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装”成了我们家的传家宝


“中山装”成了我们家的传家宝​刘述涛

在我家的大红樟木箱里,有两件银灰色的中山装,一件是冯叔帮我父亲做的,一件是我给父亲定做的。这两件中山装就这么一直放着,成了我们家的传家宝,每每看着它们,我就想起了曾经的那个年月。

那是在六十年代初,父亲作为木艺社的一名工人代表,要去市里参加工会组织的工人代表会议。在去之前,我家隔壁在缝纫社上班的冯叔,问父亲打算穿什么衣服去?父亲说,我还能有什么衣服,不就是社里发的工作衣吗?冯叔说,哪可不行,你这次代表的可是我们一个县的工人形象,还是让我来给你做件中山装去吧。在那个年代,中山装可是同官服一个档次,穿出去特别的有面子。还别说,人靠衣装马靠鞍,一直都是瘦瘦矮矮的父亲,有了中山装的这一衬托,还真是容光焕发,变了一个人一样。

开完会回来,中山装像宝贝一样被母亲收了起来。可是,整个四里街的人都知道了父亲有一件中山装,哪家的儿子要去相亲,哪家的老人要去做舅氏,就都会来借穿。父亲脸皮薄,从来只要别人一张嘴,他就马上答应。只是这件中山装被别人借去穿过几回之后,就变了样,不要说这些人不洗不熨就还了回来,还有些人高马大的,把衣服撑得扣子都掉了,也不给装回来。每一次,母亲拿起这件中山装,就没有了好心情,总是同父亲说,穿烂了,我看你过年穿什么?父亲却总是笑笑的回答,穿烂就穿烂,谁在这世上还不向人借点东西?想想也是,在那个年代,借衣服,借自行车,借手表去相亲,去走亲访友都属于正常事件,我们家也同别人家借过米,借过油呢。

忽然有一天,前后脚来了两个人,同时向母亲提出要借这件中山装,母亲看着他们,也不知怎么办,就随手把中山装往这两人面前一递,说你们自己看着办吧。哪知道,这两人却一人扯着一条袖子,不肯松手,两边一用力,袖子竟被扯破了一条。看着扯破了的中山装,母亲的脸黑了下来,大声说,那还穿个屁了。这两位也不好意思,对着母亲说,我们赔你,我们赔你。这又怎么可能能让人赔?母亲挥挥手让这两人走了。

从此,只要是一提起这件衣服,母亲就会说父亲的不是,说自己都只穿过一次,就做好人,借给别人穿,现在好了,过年也没有了好衣服穿了吧。父亲却总是笑一笑,并不会放在心上。

不知不觉日子飞逝,到了八十年代末期,人们的生活水平变好了,口袋里有钱添置衣服了,衣服的款式也变得多起来了,不但有各类西服,还有各色的茄克,我同父亲去买衣服,父亲却总是瞧不上这些衣服,总是说,还是中山装好。我同他说,现在还有谁会穿中山装?穿中山装都老土了,你没有看电视里,领导人都穿西装了?父亲却说,我不穿西装。

不肯穿西装,茄克的父亲,就只能穿我们淘汰的衣服,这些衣服穿在他的身上,总是显得特别的滑稽,老是让我们做崽女的看不下去,老想着给父亲买衣服,可每每带着兴奋去,又带着失落回,因为总是看不到父亲喜欢的中山装。每回走在回家的路上,父亲就会问,怎么现在的人不穿中山装了呢?我知道,在父亲的心里,中山装代表了一种文化,代表了一份追求。中山装告诉我们,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都要像它一样端正,扎实,有板有眼。也正是因为我的父亲对中山装的念念不忘,我才开始懂得一点中山装的知识,知道中山装是以孙中山先生命名的一种服装,很多伟人都以穿中山装为自豪,尤其是很多领导人(编者略改),更是一辈子都推崇中山装。在西方,又有人把中山装称之为“毛装”,而日本人称中山装却为“人民服”。在八十年代之前,还有很多中国人,将高档的中山装称之为官服,所以,中山装更多的代表的是中国人的一种文化精神。

也许正是这种融入到骨子里的文化精神,才使得在九十年代后再次出现了中山装热,许多人都开始有意无意的穿着中山装,展示我们心里的民族文化和精神,这时候的我才发现,中国人又把自信写满了脸上。我也就是在九十年代,那找到那种与父亲曾经穿过的一模一样的银灰色的中山装。当我把这件中山装放到父亲手上的时候,父亲笑了,绽放出像孩子一样的笑脸。

现在,父亲走了,离开了我们。我每每想起他的时候,就会打开樟木箱子,用手去抚摸里面的这两件中山装,我就像是在抚摸曾经走过的岁月一样,抚摸着它们,我的心里无比踏实,因为,在今天,我同父亲一样,也无比热爱着我们的中山装,只要穿上它,我就觉得我的骨子里,有股热气在往上冒,我的自信也就同样写在了脸上。

(征文选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