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教学生风险无限大,如何让教师做到安然无恙?

精彩导读

当前教育大环境下,教师管教学生似乎成为了“世纪难题”,怎么办?这位来自广东的一线教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您有什么好的看法或主意,欢迎在文后留言探讨。

在教育生态备受污染、育人环境严重扭曲的当下,很多教师感到无措与迷惘,陷于两难的窘境:不管吧,有悖于教书育人的职责,对不起自己的职业良心;管吧,存在潜在风险,不确定的因素可能会导致挨打骂、受处分、丢饭碗甚至丢性命。

放弃管教,让学生自生自灭,我们的下一代既不能成才更不能成人,我们的民族就有灭族的危险,这显然是不行的。所以,非管不可!如何管教?如何把管教带来的风险降到最低?这是需要我们每一个人认真面对、慎重思考的问题。

教师依法执教

作为教师,要自觉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娴熟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讲究管教的方法方式,运用教育机智化解矛盾,争取既能达到管教目的又能避免产生副作用。当然,说起容易做起难,这需要教师花费心血的。教育是一件艰苦、细致的活儿,不是轻易能成的!

专家理论要接地气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提倡赏识教育”“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等等所谓的先进教育理念,已被实践无情地证实存在片面、误导之嫌。中国教育到了亟需正本清源、改变舆论环境的关头了。劳请“砖家”们多到学校第一线用心调研,别再闭门造车想当然了!

教育主管部门硬气起来

每每发生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的磨擦,不管教师对与错,上级领导往往是息事宁人,多以处理教师了事。纵使是教师被辱、被殴甚至被杀,也鲜有发声。领导的怂,客观上助长了伤师行为的屡屡发生。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不能继续“阳痿”下去了,该出手时当出手,莫让教师心灰意冷了!

家长必须明智

无数事实证明:家长与学校配合默契,形成了教育合力,其孩子往往更易于成人成才。那些惯着孩子,动辄到学校兴师问罪的家长,虽然有时赢了老师,但很可能会输了孩子。等哪一天“熊”孩子惹出什么大祸来,家长捶胸顿足为时已晚矣。溺爱不是蜜糖罐而是骷髅坑,家长必须明智!

舆论支持教师依法管教

当教师不得不放弃最基本的管教职责,我们的教育绝对是要崩溃的。教育形势严峻复杂的背景下,让教育回归正轨,我们需要舆论大声地鼓励老师管教孩子;需要学校与相关部门理直气壮地维护教师的正当权益;需要家长对教师在管教中存在的不足给予一定的宽容!一线教师真的不容易,他们需要各方面的理解、尊重、支持和保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