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牛金科趙楊:銀行零售業務將成為金融科技發展新引擎|金融家理事會

快牛金科赵杨:银行零售业务将成为金融科技发展新引擎|金融家理事会

快牛金科高級副總裁 趙楊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金融服務不斷進步,利率市場化和金融脫媒在金融與互聯網的結合下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傳統商業銀行的轉型迎來重大挑戰與機遇。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金融科技的創新迭代、人口紅利向消費紅利的轉變,讓零售業務逐漸成為銀行的核心領域,成為銀行創收的重要引擎。

在近日於上海舉辦的2018零售銀行領導者年會上,快牛金科高級副總裁趙楊指出,科技的潮頭席捲整個金融市場,銀行迎來數字化、輕型化、智能化的戰略轉型,而根據快牛金科的風控產品在商業場景上的應用結果來看,未來三到五年,基於科技轉型升級的零售銀行與消費金融將大有可為,是不容錯過的機遇。

去年,四大商業銀行“工農中建”和BATJ展開戰略合作;股份銀行華夏銀行謀定而後動,推出“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商”戰略,將互聯網金融定為“第二銀行”戰略,並與騰訊開展深入具化的合作;今年5月,香港金融管理局發佈指引,允許香港銀行用Fintech新風控手段來管理部分個貸業務的信用風險……這些信號無一不顯示出金融科技在金融業的創新和應用,已獲得由下而上的廣泛認可。

關於如何實現金融科技與銀行機制、銀行業務的完美結合,趙楊認為,技術、數據和真實的商業化場景是金融科技與銀行零售業務結合的前提。

首先,技術是最基本的條件。在趙楊看來,專業的事情要交給專業的人來做。在快牛金科,佔比達到60%~70%的科技和風控人員,一直堅持把技術應用到極致,把產品做到最好。“除了IT領域的技術人員,甚至還有一些自然科學家加入我們,共同探索新的領域和新的技術。以近期逐漸落地的知識圖譜為例,結合快牛金科的應用結果顯示,知識圖譜表現出良好的風險識別能力。”

其次,要獲取足夠多的數據將模型訓練得足夠“聰明”。移動互聯網時代,人們的消費、社交等行為數據變得觸手可及,而金融科技的優勢就在於海量外部數據的儲備。快牛金科運用2000多個維度的數據標籤實現對用戶的全方位畫像,並不斷進行更新迭代,提高模型的KS值使其更加精準有效。據趙楊透露,目前快牛金科的KS值已經達到0.45,優於行業同期水平。

最後,在滿足上述兩個條件後,在法律法規和監管允許的前提下,找到適用於國內發展現狀的商業化場景。“只有把技術與數據結合,在新的場景下不斷進行驗證,才能保證我們風控產品的持續有效性。”

顯然,在銀行轉型升級的過程中,商業化場景也已具備——國內4000餘家銀行為金融科技企業提供了寬廣的賽道,萬馬奔騰中,誰跑得更快,誰就具備了先發優勢。

在此之外,趙楊提出了匹配度這一概念。

國內幾個大型商業銀行自然具備搭建技術平臺進行科技轉型的實力,但對數量龐大的中小銀行來說,財力與技術能力都無法支撐獨立的科技轉型,尋求外部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是快速輸出服務的最佳方式。另一方面,銀行本身的訴求多種多樣,無論是風險把控、客戶經營等具體環節,還是大數據獲取、系統化流程,或是外部流量的平臺服務,都可能成為銀行在轉型過程中面臨的具體困境。金融科技企業必須找準銀行的定位與需求,實行差異化服務輸出,才能營造一個良性競爭的生態環境。

據趙楊介紹,具體合作中,金融科技企業向銀行機構提供的服務產品是否能夠與銀行機構需求相匹配才是決定合作是否成功的關鍵因素,快牛金科固有的互聯網科技基因也決定了以技術和產品為導向的運營模式。在與銀行進行合作並搭建工程師團隊時,團隊負責人往往不是銀行領域出身,而是互聯網背景出身。

“產品與需求的匹配在合作中佔了80%的決定因素,只有深入瞭解銀行在戰略上的發展訴求,理解它在未來每個階段的不同需求,提供與其相匹配的產品,才能達到雙方的共贏。”趙楊解釋道。

在新的時代,中國的傳統金融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技術在其中的滲透甚至比任何領域都要大。無論是傳統銀行還是金融科技企業,都必須立足於對客戶的深刻洞察,協同實現外部數據的充分融合和銀行內部各環節的充分打通,攜手走向基於用戶體驗的新時代。

我們期待您的來稿

快牛金科赵杨:银行零售业务将成为金融科技发展新引擎|金融家理事会

歡 迎 訂 閱

深刻|思想|前瞻|實踐

專注於經濟金融政策解讀與建言的

智庫型全媒體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