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贷换个马甲再上马 转型路在何方?

去年风风火火的“现金贷”在被监管的一场冰雨浇灭后,如今似乎成了一个“敢做不敢说”的行业。严监管下,“现金贷”行业出现了各种分化,一些大的平台,靠降息和转型其它业务符合监管要求;一些小的平台,则是直接关门、歇业、解散、甚至跑路;当然,也有一些平台,“钻空子”想方设法逃避监管。

现金贷换个马甲再上马 转型路在何方?

换个马甲就不是现金贷?

俗话说的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金贷”在沉寂一段时间后,不少平台又开始放“口子”了。比如近期比较火热的回租模式,其模式是用户先把手机卖给平台,然后用户再通过回租的方式继续使用手机,整个过程只有金钱交易,用户手机自始至终都在身边,没有片刻离开。

现金贷换个马甲再上马 转型路在何方?

用户首先下载回租类的APP,应用会自动识别当前手机的品牌型号,用户可以直接选择把当前手机卖给平台;然后平台会评估当前手机的价格,不过,申请过程中不是输入手机新旧好坏等信息,而是需要身份证信息、工作信息、婚姻情况、社交信息、紧急联系人等等借贷信息;当额度审批成功后,平台会根据评估价格放款,不过有些平台会扣掉相应的评估费或者服务费。

以手机估价1000元为例,除去平台收取的260元评估费,实际到账740元,7天之后就需要还款1000元,年化利率实际高达1832%,比之前的现金贷还高出不少。根据相关法律,民间高利贷借款利息超过36%就不受法律保护,安全性可想而知。

这些平台的从业者表示,他们的平台是租赁平台,并不是借贷,所有现金贷的法规不适用他们。不少业内人士表示,这种模式可谓“完美”绕过监管的终极模式。据媒体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有上百家这样的平台,并且有的平台甚至已经偷偷的溜进校园发传单,亟待相关监管方行动,果断打击这类不法平台

谁给回租平台的自信?

此前,由于现金贷暴利背后蕴藏的巨大风险,监管态度持续严厉,并出台多项措施,叫停网络小贷批设、划定利率上限等,明确规范现金贷业务,也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以现金贷为主要业务的互金平台,纷纷开启转型模式。尽管相关平台已经撤离现金贷业务,不过,像“回租”这种平台剑走偏锋,谁给的自信?

现金贷换个马甲再上马 转型路在何方?

一方面,利用手机回租的模式完美的绕过了现有借贷法规的监管,尽管当前针对现金贷的整治一直处于高压状态,但相关法规仍然有“漏洞”可利用,这些平台也在一点点的试探监管的底线。

另一方面,广大有资金需求的手机用户只求快速拿到钱,无心思考虑后果。分析这类群体,有经济实力的肯定不会使用,使用该平台的通常没有什么经济实力,却急需用钱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并且,已经丧失了鉴别高息放贷的能力,不然,如此高额的利息不会察觉不出来,倘若借款人一旦无力还款,各种催收等等,或将重演“校园贷”的悲剧,很容易引发一系列负面的社会影响。

据《2017年现金贷行业分析报告》显示,国内现金贷78.7%的用户为男性,同时现金贷用户整体趋向年轻化,年龄在18岁至24岁之间的占比为32%,25岁至30岁之间的占比为35.2%,两者合计占比高达67.2%。因此,对这部分人群的金融教育也至关重要。

对于习惯了躺着赚钱的现金贷来说,是继续钻空子挣钱,还是选择正确而困难的道路,是横贯在所有现金贷平台面前的一个问题,然而,不少平台缺选择了继续钻空子,笔者认为,像回租平台以租赁为名,并不能改变其从事非法现金贷业务的实质。因此,针对这类现象,必须不断完善法律法规,通过全社会的力量加大整治力度,同时,也应当加强消费者金融知识教育和信用意识教育,监管与教育并重,从根本杜绝这种剑走偏锋的行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