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一九四二》中的河南災民都往陝西跑,為什麼不往山東跑?

1942年河南大饑荒早期誘因就是武漢會戰期間的“花園口決堤”,國民政府1938年的這一無奈之舉極大惡化了豫皖蘇地區的農業生產環境,大批良田成為黃泛區;中期因素是河南成為抗日戰爭相持階段中日軍隊的拉鋸戰場,強徵大批軍糧對河南的生產和生活造成極大破壞,雙方同時進行交通和經濟封鎖,也使糧食物資的流通陷於停滯;直接誘因才是當年的大旱。

電影《一九四二》中的河南災民都往陝西跑,為什麼不往山東跑?

當時的河南111個縣中,日軍“華北方面軍”佔據著43個縣城,主要集中在黃河以北;國民黨軍隊控制著68個縣,主要集中在豫中和豫西,也就是說,河南的北面和東面都是淪陷區,被日本軍隊嚴密封鎖著;而南面是日軍“華中派遣軍”第11軍的控制區,基本是三面環敵。

電影《一九四二》中的河南災民都往陝西跑,為什麼不往山東跑?

大饑荒發生後,日本侵略軍為保證自己佔領區的穩定,加緊了三個方向上的封鎖,禁止災民向河北及山東流動,並且出動部隊將災民向國統區、向抗日根據地驅趕,目標簡單惡毒,就是讓國共兩黨控制的區域經濟崩潰,據不完全統計,被日軍趕來的災民超過300萬。

手無寸鐵的河南災民,只能通過豫西再向西逃亡,或者進入太行山區,或者進入陝西。

一方面,陝西尚未淪陷,仍然是國民政府的統治區域,災民當然認為政府不能置之不理;河南當時有1200萬人需要救濟,還有近100萬正規軍或雜牌武裝,重慶國民政府和駐西安的第一戰區也盡力賑災,但是在嚴酷的戰爭環境下,糧食本就是緊缺戰略物資,國民黨方面還必須保證軍隊的糧食供應,嚴防日軍趁機發起攻勢,因此救災能力有限,苦了河南人民,近200萬人餓死。

電影《一九四二》中的河南災民都往陝西跑,為什麼不往山東跑?

一方面,即便沒有日軍的武力封鎖,從河南進入山東也必須經過黃河改道後的“黃泛區”,交通狀況非常糟糕,這一點從後來解放戰爭期間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的艱苦就可以印證,黃泛區幾乎就是一片沼澤,劉鄧首長也是捲起褲腿拄著手杖通過的,雖不比長征時的草地險惡,也是泥濘難行,普通百姓和災民自然會選擇容易走的道路,無疑向西容易。

不要被網上的謠傳所誤導,第一日偽當局根本沒有放糧救災,他們恨不得讓災民沖垮國共兩黨軍隊控制的戰區經濟,不戰而勝奪取豫西乃至陝西;第二河南災民也沒有交湯恩伯部隊的械,那是少部分土匪幹的。

電影《一九四二》中的河南災民都往陝西跑,為什麼不往山東跑?

在戰爭的無情蹂躪下,河南百姓付出了巨大犧牲,在1942年之前,為中國的抗戰上交公糧數量驚人,還要承受“水、旱、蝗、湯”四大災情,八年抗戰出壯丁189萬餘人參軍,僅次於四川而居全國第二位,若以實際控制區(淪陷一半)和人口總量計算,平均出丁率高居全國第一。

向在抗日戰爭中損失慘重、犧牲重大、貢獻巨大的河南人民致敬!

電影《一九四二》中的河南災民都往陝西跑,為什麼不往山東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