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林浩特機場通航60週年

锡林浩特机场通航60周年

圖:錫林浩特機場通航60週年

錫林浩特機場成立於1958年,迄今已經走過了60年的歷程。

60年,在歷史的長河中是短暫的,但是錫林浩特機場走過了一段令人難以忘懷的歷程。60年,是篳路藍縷、開拓進取的60年,是歷經坎坷、改革發展的60年。

回顧歷史,1958年10月1日開闢北京—呼和浩特—錫林浩特航線,這是首次從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始發的民航班機,在內蒙古民航史上是值得紀念的一天。

1958年10月3日,第二條呼和浩特—錫林浩特—海拉爾航線開通。這兩條航線的開航,對溝通首都與呼和浩特市,內蒙古中部和東部的聯繫起了重要作用,對旅遊業的發展也起到了促進作用。

1967年12月1日,呼海航線經停站增加了烏蘭浩特站,航線變為呼和浩特—錫林浩特—烏蘭浩特—海拉爾。

1970年1月,東四盟劃歸東北三省,呼和浩特—錫林浩特—烏蘭浩特—海拉爾停航。錫林浩特只有到呼和浩特並延伸到北京的航班。

1979年1月,東四盟劃回內蒙古自治區後,同年10月5日恢復呼和浩特—錫林浩特—烏蘭浩特—海拉爾航線,通航不到一年,該航線取消,從1980年至今未曾有過航班。北京—呼和浩特—錫林浩特航線自19860年開航,一直延續到現在,航班比較穩定。

1993年11月2日開通錫林浩特—北京航線,標誌著錫林浩特執飛北京的願望實現。

進入21世紀後,錫林浩特機場受地域、經濟、運力、航線、市場等諸多因素影響,發展一直緩慢。2003年,機場只有兩條航線,分別是飛往北京和呼和浩特,而且3天才有一班飛往北京,2天一班飛往呼和浩特,全年保障運輸起降只有370架次,旅客吞吐量只有16464人次,貨郵吞吐量只有8.5噸。

轉機出現在2010年。2010年5月10日,內蒙古民航機場集團公司與錫盟行署攜手打造的“呼錫支線快線”正式簽約。“呼錫快線”開通後,可實現中轉聯程抵達全國17個主要旅遊城市,極大地增強了錫林浩特航空運輸的覆蓋能力,改善了錫林浩特地區航空運輸的通達性,極大的方便了廣大遊客的出行。當年,錫林浩特機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20萬人次,對於小機場絕對是歷史性的突破。

從2011年開始,錫林浩特機場旅客吞吐量逐年提高。2012年11月5日,錫林浩特機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30萬人次;2013年10月28日,錫林浩特機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40萬人次;2016年11月3日,錫林浩特機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50萬人次;2017年12月2日,錫林浩特機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60萬人次;一個個鮮活的數字,一個個值得銘記的時刻,歷經60年,錫林浩特機場終於站上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錫林浩特這個厚積薄發的支線機場正在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的書寫著一個又一個為世人矚目的華麗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