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石桥子镇融合文化元素,让乡村“美”得更有内涵

“美丽乡村建设就是要打造一个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富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宜居富民和谐美丽乡村。”诸城市石桥子镇党委副书记台召君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只有抓住文化内涵的“牛鼻子”,才能合力唤醒乡村沉睡的本土文化资源,留住乡村印记。只有注重文化元素的融合,才能让乡村“美”的更有韵味、更有内涵。

诸城石桥子镇融合文化元素,让乡村“美”得更有内涵

文化墙扮靓美丽乡村

在镇驻地,突出木器元素传承;在刘家庄社区,突出革命传统教育;在伴倒井子社区,突出历史文化建设;在西院社区,突出绿色生态环境;在常吉疃社区,突出历史传说塑造……石桥子镇坚持将自然景点、特色产业村、美丽乡村串联起来,把乡村装扮成景点,把传统院墙打造成会说话的文化墙。 文化墙的内容涉及精神文明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群众路线、环境保护、村规民约、勤政廉政、为人处事、诚信孝义、文明行为规范等各个方面,既贴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相适应。今年以来,该镇共绘制文化墙4700多平方米、景观墙6400平方米,粉刷墙体标语700余条,建成实体主题雕塑26处,起到了既美化环境,又增强群众思想道德意识的双重效果。

诸城石桥子镇融合文化元素,让乡村“美”得更有内涵

垃圾湾改成主题公园

“这是原来的老水湾?真不敢相信成了这模样了!”刘家庄村在外工作的刘云忠走在村里的公园里,看着以往存满污水、漂着垃圾的臭水湾变成了水清柳绿的主题公园啧啧赞叹道。近年来,该镇党委政府加大美丽乡村建设投入力度,采取拆旧改丑、整治环境、拆违治违、禁养限养等措施,逐步对各村内的垃圾沟、垃圾湾、荒沟堑进行了大整治大改造。有的打造成了景观景点,有的填平建成文化广场或小公园,有的作为取土场进行了盘活利用,增加了集体积累。目前已有刘家庄、岳旺等6个社区的14个自然村进行了改造。

诸城石桥子镇融合文化元素,让乡村“美”得更有内涵

乡贤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建设美丽乡村,必须补齐文化建设和人才建设“短板”。该镇坚持挖掘农村文脉,坚持以文化人,把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不断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培育和传播乡贤文化,大力活跃农村群众文化。设立100万元的教育联谊基金和30万元的 “松源木业树人奖”,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建立农村实用技能人才信息库,有重点地组织致富能手、种养大户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采取“党员对群众、先富带后富”的帮带形式,手把手传授技术,面对面介绍经验。主动对接在外贤士,采取政策扶持、项目倾斜和技术帮扶等措施,鼓励引导更多优秀青年、大学生回乡创业,创办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济实体,示范和带动更多的农民成长为复合型人才。通过“能人引领、强村带动”,着力把农村党员干部培养成乡土人才,把乡土人才中的优秀能人培养成党员干部,积极支持党员干部和乡土人才带头致富、引领群众共同致富。先后建立起特色养殖、瓜果种植等10个产业基地,发掘王树松、李焕斌、王海青等一批农村优秀乡贤人才,选拔培养王成干、王培宗、尹德法、田洪顺等一批农村文化带头人,培植李卫东、王术军等一批文化专业户,成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建设美丽乡村,只有融入文化元素,才能兼顾“颜值”美和“气质”美,才能真正实现村美、民富,营造出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通讯员:张吉生 张宝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