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刻爾克》之前,它是諾蘭最偉大的電影

我又回來了!有沒有想我啊

《敦刻爾克》之前,它是諾蘭最偉大的電影

國產保護月下是不是望《敦刻爾克》《銀魂》《蜘蛛俠:返校日》興嘆,看不到心癢癢呢?

不過不用等多久了,《敦刻爾克》將於9月1日登陸內地院線,屆時我們就又能看到大神的又一口碑力作。

克里斯托弗·諾蘭的《敦刻爾克》北美上映第三週,票房已經超過1.3億美元,在所有上映過的二戰電影中排名第四(第三位是《美國隊長》,當年票房1.77億)。

《敦刻爾克》之前,它是諾蘭最偉大的電影

諾蘭的影片在普通觀眾中經常被“封神”。他導演的10部長片中,有8部都進入了IMDb Top250榜單,新片《敦刻爾克》剛剛上映就躥升到第60位。

國內的情況也差不多,豆瓣Top250中有7部諾蘭的電影,《敦刻爾克》因為在內地尚未上映,暫時沒有進入榜單。

有趣的是,諾蘭的導演處女作《跟蹤》進入了豆瓣的榜單但沒有進入IMDb榜單,《俠影之謎》則情況相反。國內外影迷都不待見的電影是《失眠症》。

《敦刻爾克》之前,它是諾蘭最偉大的電影

《失眠症》片場照

在諾蘭的所有作品中,影迷和評論界口碑差距最大的一部就是今天要說的《致命魔術》。影片在影迷陣營網站IMDb得分8.5,在媒體和影評人陣營的爛番茄得分76%,在准入門檻更高的專業網站MTC只拿到了66。

《敦刻爾克》之前,它是諾蘭最偉大的電影

《致命魔術》是諾蘭的第五部長片,除了有“金剛狼”休·傑克曼、“蝙蝠俠”克里斯蒂安·貝爾、“黑寡婦”斯嘉麗·約翰遜這樣豪華的陣容外,也是他所有作品中,結構和內容最高度統一的一部。

本期知識點:元電影 (metacinema)

要了解諾蘭的敘事風格,除了要熟練掌握“非線性敘事”這樣的詞彙外,還要了解一個術語:元電影 (metacinema)。

根據維基百科的釋義,“元電影”是指在電影中告知觀眾,他們正看一部虛構的作品。通常,導演會在電影中展現電影製作的過程,或者出現拍攝用的設備,讓觀眾“出戏”。

舉個栗子。

在1975年的英國喜劇《巨蟒與聖盃》中,一開場就是亞瑟王帶著僕人,假裝騎馬尋找騎士和城堡,他的僕人還忠心耿耿地敲擊椰子,模擬馬蹄聲

《敦刻爾克》之前,它是諾蘭最偉大的電影

這就是利用“元電影”手法的典型案例。短短一場戲,觀眾馬上就能獲得以下兩個信息:

a. 這個劇組沒錢。

b. 這是一個惡搞喜劇,不用當真,那個二貨不是真的亞瑟王。

“元電影”的宗旨,就是故意讓觀眾出戏。

諾蘭的很多作品都有“元電影”的元素,但他處理得比較隱蔽。比如《盜夢空間》裡的“盜夢”小分隊就非常像一個攝製組,小李飾演的“盜夢人”是整個團伙的領頭人,相當於導演。

《敦刻爾克》之前,它是諾蘭最偉大的電影

艾倫·佩吉飾演的“築夢師”負責搭建整個夢境的場景,相當於電影的藝術總監 (production designer)。

《敦刻爾克》之前,它是諾蘭最偉大的電影

湯姆·哈迪的“偽造者”可以在夢境中成為任何人,當然就是演員了。

《敦刻爾克》之前,它是諾蘭最偉大的電影

而渡邊謙飾演的齋藤是整個任務的幕後大老闆,對應的身份也就是電影公司。

《敦刻爾克》之前,它是諾蘭最偉大的電影

有趣的是,儘管諾蘭的很多作品都有“元電影”的屬性,但他非常謹慎地避免“元電影”畫面出現在作品中。

舉例來說,在大家熟悉的蝙蝠俠漫畫故事中,布魯斯·韋恩和他的父母一起去看了電影《劍俠佐羅》,之後雙親被害,點燃了黑暗騎士的傳奇。

《敦刻爾克》之前,它是諾蘭最偉大的電影

但在諾蘭重啟的《蝙蝠俠:俠影之謎》中,韋恩一家則是去看歌劇《梅菲斯托菲爾》(改編自《浮士德》)。這個改編是刻意的,諾蘭在一次採訪中說:

“我們沒讓小布魯斯·韋恩去看《佐羅》,因為電影中的角色去看電影和漫畫中的角色去看電影是兩回事,我們儘量避免觀眾因此出戏。”

諾蘭之所以要避免這些,是因為他認為電影的沉浸感是最重要的。他需要觀眾完全進入故事,使銀幕的邊界消失,被敘事的動力帶著走。

所以,諾蘭既想要“元電影”,又想要“沉浸感”。“元電影”的元素讓觀眾出戏,“沉浸感”是要避免觀眾出戏。換句話說,貪心的諾蘭要“躲在暴露中”。

《敦刻爾克》之前,它是諾蘭最偉大的電影

這種“躲在暴露中”的遊戲在《致命魔術》中表現得淋漓盡致,你可以把這部影片稱作“元-元電影”,諾蘭用教科書般的手法,讓觀眾“在不出戲的情況下產生沉浸感”。

我們來看電影的第一個鏡頭:你首先看到的是電影的標題,背景畫面很神秘,一堆帽子雜亂地放在樹叢裡。

《敦刻爾克》之前,它是諾蘭最偉大的電影

The Prestige 這幾個字的作用很明顯——是片名卡 (Title Card)。但如果你看過全片,就知道這裡也是個隱喻,這些帽子就是《致命魔術》的華彩段落。(The prestige ofThe Prestigeitself. )

第二條線索在於這些帽子的數量:重複、拷貝、多項性。這是理解這部電影技巧的關鍵。

影片的第二個鏡頭也呼應了這種手法,一排鳥籠裡有許多一模一樣的金絲雀。

《敦刻爾克》之前,它是諾蘭最偉大的電影

此時,邁克爾·凱恩的旁白聲音響起,開始講述魔術的技巧:“每一個魔術都包含三個部分。”

鋪墊 - 轉折 - 華彩

《敦刻爾克》之前,它是諾蘭最偉大的電影

《敦刻爾克》之前,它是諾蘭最偉大的電影

《敦刻爾克》之前,它是諾蘭最偉大的電影

這場戲是整部電影的鋪墊,對應了貝爾和休叔扮演的兩個角色後續的故事:出現 - 消失 - 再次出現

通常,電影裡的旁白是用來引出接下來的劇情。而當這場變魔術的戲結束時,諾蘭將鏡頭直接切到波頓受審的段落,造成一種假象,似乎凱恩剛才說的那段話是法庭上證詞。

但是直到影片最後,我們才知道給小姑娘看小鳥的這場戲,在時間線上實際是電影的結局。

《敦刻爾克》之前,它是諾蘭最偉大的電影

諾蘭倒轉了旁白和畫面的時間關係,這種錯位是貫穿整片的關鍵機制。

《致命魔術》是關於魔術的電影,時空關係瞬息萬變,這也正是所有電影剪輯要做到的效果。大部分電影中的剪輯會剪掉短暫的位移,並保持時間的連續性。

《敦刻爾克》之前,它是諾蘭最偉大的電影

但在《致命魔術》中,剪輯也可以跳躍長距離、或者穿越長時間。諾蘭說,他在看了泰倫斯·馬利克的《細細的紅線》之後,學會了這種手法。馬利克在表現回憶段落時沒有模糊過度,也沒有用觀眾熟悉的淡入淡出或水潑紋效果轉場。

《敦刻爾克》之前,它是諾蘭最偉大的電影

《致命魔術》將這種手法發揮到極致,影片在多重不同的記憶間來回跳躍。

在影片的開始,諾蘭讓波頓和安吉爾互讀日記,完成時空轉換的交代。一旦這種手法確立,他就在毫無預警的情況下隨意跳接,顛覆了觀眾的觀影習慣,展示了電影剪輯與眾不同的力量。

《敦刻爾克》之前,它是諾蘭最偉大的電影

複雜的敘事結構乖乖地服務於諾蘭想說的故事,始終讓觀眾矇在鼓裡,直到真相大白。

這就是諾蘭的才華所在,他把電影敘事運用得出神入化,他可以在故事中前置巨大的信息量,但哪怕是把所有的線索都給了你,你在最後一刻來臨之前依然任憑他擺佈。

光憑這一點,《致命魔術》就配得上被稱為偉大的電影。

《敦刻爾克》之前,它是諾蘭最偉大的電影

還有一場很容易被忽視的戲,為影片錦上添花。

貝爾在表演小鳥魔術的時候,臺下的小男孩哭了起來:

小男孩:“他殺了它!”

母親:“什麼?”

小男孩:“不,他殺了它!”

貝爾:“看吶,它沒事,在這兒呢。”

小男孩:“但它的哥哥去哪裡了?”

《敦刻爾克》之前,它是諾蘭最偉大的電影

當你第一遍看《致命魔術》,這一段可能很不起眼。但是當你看完全片,知道來龍去脈,重刷時再看到這段就會恍然大悟,原來諾蘭早就把最大的謎題解開給你看了。

其實在《致命魔術》中,諾蘭不止一次將謎底提前攤牌。邁克爾·凱恩曾經和休·傑克曼說,貝爾一定利用了替身變魔術,但是休叔死活不肯相信。最厲害的是,作為觀眾的你,此時也堅決不相信替身的說法。這就是編劇的厲害之處。

《敦刻爾克》之前,它是諾蘭最偉大的電影

諾蘭希望觀眾感到“驚奇”,正如在電影中所說的:人們總是希望被愚弄。但我們應該學會仔細審視電影的細節,就像小男孩一眼看穿了小鳥的把戲,我們也要看穿電影。

我們把大多數的剪輯想得理所當然,但故事呈現的方法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們構建記憶的方式,在電影中,剪輯的起點、落點、節奏,都決定著我們接受故事的方式。

對電影的研究不會抹殺它的魔力,而是把那種魔力投射回現實世界。

諾蘭的電影還有很多可以解讀的空間,下一期來講一講諾蘭電影敘事上的技巧和手法吧。

喜歡這篇文章就留下評論點個關注吧!

《敦刻爾克》之前,它是諾蘭最偉大的電影

愛你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