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裝”成了我們家的傳家寶


“中山裝”成了我們家的傳家寶​劉述濤

在我家的大紅樟木箱裡,有兩件銀灰色的中山裝,一件是馮叔幫我父親做的,一件是我給父親定做的。這兩件中山裝就這麼一直放著,成了我們家的傳家寶,每每看著它們,我就想起了曾經的那個年月。

那是在六十年代初,父親作為木藝社的一名工人代表,要去市裡參加工會組織的工人代表會議。在去之前,我家隔壁在縫紉社上班的馮叔,問父親打算穿什麼衣服去?父親說,我還能有什麼衣服,不就是社裡發的工作衣嗎?馮叔說,哪可不行,你這次代表的可是我們一個縣的工人形象,還是讓我來給你做件中山裝去吧。在那個年代,中山裝可是同官服一個檔次,穿出去特別的有面子。還別說,人靠衣裝馬靠鞍,一直都是瘦瘦矮矮的父親,有了中山裝的這一襯托,還真是容光煥發,變了一個人一樣。

開完會回來,中山裝像寶貝一樣被母親收了起來。可是,整個四里街的人都知道了父親有一件中山裝,哪家的兒子要去相親,哪家的老人要去做舅氏,就都會來借穿。父親臉皮薄,從來只要別人一張嘴,他就馬上答應。只是這件中山裝被別人借去穿過幾回之後,就變了樣,不要說這些人不洗不熨就還了回來,還有些人高馬大的,把衣服撐得釦子都掉了,也不給裝回來。每一次,母親拿起這件中山裝,就沒有了好心情,總是同父親說,穿爛了,我看你過年穿什麼?父親卻總是笑笑的回答,穿爛就穿爛,誰在這世上還不向人借點東西?想想也是,在那個年代,借衣服,借自行車,藉手表去相親,去走親訪友都屬於正常事件,我們家也同別人家借過米,借過油呢。

忽然有一天,前後腳來了兩個人,同時向母親提出要借這件中山裝,母親看著他們,也不知怎麼辦,就隨手把中山裝往這兩人面前一遞,說你們自己看著辦吧。哪知道,這兩人卻一人扯著一條袖子,不肯鬆手,兩邊一用力,袖子竟被扯破了一條。看著扯破了的中山裝,母親的臉黑了下來,大聲說,那還穿個屁了。這兩位也不好意思,對著母親說,我們賠你,我們賠你。這又怎麼可能能讓人賠?母親揮揮手讓這兩人走了。

從此,只要是一提起這件衣服,母親就會說父親的不是,說自己都只穿過一次,就做好人,借給別人穿,現在好了,過年也沒有了好衣服穿了吧。父親卻總是笑一笑,並不會放在心上。

不知不覺日子飛逝,到了八十年代末期,人們的生活水平變好了,口袋裡有錢添置衣服了,衣服的款式也變得多起來了,不但有各類西服,還有各色的茄克,我同父親去買衣服,父親卻總是瞧不上這些衣服,總是說,還是中山裝好。我同他說,現在還有誰會穿中山裝?穿中山裝都老土了,你沒有看電視裡,領導人都穿西裝了?父親卻說,我不穿西裝。

不肯穿西裝,茄克的父親,就只能穿我們淘汰的衣服,這些衣服穿在他的身上,總是顯得特別的滑稽,老是讓我們做崽女的看不下去,老想著給父親買衣服,可每每帶著興奮去,又帶著失落回,因為總是看不到父親喜歡的中山裝。每回走在回家的路上,父親就會問,怎麼現在的人不穿中山裝了呢?我知道,在父親的心裡,中山裝代表了一種文化,代表了一份追求。中山裝告訴我們,不管是做人,還是做事,都要像它一樣端正,紮實,有板有眼。也正是因為我的父親對中山裝的念念不忘,我才開始懂得一點中山裝的知識,知道中山裝是以孫中山先生命名的一種服裝,很多偉人都以穿中山裝為自豪,尤其是很多領導人(編者略改),更是一輩子都推崇中山裝。在西方,又有人把中山裝稱之為“毛裝”,而日本人稱中山裝卻為“人民服”。在八十年代之前,還有很多中國人,將高檔的中山裝稱之為官服,所以,中山裝更多的代表的是中國人的一種文化精神。

也許正是這種融入到骨子裡的文化精神,才使得在九十年代後再次出現了中山裝熱,許多人都開始有意無意的穿著中山裝,展示我們心裡的民族文化和精神,這時候的我才發現,中國人又把自信寫滿了臉上。我也就是在九十年代,那找到那種與父親曾經穿過的一模一樣的銀灰色的中山裝。當我把這件中山裝放到父親手上的時候,父親笑了,綻放出像孩子一樣的笑臉。

現在,父親走了,離開了我們。我每每想起他的時候,就會打開樟木箱子,用手去撫摸裡面的這兩件中山裝,我就像是在撫摸曾經走過的歲月一樣,撫摸著它們,我的心裡無比踏實,因為,在今天,我同父親一樣,也無比熱愛著我們的中山裝,只要穿上它,我就覺得我的骨子裡,有股熱氣在往上冒,我的自信也就同樣寫在了臉上。

(徵文選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