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完孩子的幼兒園畢業典禮,才發現差距就在這兩個字上!

參加完孩子的幼兒園畢業典禮,才發現差距就在這兩個字上!

蕾蕾是個白領,平時忙於工作,孩子都是退休的公公婆婆幫忙帶。她的理念,一直是想給孩子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就像很多80後的童年一樣,沒有奧數班,沒有興趣課,可以有無限的自由和想象力,把雨傘剪開給布娃娃做衣服,為了研究魔方可以在角落裡呆大半天……可直到她參加了孩子的幼兒園畢業典禮,她才發現自己可能錯了!

雖然畢業典禮上,每個小朋友都有好幾次上臺表演的機會,可是高下之分,還是很明顯的。

當主持人的小朋友,一般都是颱風很好,口齒伶俐,很擅長講故事的模樣;

跳舞節目幾乎都參加的小朋友,舞蹈的節奏感一定明顯特別好,身體特別協調;

……

每個幼兒園畢業典禮上,總有那麼一兩個特別突出的小朋友。

而真正觸動到蕾蕾的,是閨女跟她的介紹:“當主持人的小朋友是班上認識字最多的,完全能夠自己看書,而且看完書,還會到幼兒園講故事給我們聽呢。聽她說,她每天回家都會先看一個小時的書,再開始做其他事,她的媽媽要求她這樣子做的。”“那個上臺好幾次的小朋友你看到了嗎,媽媽?她也是很厲害的,老師經常表揚她,說她做事情特別認真,媽媽什麼叫專注啊?”

參加完孩子的幼兒園畢業典禮,才發現差距就在這兩個字上!

就在這一瞬間,蕾蕾突然懂了,拉開孩子之間差距的,並僅僅是大家所謂的家境,而是兩個字——習慣!

當主持人的小朋友,一回家先看一個小時的書,這是習慣;

跳舞特別認真的小朋友,做事情都特別專注,這是習慣。

這些習慣,其實就是自律。

長久以來,我們總是自以為是地認為,排名前1%的學生要麼是孩子自己很乖,拼了命在學習;要麼是家庭條件優越,請得起知名的補課老師;要麼是天生聰明過人,書本稍微翻一翻就可以次次考滿分……可事實上,真正決定排名的,是習慣。

參加完孩子的幼兒園畢業典禮,才發現差距就在這兩個字上!

不僅如此,習慣的影響力還體現在方方面面。

一個習慣閱讀的人,也會習慣和書中的人物交朋友,會喜歡上用知識不斷滿足自己的感覺;

一個習慣整理的人,也會習慣整理好筆記、書桌、房間,會喜歡上條理清楚給自己帶來的不慌不亂;

一個習慣節制的人,也會習慣節制飲食、控制消費,不用看著身上奔騰的五花肉卻沒有決心減肥;

一個習慣思考的人,也會善於替對方考慮,較高擁有高情商,遇事先想的是如何解決而不是抱怨。

而孩子還小的時候,他們其實是一張白紙。在這白紙上畫畫,給孩子們好的習慣,好的思維方式的,就是家長。你或許沒辦法每年都帶孩子出去旅遊,看看外面的世界;你或許請不起昂貴的補習老師,給孩子最好的教育;你或許工作真的很忙,沒辦法每天陪伴孩子至少兩個小時……但以身作則,給孩子一個好的榜樣,幫助孩子形成好的習慣,你絕對可以辦得到!

參加完孩子的幼兒園畢業典禮,才發現差距就在這兩個字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