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思維:成功者的必修課

系統思維是領導者們的一項長期修煉課。成功的領導者較少關注日常事件,更多關注的是潛在趨勢和變革動力。

系統思維:成功者的必修課

當代管理大師、學習型組織之父彼得·聖吉在《第五項修煉》中,將系統性思考定義為“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願景、團隊學習和系統思考”五項修煉中的第五項,“它是整合其他各項修煉的修煉,它把其他修煉融入一個條理清晰一致的理論和實踐體系。”

一、系統性思考的五個關鍵

1. 從整體思考事件

多數人經常將注意力集中在個體上,以表態的思維觀察世界。這樣的結果,是對於系統性的現象卻會給出線性的解釋。

如果我們一直將某一些事當成孤立事件,而不是將它們放在大環境下面觀察,那麼只會對事件之間的關聯視而不見,並且繼續囿於困難之中。

系統思維:成功者的必修課

2.不相互指責

互相指責毫無意義。系統的思考告訴我們,分立的“他人”並不存在,責怪者、被責怪者都是同一個系統的組成部分,問題的答案就在於正確處理你和他者的關係當中,這些觀點也是直截了當、符合邏輯的。

3.區分細節複雜性和動態複雜性

財務分析、戰略規劃等工具可以用來處理有很多變量的複雜性問題,也就是“細節複雜性”(detail complexity)問題。但還有另外一種複雜性,即“動態複雜性”(dynamic complexity)。

這種複雜性出現在因果關係很微妙的地方,類似“蝴蝶效應”,產生的結果非常微妙。大部分管理情境下,理解動態複雜性對問題的解決更有幫助。

系統思維:成功者的必修課

4.關於“槓桿作用”

微小的變革可能帶來很大的作用,這種觀念被稱為“槓桿作用”原理。但同時,最有效的槓桿往往是最不容易被發現的,因為尋找這樣“微小的變革”並沒有簡單的規則。

但是,學會系統地觀察事件背後的模式,以及掌握結構性分析的方法,對於尋找“微小的變革”無疑是有益的。

系統思維:成功者的必修課

5.搞清問題癥結

採用非系統性的方法會帶來長期的、更具潛在危害性的後果。從常識和經驗來看,療法比疾病更糟糕的情況是存在的,比如看病,因為沒搞清楚癥結所在,很難做到對症下藥,疼痛就吃止痛藥,不查清楚疼痛的性質和機理,確實極有可能產生嚴重後果。

同樣,人們在工作當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困難、問題或錯誤,在克服困難、糾正錯誤的過程中,如果採用錯誤的方法,可能造成比要解決的問題更嚴重的後果。

二、系統性思考的幾個案例

1.魚與熊掌可以兼得——但要等

我們應該放棄純靜態思考和非此即彼的剛性思維方式,這樣才能看到全新的景象。雖然人們經常生活在選擇和取捨的過程當中,但有時候魚和熊掌確實能夠兼得。

系統思維:成功者的必修課

2.你越使勁,反彈力越大

喬治·奧威爾在《動物莊園》中描寫了一匹名叫“拳擊手”的馬。面對任何難題,它都會說“我要更努力地工作”。一開始,這種態度激勵了大家,但逐漸地,“拳擊手”的勤奮帶來了反彈,它工作得越努力,要做的事情就越多。這種情況就是補償反饋(compensating feedback)。

在錯誤的方向上,越使勁損害越大。如果不繫統地思考問題,不保證戰略的正確,所做的事將會事與願違。

系統思維:成功者的必修課

3.情況變糟以前會變得更好

對於一個問題,如果只是隔靴搔癢地採取表面性的措施,短期內可能管用,但在長期來看,問題根本不會被解決,反而會變得更糟。

4.容易的辦法往往沒有效果

一個醉鬼在家門口丟了鑰匙,卻跑到十米外的路燈下面去找,理由是家門口沒有光。這樣刻舟求劍、緣木求魚的做法,並不會得到想要的結果。

5.把大象切成兩半得不到兩頭小象

對於系統而言,整體不能被簡單地認為是部分之和,成語“盲人摸象”說的也是這個道理。系統性的困難和問題,是要靠系統性的思考和系統性的解決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