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用写的藏头诗那么明显,为何卢俊义却看不出来?

文/主任

吴用写的藏头诗那么明显,为何卢俊义却看不出来?

如果排一个梁山108将文化程度表,卢俊义应该可以进入前五。

为何这么说,有两个证据支持。首先,燕青是他一手带大的,燕青琴棋书画无所不精,最大的原因是得益于有卢俊义这样一个好老师手把手教导,从这一点来看,卢俊义是绝对有很深文化基础的人。

第二,当时卢俊义案发之后,被判刺配沙门岛,从大名府的第一富豪,突然变成罪犯,从富甲一方,到身败名裂,从拥有全世界,到被全世界抛弃,卢俊义在深秋的寒风中,震中感受到了命运无常,感受到人生吊诡,更是感受到阵阵寒意。

吴用写的藏头诗那么明显,为何卢俊义却看不出来?

人在最低潮的时候最喜欢干的一件事件就是写诗,当年宋江在浔阳楼上是这样,而卢俊义也是这样,想到自己的一生和现状,他马上赋诗一首:谁家玉笛弄清秋,撩乱无端恼客情。自是断肠听不得,非干吹出断肠声。

老实说,仅仅就这首诗的品调和水平来说,和宋江那几首作品绝对不分上下,而且似乎更有凄苦断肠之感。这样的作品,如果没有扎实的文学功底,能够做出来吗?肯定不行。

那么问题来了,卢俊义如果是一个有文化,有学识,有见识,本身也能吟诗作对的人,为何当初吴用假扮算命先生在他家的墙上写下的那句藏头反诗,他就一点也没看出来?

是当时没注意还是真的就太粗心,犯了这个错误。

我们来看吴用写的那首日后让卢俊义成为阶下囚的诗歌,当时吴用写道:芦花丛中一扁舟,俊杰莫从此地游。义士手捧三尺剑,反躬逃难可无忧。

吴用写的藏头诗那么明显,为何卢俊义却看不出来?

先不是藏头与否,就这首诗歌而言,完全就是一首打油诗,质量太差,上不了台面。

再说,这首诗歌的藏头也太明显了,对于自身就有诗歌造诣的卢俊义难道真的就发现不了?这也太离谱了。

所以真正的原因在于,施耐庵先生在这个细节的处理上,把卢俊义这个人物弄得太矛盾了,如果卢俊义是这么迟钝或者粗心的人,他怎么可能做成那么大的产业,他怎么可能有那么大的影响力和社会地位。

所以,归根结底,还是作者在写这个桥段的时候并没有想得很清楚,不知道这个推测是否合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