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端午节饮食文化

侗族端午节饮食文化

贵州省侗族端午除与汉族相同以外,当天,家里也会炸油炸粑、做盘子粉、灰碱粑。锦屏县圭叶村的端午风俗犹为独特。这个侗寨端午节,每家须年纪最大者来包粽子。一不准任何动手,二不准数粽子的数目,三是煮熟后不能马上吃,而要先祭供蛇神和祖宗。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端午节饮食文化

苗族端午节饮食文化

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每逢端午节,苗族同胞们除了吃粽子外,还会吃五色糯米饭,杀鸡宰鸭,企盼丰收。

水族端午节饮食文化

水族主要聚居在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端节是水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水语称“借端”、“过端”。水族端节有吃素的习俗。他们从端节的第一天开始,只准吃素,直至端节结束后才能吃荤。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端午节饮食文化

布依族端午节饮食文化

布依人在端午这天要在木楼上悬挂蒿莆和艾叶。菖蒲艾叶在木楼悬挂的位置,渐渐被固定在大门的两侧,仿佛守门神秦琼和尉迟恭一们。怀念屈原的初衷,演绎为驱邪、消毒和治病。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端午节饮食文化

布依人认为,一年之中以端午节这天的药性最强,这一天治病效果也最好。布依族还有有吃五色糯米饭的习俗,五色糯米饭用植物染成。

土家族端午节饮食文化

土家族过端午节分为“头端午”(即农历五月初五)、“中端午”(即农历五月十五)、“末端午”(即农历五月二十五),五月初五的“小端午”是正宗的端午。但“大端午”和“末端午”也没被忽视。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端午节饮食文化

过端午娘家在将女儿、女婿接来共度端午良宵时,女儿、女婿要背来糖、烟、酒、面条和猪肉,作为“五色礼”敬献给岳父母。岳父母则准备好粽子、麻花等款待。女儿、女婿回家时,娘家要送两把花雨伞,俗称“鸳鸯伞”,这象征着夫妻风雨同舟、忠贞不渝,感情天长地久。

仡佬族端午节饮食文化

贵州石阡县仡佬族以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俗称过小端午。一般人家都要包粽粑,备齐鸡鸭鱼肉蛋等,要用菖蒲、艾蒿挂在大门两边,以避邪气。有的还要造雄磺酒撒于房前屋后以防蛇虫;要煮红鸡蛋、大蒜头来吃。届时女儿女婿、干儿干女、未过门的儿媳、未婚的女婿等,都要来家做客,俗称“打端午节”。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端午节饮食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