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永遠綻放的女權主義者

在追求男女平等的道路上,我們要走的還很遠。

美劇《使女的故事》第二季開播,故事背景設立在一個反烏托邦共和國:在人類不斷髮展前進時,汙染加重伴隨而來地球對人類的報復,女性逐漸失去了生育能力,人類的數量也不斷減少,導致剩下處於社會底層還有生育能力的女性淪為位高權重者的繁殖工具,加之在宗教的光環下,稱她們為使女。

為了能脫離這種狀況,女主默默地盤算,計劃著逃走。

那些永遠綻放的女權主義者

女主在第一季劇終結尾時,說出了自己的名字“My name is June.”,而不是附加在自己被指派的主教名字後,宣告著,

我屬於我自己,不屬於你。

女人不是男人的附屬品。

看起來理所應當的權利在瞬間被奪走,乍看感覺劇中的劇情跟我們現實生活毫無聯繫,重新審視,卻發現身邊類似的事情比比皆是。

那些永遠綻放的女權主義者

“女性主義並不只是關於女性權利,而是關於全人類的權益。”——坂本龍一

呼喚自由:大麗花

美國第一次女權主義運動以獲得女性選舉權而告終,西蒙·德·波伏娃作為現代婦女運動最早的理論家,女權運動的創始人之一。

波伏娃認為女性實現解放的第一個條件是需要工作,擁有經濟獨立和自由。

那些永遠綻放的女權主義者

在《第二性》一書中,波伏娃剖析了女性是怎麼成為弱者,探求了從古到今的歷史演變中,女性的地位、處境和權利的實際情況,及男女因性別差異導致的社會問題。

此書出版後遭遇了來自各界的攻擊,政府的封殺,但這一切都不能阻止她將自己的思想傳遞給大眾。

那些永遠綻放的女權主義者

19歲時,她發表了一項個人 “獨立宣言 ”,宣稱 “我絕不讓我的生命屈從於他人的意志 ”。

如果要用一種花形容她的話,我會選擇大麗花,富有智慧,明豔動人,以一人之力晃動早已根深蒂固的觀念。打壓不會讓她屈服,她的鬥爭導致全世界的女性的覺醒。

波伏娃如大麗花一樣自信,驚豔的讓人挪不開眼睛,讓更多的女性對自我價值重新審視,喚醒獨立意識。

那些永遠綻放的女權主義者

希望不絕:向日葵

美國黑人女權主義理論家貝爾·胡克斯,常年在美國各地演講,以一種後現代的角度跟人們討論種族,階級,性別,教育,藝術,歷史,性,大眾媒介與女性主義,參與了多部紀錄片的拍攝。

那些永遠綻放的女權主義者

她的書籍作品多以對種族歧視、性別差異、階級鬥爭和文化衝突分析為特點。

胡克斯猶如向日葵的化身,金色花瓣酷似驕陽,頑強的生命力讓它不會向困難低頭。

那些永遠綻放的女權主義者

她講述自己的親身經歷,遭受過的痛苦的種族主義和性別歧視,教育人們如何與他們作鬥爭。向人們揭示黑人女性所遭受的不公平現象,她對“女權主義”的解釋為結束性別歧視,壓迫女性的運動。

那些永遠綻放的女權主義者

永恆祝福:鬱金香

“香奈兒”的品牌創始人可可香奈兒,不僅是服裝設計師,也是女權倡導者,鼓勵女性做自己。她設計的服裝以解放女性的身體為特點,賦予女性行動便利,又不失女性獨有的魅力。

那些永遠綻放的女權主義者

標誌性的“小黑裙”,讓女性擺脫緊身胸衣,自然舒適,造就了全新的服裝風格,俘虜一眾巴黎女士的芳心。

她創造了偉大的時尚王國,同時勇於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用鬱金香形容最為貼切不過,婉約大方,沒有一個設計師像她,改變了自己的時代。

可可香奈兒如鬱金香的花語一樣,優雅高貴。曾說過“願我的傳奇常留世人心中,永遠鮮明如新”,被廣為人傳。

那些永遠綻放的女權主義者

那些永遠綻放的女權主義者

端莊與犀利:芍藥

男女不平等現象在好萊塢中也在發生,例如男明星收入與女明星收入差距懸殊。

“我要拿到和男性同等的片酬,得靠我的一些男演員搭檔們無私降薪”,艾瑪·斯通曾這樣說過。

那些永遠綻放的女權主義者

14歲立志成為演員,從電視劇龍套開始,歷時5年,終於獲得一個主演的機會。石頭姐因《愛樂之城》獲封奧斯卡影后,成為聚光燈的焦點。

同時她對“女權主義”有這樣的理解,她認為女權主義不是說“要女性這樣,男性那樣,而是應得到同樣的尊重和權利”。

艾瑪·斯通與生俱來的氣勢,如芍藥花,柔弱中帶著堅強,端莊中多了分女王的犀利感,如紅寶石一樣光彩奪目,沒有人能夠抗拒她的魅力。

那些永遠綻放的女權主義者

誠然在先天因素上,男人比女人力量大,但不代表做起事情來女性就比男性差,我們無需靠男性的承認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想要達到男女享有同等權利,註定是一條長期艱難的道路,但不要等到溫水煮青蛙無力迴天的時候才幡然醒悟。

你要相信,女性不依賴男性,也能夠實現自己的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