

日本戰國分國略述系列——蝦夷,陸奧,出羽,常陸

特點:因為國土面積廣大從而可發展性高。距離京都文化遙遠,經濟不發達。

石高:167.3萬石

分郡:白河、磐瀨、會津、耶麻、安積、安達、信夫、刈田、柴田、名取、菊田、磐城、標葉、行方、宇多、伊具、亙理、宮城、黑川、賀美、色麻、玉造、志太、慄原、磐井、江刺、膽澤、長岡、新田、小田、遠田、氣仙、牡鹿、登米、桃生、大沼

主要特產名物:津輕燒、木材、砂金、銅、馬、慄、米、絹、酒、和果子、味增、菸草、漆、蠟、鯰魚

代表風土:外浜、巖木山、三馬屋、酸湯溫泉、恐山、大鱷溫泉、中尊寺、巖手山、報恩寺、淨土浜、廚川柵、松島、鹽釜、金華山、壺碑、野馬追、溫面、亙理神社、白河關、勿來關、湯岐溫泉、磐梯山、豬苗代湖、尾瀨、醫王寺

主要勢力:安東氏,南部氏,大浦氏,大崎氏,留守氏,葛西氏,伊達氏,蘆名氏,相馬氏,田山氏,二階堂氏,田村氏,石川氏,斯波氏,北田氏

梗概:佔據東北大部分面積的東山道大國。北臨津輕海峽與蝦夷隔海相望,南與上野、下野、常陸等關東三國接壤,東臨太平洋,西部和東北通過奧羽山脈與出羽相鄰。

在繩文時代,該地出現了繁榮,到彌生時代出現了最早的稻米耕作記錄。大和時代開始,一部分陸奧國和北方的蝦夷隨著大和朝廷的發展,領土不斷在北方擴大,同時蝦夷成為囚犯的流放地。平安時期的安倍氏繼承了當地清河源氏的舊領地發動了前九年和後三年之役,後三年之役勝利後,清源氏改稱奧州藤原氏,並建立了政權。但奧州藤原氏後被鎌倉幕府所滅,之後陸奧國便在幕府的支配下。鎌倉時代設立奧州總奉行,室町時代設立奧州探題以加強對陸奧的統治。後在地頭、土豪和小大名的不斷髮展中,迎來了戰國時代。

在戰略上,陸奧國和西出羽被統稱為奧羽,二者的聯繫非常緊密。由於關東各國的長期爭亂,對陸奧也有很大影響,陸奧與關東之間設立了白河關和勿來關等,都是重要的戰略要地。

從歷史上看,由於裡京都較遠,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發展緩慢,但由於國土面積大,石高較多,因此並不缺少戰略物資。特別是兵士和馬匹的素質從古代開始就一直較高,至於潛在的戰鬥力有多高,就不得而知了。

奧州探題大崎家的權威衰退後,伊達家開始在陸奧嶄露頭腳。伊達晴宗積極與京都搞好關係,並接替大崎家擔任奧州探題,並與近鄰諸家聯姻,積極地擴展勢力。

1565年,輝宗繼承伊達家當主,攻略二本松城的田山氏,後又讓弟弟政景繼承留守家當主,開始逐漸平定中奧。常陸的佐竹義重為了滲入奧羽,1575年取得了白河的領地,北上的佐竹和南下的伊達必然會發生衝突。同時,北奧的南部趁機擴大勢力,達到了從下北半島至北上川的廣大面積。1584年,政宗繼承家督,在巖代擊敗了蘆名,田山,佐竹,大內的聯軍,又擊破了有殺父之仇的田山家。但田山餘黨糾集了佐竹,巖城,石川,白河,蘆名等大名與政宗交戰,後經過相馬盛胤的斡旋後和睦。1588年的郡山之戰,伊達家壓制了田村家,次年又降服大崎家,在豬苗代勝國從屬後,支配和陸奧的廣大土地。同年在摺上原擊敗蘆名義廣後,又得到了仙道七郡和會津四郡。後又以黑川城為根據地,攻滅了從屬於佐竹家的二階堂家,降服了石川,白河,巖城等家,成為了奧州第一大名。1590年,豐臣秀吉平定關東,奧州大名們的命運發生變化,儘早從屬秀吉的大名們都安堵了領地,小田原參陣遲到的都受到了處罰,沒收領地後進行奧州再編。結果,本隸屬於南部的大浦為信上洛晉見秀吉後本領得到安堵。南部稱其為叛逆,二者直到江戶時代都有仇恨。

獲得蘆名領地的政宗起初對秀吉的命令不以為然,在家臣勸說下遲到參加了小田原陣,秀吉見到政宗的器量後,出於政宗支配陸奧的考慮,只沒收了會津四郡並安插了心腹蒲生氏鄉,政宗以仙道為中心,七十萬石安堵。同時相馬家也受到五萬石安堵,開創了近世的格局。而大崎,葛西,白河,石川等大名由於小田原未參加而被沒收了領地。秀吉將大崎葛西的三十萬石賜於木村吉清,而吉清的統治造成兩家舊臣的蜂起,結果領地被沒收並賜與政宗。1591年,南部一族的九戶政實奪取了主家信直之城,秀吉看到了大崎葛西一揆造成的連鎖反應,命令德川家康,豐臣秀次,上杉景勝為總大將率領東北關東的十萬大軍前去鎮壓。在經過大規模的反抗和鎮壓後,最後奧州終於趨於安定。秀吉死後爆發了關原合戰,伊達和南部聯軍打響了對上杉的關原前哨戰,戰後政宗又獲得獎賞。至此,以仙台為中心的伊達和以盛岡為中心的南部主導了奧州的支配體制,為江戶時代兩藩奠定了基礎。

出羽

日本戰國分國略述系列——蝦夷,陸奧,出羽,常陸

特點:金、米、馬等戰略資源豐富。

石高:31.8萬石

分郡:最上、村山、置賜、雄勝、平鹿、山本、飽海、河辺、田川、出羽、秋田

主要特產名物:紅花、青薴、砂糖餅、金、銀、銅、木材

代表風土:出羽三山、立石寺、芋煮、最上川、藏王嶽、大日坊、上山溫泉、鳥海山、象瀉、力水、男鹿半島

主要勢力:戶澤氏,小野寺氏、最上氏、大寶寺氏、由利十二頭

梗概:東北西部的東山道之國。東部那須火山和奧羽山脈將其與奧州分開,西鄰日本海,北方與陸奧津輕地區接壤,南方與陸奧會津、信達地區接壤,西南與越後接壤。國內有米代川,雄物川,最上川等河流,在出羽山地注入日本海。這些流域有能代、秋田、本莊、莊內等平原,並形成大館,橫手,新莊,山形等盆地。這樣,便有了高地上的山林,平原的糧食,因此農林業生產力高。

出羽是繩文文化的發源地,也是彌生文化較早的起源地。自658年阿倍比羅夫遠征後成為朝廷支配的領地,是對蝦夷的最前線。修築了秋田、由利等柵,並修建秋田城。古代出羽的港口,是海外交流的據點,也是渤海國使節前來的登陸地點。平安時期奧州藤原氏支配出羽,鎌倉時期又受到幕府支配,和陸奧一樣,受幕府指派的地頭所管理。之後,國內土豪勢力有所增強,到戰國時代,形成了守護大名與大領主的割據情況。自古注意攝取京都的新文化,並形成了自身的地域性文化。北部的津輕安東氏和秋田安東氏合併為秋田氏後勢力有所擴大,南部的奧州探題醫達氏和羽州探題最上氏開始爭霸。仙北的戶澤,小野寺,六鄉等豪族繼續爭鬥,由利十二頭仍然是國內國人的一大勢力。伊達和安東的勢力已發展到陸奧,山北的戶澤,雄鹿的小野寺及山形的名門最上都努力維持的自己的勢力。

其中制止了最上家的內紛,統一了一門和家臣的最上義光開始與伊達家抗爭,通過政治聯姻,兩家取得了暫時和睦。義光1577年開始攻擊天童氏,上山、細川等豪族接連歸降,後來受到伊達家的干擾。1585年,伊達輝宗被田山義繼所殺,子政宗便開始致力於平定奧州,攻擊出羽便收到抑制。這正好給了義光機會,攻入莊內,於1587年消滅大寶寺義興。1588年陸奧大崎家發動暴亂,義光援助大崎與伊達家對立,之後再次與伊達和睦。但由於莊內地區統治失敗,和大寶寺有婚姻關係的越後本莊氏在越後上杉家的支援下入侵莊內,最上家只能從莊內撤退。1590年秀吉征伐小田原,東北諸大名選擇是否參陣。戶澤氏參陣後收到本領四萬石安堵。一方面,最上義光因為父親的葬禮而遲到,在德川家康的斡旋下也獲得了領地安堵。之後,義光就便隨秀吉。

1600年最上氏在關原之戰時加入東軍與西軍上杉家交戰,戰後獲得由利四郡的封賞,成為52萬石的大名。另一方面,常陸54萬石的西軍大名佐竹氏被轉封到秋田20萬石。加入東軍的戶澤諸大名則被轉封到常陸。1614年義光死後,最上家發生內亂,1622年最上家改易。之後戶澤氏被加封最上,村山兩郡6萬石。之後,米澤的上杉,上山的松平,山形的鳥居,本莊的六鄉,龜田的巖城,鶴岡的酒井,在江戶時代分割統治出羽。

常陸

日本戰國分國略述系列——蝦夷,陸奧,出羽,常陸

特點:地形優越,農業漁業發達。國境為平原,易受到進攻。

石高:54萬石

分郡:新治、真壁、筑波、河內、信太、茨城、行方、鹿島、那珂、久慈、多珂

主要特產名物:菸草、紙、納豆、笠間燒

代表風土:鹿島神宮、筑波山、代田瀑布、水戶八景、潮來、霞浦、要石、息棲神社

勢力分佈:佐竹氏、江戶氏,大掾氏,小田氏

梗概:關東最東端的東海道之國。北通過阿武隈山地與陸奧相連,南通過利根川與下總國境隔開,西通過八溝山地與下野相鄰,東邊是海岸線和鹿島灘。該國氣候溫暖,物產豐富。國中部和南部低地,是廣大平原,並有利根川,霞浦、北浦等水利資源,農業發達。農田面積是僅次於陸奧國的第二位。同時以鹿島浦為中心,漁業也很發達。關東地方中,上野下野通過險峻的山地與陸奧相連,只有常陸是沿著鹿島灘和平地與東北地區連接,因此,也是是東北地方的開發的根據地,在陸奧與常陸之間設置了勿來關。

這樣的地理條件到戰國時期也沒什麼變化,一直作為進出東北的據點。東北和關東諸國在此角逐。但是沒有任何險要與關東平野和下總所隔開,還要警惕旁邊的武藏國的入侵。國內的守護佐竹家一直致力於保證國內的安定形勢。

常陸在1560年上杉謙信入侵關東期間,佐竹、小田等各家均參陣對付小田原北條家,之後,佐竹家便以常陸統一和關東制霸為目標,開始與周圍勢力作戰。有鬼義重和坂東太郎之稱的佐竹義重在下野同北條家對抗,傳說佐竹家擁有8600挺鐵炮,壓制了宇都宮,結城,白河,江戶等家及東北諸勢力,成為關東一霸。之後義重又聯合東北的蘆名和田山,1585年攻擊伊達家,北上的大軍由於伊達政宗的奮戰而退回常陸。

秀吉發跡後,佐竹,結城,宇都宮等均降服,共同對抗北條家,由於義重在小田原之役和平定奧州的優異表現,獲得了本領安堵,同時掃蕩了江戶氏,大掾氏等,統一了常陸。於1595年獲得54萬石安堵的佐竹家在關原之際接受石田三成的密約加入了西軍,敗戰後被減封轉封到了出羽秋田,仙北兩郡20萬石。之後家康的五子信吉被加封水戶15萬石,並由多家大名分割統治常陸。1603年信吉死後由家康十子賴宣,1609年十一子賴房25萬石入封,被成為御三家的水戶藩成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