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美:我太冤了,我不是你們心中的“潘仁美”

《楊家將》與《水滸傳》可以說是到現在民間流傳最廣的有關北宋時期的文藝作品。與《水滸傳》描寫的官逼民反﹑農民起義不同,《楊家將》描寫的則是楊家一門忠烈誓死保衛國家的故事,後者更代表了同仇敵愾﹑保家衛國的主旋律。可悲的是,在楊家滿門英雄豪傑傳頌數千年的同時,有一個人卻被歷史抹黑,成為了反面人物。真實的他在宋朝歷史上,無論戰功和地位,都在楊業之上,堪稱北宋最傑出的將領。這位就是小說當中的“潘仁美”,也就是真實歷史當中的潘美。

潘美:我太冤了,我不是你們心中的“潘仁美”

潘美出身軍人家庭,年輕時風流倜儻,附屬於府中典謁。曾經對家鄉人王密說:"漢代(後漢)將要結束了,奸臣恣肆行虐,天下有改朝換代的徵兆。大丈夫不在這個時候建立功名,謀取富貴,碌碌無為與萬物一併滅亡,直是羞恥啊。"不說別的單憑說出的這一句話,也是不同凡響,可謂青年才俊。果然,潘美跟著柴榮建功立業,並且受到了重用。

潘美:我太冤了,我不是你們心中的“潘仁美”

在陳橋兵變之後,趙匡胤改朝換代,建立了北宋。潘美奉命征伐南唐,潘美憑藉著過人的軍事才能,果斷採用火攻,一舉生擒了皇帝劉鋹,為北宋立下了汗馬功勞。還有我們熟知的南唐後主李煜,在向趙匡胤幾次求和遭到拒絕之後,最終由潘美率大軍所滅。除去顯赫的軍功之外,重情重義是潘美的另一個為人稱道的地方。趙匡胤奪取皇位後初次進入皇宮,見到了周世宗還在襁褓之中的兒子。趙匡胤詢問潘美當如何處置,潘美說:"臣與陛下曾都是周世宗的臣子,勸說陛下殺掉這個孩子,則辜負了周世宗,勸說陛下不殺,陛下必定對我生疑。"於是趙匡胤便把這個孩子送給潘美當做了潘的侄子。

那麼問題來了,這樣一個人這麼會背上千古罵名?原來,楊業,原為北漢名將,本名重貴,北漢主劉崇賜其姓劉,名繼業。驍勇善戰,屢建奇功。北宋滅北漢後,楊業隨其主劉繼元降宋,宋太宗命他複姓楊名業。原因就出在這,當時整個大宋都把像楊業的這種人,稱為歸來人。雖然朝廷在明面重用楊家,但是在背地裡卻時刻給予提防。

潘美:我太冤了,我不是你們心中的“潘仁美”

986年,趙光義下詔命潘美北伐。恰逢部隊出師不利,潘美等人回到代州。 不久,朝廷下詔把百姓遷徙到內地,命令潘美等人帶領部下的軍隊保護百姓。此時遼國軍隊十多萬人,再次攻擊宋軍。楊業認為現在遼兵兵力、士氣很旺盛,不能和他們交戰。應通知各城守將循循進入石碣谷。派一千弓箭手埋伏在谷口,命騎兵在中路支援,足可萬無一失。可惜,他的建議遭到了反對,並且被認為是貪生怕死。最後,宋軍不聽楊業的勸告,最終大敗。結果是,潘美優柔寡斷,提前撤走,楊業被俘。遼國敬重楊業的為人,不忍殺他,最終楊業絕食而亡。

百姓對楊業的死去,悲痛欲絕。而潘美也被千夫所指,在民間的形象也就一落千丈。憤怒的文人不惜編出一個“潘仁美”的角色來極盡貶低與侮辱潘美,就這樣他被抹黑了這麼多年。在文藝作品裡,到處都是絕對的壞人和絕對的好人,可惜現實中並不是這樣,這些作品和真實歷史還是有一定區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