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丐留下的传家宝(现代故事)

即将施工的高速公路通过和尚头村,需要拆迁几户民房。这几户人家都表示一定按时拆迁,决不影响施工。唯有光棍汉光子死活不肯离开旧宅。交通部门领导和镇、村干部们就耐心地做光子的工作。说国家占地按规定给予补偿,决不让个人吃亏,保证让光子住上新房。但光子仍摇头,村长急了,对光子吼道:“光子,你不要不识时务,国家能坑得了你?你不同意,到时推土机开来给你推了,看你有啥辙!你要是再闹腾,就把你抓起来!”光子不怕政府,但光子怕村长。听村长这么一说,他就蔫了,这才说了实话:“我爷爷临终前对我爹说,老屋下埋着祖上留下的‘传家宝’。我爹临终前又把我爷爷的话告诉给了我……”干部们一听就明白了,原来光子怕自家地下的宝物被国家没收。镇领导说:“你放心,国家有政策,保护个人遗产权,无论什么宝物都不会没收。”光子这才答应立刻拆迁。

光子的老屋下埋着“传家宝”的消息立刻成了村里的头条新闻。可是根本没人相信,据说光子上几代都是穷光蛋,讨饭、做长工,破衣烂衫,吃糠咽菜,穷得叮当响,哪里会有什么“传家宝”?不过也有人说,这事也有可能,说不定光子哪辈祖宗得了意外之财……

果然,光子拆了老屋在地下挖出了宝物!有人偷偷瞄了个影儿,却没看清是啥东西。光子将宝物悄悄地藏了起来,村里人都说这回光子可真要发大财了!

光子用拆迁补偿款盖了三间新房,搬进新房的当天晚上,村长就来了。村长东瞧瞧西看看,然后对光子说:“光子,新房子盖好了,这回该把日子往好里过了。你一个人清清苦苦的也不容易,快30岁的人,也该寻个对象了……”光子红着脸说:“我倒是想,连做梦都想。可是,谁看得上我呀?”

村长说:“你小子身强力壮,不缺鼻子不少眼睛,怎么会没有人看上你呢?我今儿个到这儿来就是想跟你谈谈这件事儿。”

光子说:“大叔,有您这句话光子就感激不尽了……”

“不用说感激不感激的,这件事就包在我身上了!”村长说着从衣兜里掏出一沓钱放在光子面前,说:“这2000元钱留下,准备筹办喜事。明天吃过早饭后到我家去,我领着你们去镇民政所办理结婚登记。”

光子一听就愣了,两只眼直勾勾地盯了村长好半天,然后嘿嘿地笑了:“大叔,别拿我开玩笑了,是哪儿的姑娘?人家还没见到我啥模样就跟我去登记?大叔,您又糊弄我了……”

村长一脸郑重地说:“你不相信?我这个当村长的能骗人吗?听我的吧,事情就这么定了!”村长说完就走了,到了门口又转过身来叮嘱光子说:“千万不能耽误了,明儿一早到我家去!”

村长走后,光子躺在炕上开始琢磨村长的话,越琢磨越觉得蹊跷。村长过去根本瞧不起他,今儿个咋这么抬举他?要说村长耍弄他吧,可人家把2000元钱都甩给他了!不管是真是假,去了再说!

第二天吃过早饭,光子就来到村长家。村长笑着把他领进屋,从衣柜里拿出一身新衣裳递给光子,说:“把身上的旧衣裳脱了,换上这身新的。”光子说:“大叔,这怎么好意思……”村长说:“让你换你就换,客气啥?”光子就犹犹豫豫地把新衣裳换上了。刚换完衣裳,就见门帘一挑进来一位姑娘。光子一看,原来是村长的女儿香芝。香芝打扮得鲜鲜亮亮,愈显俊俏动人,两只水灵灵的大眼睛望着光子妩媚地一笑:“光子哥,你来啦。”光子脸一红,讷讷地说:“来,来了。”光子说完就把脸扭向一边,再不敢去看香芝。

村长说:“光子,你害啥羞?你看,我家香芝配得上你吧?”

光子心里一抖,扭过头两眼惊愕地望着村长,好半天才挤出几个字:“香芝?配……我?”

“我跟你说了,我身为堂堂的一村之长能跟你撒谎?还愣着干啥?走,上民政所登记去!”

光子心里咚咚直跳:就我这熊样儿,香芝能嫁我?村长是不是在耍我?

光子做梦也没想到他真的和香芝领来了结婚证,香芝真的给他做了媳妇!光子和香芝结婚后,小两口你恩我爱,亲亲热热。第二年香芝生了个胖儿子,光子乐得嘴都合不拢了。

这天晚上,两口儿躺在炕上,香芝说:“光子,现在咱们有了儿子,也该把日子过得像样点儿了,总不能一辈子靠老丈人过日子吧?”

光子说:“你说得有道理,有啥办法你就说吧,我听你的。”

香芝说:“我爹告诉我,让你把咱那宝物卖了。”

“那……怎么行,那是‘传家宝’啊!”

“传家宝又怎样?放在家里顶啥用?还不就是个陶罐罐?你别那么死心眼儿,咱可不能守着宝物受穷啊!”香芝搂紧了光子说,“那宝物要是能卖个几十万的,咱们搞经营或办个什么公司,能赚大钱,到时候你可就是大款了!进城买楼房,买小车,吃香喝辣的,你说美不美?”

听香芝这么一说,光子就动心了:对呀!人这一辈子为啥?守着宝物过清汤寡水的穷日子,那可真是傻蛋一个!再说,那宝物放在家也太不放心,要是哪天夜里来了打家劫舍的强盗,不要说宝物难保,说不定还要搭上小命呢!于是,光子就同意将传家宝物卖出。

第二天,光子从屋地下把那陶罐挖了出来,包了又包,裹了又裹,然后就背着它悄悄地进了县城。光子找到县文物所的一位鉴定文物的老专家,求老先生给鉴定一下。

老先生戴上老花镜把那陶罐看了看,见那陶罐上有两个图案,一个是圆圆的圈儿,一个是方形的框,看样子不像是做胎坯时划上去的,倒像是用石子或小刀刻上去的。老先生翻过来掉过去看了许久后,摘下老花镜,对光子说:“你祖上是做官的还是经商的?”

光子说:“听我爸爸说,上五代祖宗到我爷爷都是讨饭的乞丐……”

老先生打个愣,沉默一阵后微笑着对光子说:“这陶罐要说它是宝物也算是宝物,说它不是宝物根本就不是什么宝物……”

光子被老先生的话弄糊涂了,便问老先生:“老先生,我不明白您的话是什么意思,您就说说这东西能值多少钱吧。”

老先生伸出一个手指头说:“值这个数。”

“十万?”

老先生摇摇头。

“一万?”

老先生又摇摇头。

光子说:“莫非就值一千?”

老先生笑了:“不,值一元吧。”

光子惊得瞪圆了眼睛,结结巴巴地说:“老,老先生,您别跟我开玩笑了,这可是我祖上留下的传家宝啊……”

老先生说:“小伙子,实话告诉你吧,这东西是清末民初当地民间土窑烧制的陶罐。你看,此罐左右有两耳,耳上有孔,可穿绳手提,不过是乞丐的讨饭罐而已,恐怕一元钱也没有人买它……”

光子说:“您方才不是说,要说是宝物也是宝物吗?”

老先生说:“是的,它是‘传家宝’啊……”

光子更糊涂了,既然是“传家宝”,怎么只值一元钱呢?

老先生指着陶罐上一圆一方两个图形说:“这个你懂吗?”

光子摇摇头说不懂。

老先生说:“这圆者为‘规’,方者为‘矩’。人做任何事都要守‘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你上五六代老祖宗都是讨饭的乞丐,但乞丐也有乞丐的为人之道。你祖上留下这个讨饭罐,意在告诉后代儿孙做乞丐也要守‘规矩’:不盗、不娼,纵然做乞丐也不为耻。从这个意义上讲这陶罐不失为传家之宝。但‘传家宝’不一定都值钱,它的价值也不能用值多少钱来衡量。它放在你手里就是无价之宝,放在别人手里就一文不值,这个你应该懂吧?”

光子两眼怔怔地望着老先生不知如何作答。光子垂头丧气地回到家里,心里暗暗地埋怨祖宗不该欺骗他。村长和香芝更是别有一番苦涩的滋味儿,可是,这又能怪谁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