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乌鲁木齐在清朝和民国时期一直叫“迪化”的原因

大家都知道乌鲁木齐是我国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的首府,是西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和我国一带一路上向西开放的桥头堡。但是,乌鲁木齐在新中国建国前并不叫乌鲁木齐,而是叫"迪化",并且从1763年乾隆命名开始一直叫到1954年。

解密乌鲁木齐在清朝和民国时期一直叫“迪化”的原因

迪化是清朝到民国时期的名称,延续到新中国建国之时,满清统治者为何会把这座城市叫迪化呢?这是因为清朝的时候新疆偏远,当时交通不便,没有汽车火车等现代交通工具,要骑马骑骆驼,距离遥远,距离当时中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北京非常的远。因此,清朝统治者认为边疆的人们“智慧不清,恶习不化”,这是对边疆人民的偏见和歧视,故而乾隆皇帝在建城之时就起名为“迪化”,即“启迪教化”之意。乾隆皇帝希望用这个名字来维护自家的统治,,寓意要给当地开导文明的风尚,借此期望此地的人们从此服从皇权,不再反叛。

解密乌鲁木齐在清朝和民国时期一直叫“迪化”的原因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奉行各民族、各地区人民平等的原则,全国民族大团结,1954年便将"迪化"这种带有歧视色彩的地名改为了“乌鲁木齐”。

当然,“迪化”是个汉名,但是“乌鲁木齐”却也并不是维吾尔名,而是蒙古名。

解密乌鲁木齐在清朝和民国时期一直叫“迪化”的原因

去过新疆旅游的人基本都知道"乌鲁木齐"是"优美的草场"的意思,但是不少人会认为这是来自维吾尔语的音译。这是不对的。“乌鲁木齐”是蒙古语的音译。 其实在新疆一带,很多地名都是蒙古语的音译,有一种说法是这些地名都是成吉思汗西征时起的名称。


美丽的乌鲁木齐,而今已快速发展成一个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将来还会更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