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牛金科赵杨:银行零售业务将成为金融科技发展新引擎|金融家理事会

快牛金科赵杨:银行零售业务将成为金融科技发展新引擎|金融家理事会

快牛金科高级副总裁 赵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金融服务不断进步,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在金融与互联网的结合下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传统商业银行的转型迎来重大挑战与机遇。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金融科技的创新迭代、人口红利向消费红利的转变,让零售业务逐渐成为银行的核心领域,成为银行创收的重要引擎。

在近日于上海举办的2018零售银行领导者年会上,快牛金科高级副总裁赵杨指出,科技的潮头席卷整个金融市场,银行迎来数字化、轻型化、智能化的战略转型,而根据快牛金科的风控产品在商业场景上的应用结果来看,未来三到五年,基于科技转型升级的零售银行与消费金融将大有可为,是不容错过的机遇。

去年,四大商业银行“工农中建”和BATJ展开战略合作;股份银行华夏银行谋定而后动,推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商”战略,将互联网金融定为“第二银行”战略,并与腾讯开展深入具化的合作;今年5月,香港金融管理局发布指引,允许香港银行用Fintech新风控手段来管理部分个贷业务的信用风险……这些信号无一不显示出金融科技在金融业的创新和应用,已获得由下而上的广泛认可。

关于如何实现金融科技与银行机制、银行业务的完美结合,赵杨认为,技术、数据和真实的商业化场景是金融科技与银行零售业务结合的前提。

首先,技术是最基本的条件。在赵杨看来,专业的事情要交给专业的人来做。在快牛金科,占比达到60%~70%的科技和风控人员,一直坚持把技术应用到极致,把产品做到最好。“除了IT领域的技术人员,甚至还有一些自然科学家加入我们,共同探索新的领域和新的技术。以近期逐渐落地的知识图谱为例,结合快牛金科的应用结果显示,知识图谱表现出良好的风险识别能力。”

其次,要获取足够多的数据将模型训练得足够“聪明”。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消费、社交等行为数据变得触手可及,而金融科技的优势就在于海量外部数据的储备。快牛金科运用2000多个维度的数据标签实现对用户的全方位画像,并不断进行更新迭代,提高模型的KS值使其更加精准有效。据赵杨透露,目前快牛金科的KS值已经达到0.45,优于行业同期水平。

最后,在满足上述两个条件后,在法律法规和监管允许的前提下,找到适用于国内发展现状的商业化场景。“只有把技术与数据结合,在新的场景下不断进行验证,才能保证我们风控产品的持续有效性。”

显然,在银行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商业化场景也已具备——国内4000余家银行为金融科技企业提供了宽广的赛道,万马奔腾中,谁跑得更快,谁就具备了先发优势。

在此之外,赵杨提出了匹配度这一概念。

国内几个大型商业银行自然具备搭建技术平台进行科技转型的实力,但对数量庞大的中小银行来说,财力与技术能力都无法支撑独立的科技转型,寻求外部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是快速输出服务的最佳方式。另一方面,银行本身的诉求多种多样,无论是风险把控、客户经营等具体环节,还是大数据获取、系统化流程,或是外部流量的平台服务,都可能成为银行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的具体困境。金融科技企业必须找准银行的定位与需求,实行差异化服务输出,才能营造一个良性竞争的生态环境。

据赵杨介绍,具体合作中,金融科技企业向银行机构提供的服务产品是否能够与银行机构需求相匹配才是决定合作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快牛金科固有的互联网科技基因也决定了以技术和产品为导向的运营模式。在与银行进行合作并搭建工程师团队时,团队负责人往往不是银行领域出身,而是互联网背景出身。

“产品与需求的匹配在合作中占了80%的决定因素,只有深入了解银行在战略上的发展诉求,理解它在未来每个阶段的不同需求,提供与其相匹配的产品,才能达到双方的共赢。”赵杨解释道。

在新的时代,中国的传统金融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技术在其中的渗透甚至比任何领域都要大。无论是传统银行还是金融科技企业,都必须立足于对客户的深刻洞察,协同实现外部数据的充分融合和银行内部各环节的充分打通,携手走向基于用户体验的新时代。

我们期待您的来稿

快牛金科赵杨:银行零售业务将成为金融科技发展新引擎|金融家理事会

欢 迎 订 阅

深刻|思想|前瞻|实践

专注于经济金融政策解读与建言的

智库型全媒体平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