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感情到位了,還怕工作沒錢嗎?

只要感情到位了,還怕工作沒錢嗎?

只要感情到位了,還怕工作沒錢嗎?

“你夢想的工作是什麼?”

“我的夢想是不工作!”

只要感情到位了,還怕工作沒錢嗎?


說起工作,這實在是一個過於玄學的問題。每天上班下班,從實習生熬到老油條,有時連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每天在幹些什麼。按部就班,開各式各樣的會議,埋頭於方案和報表,似乎除了錢也想不出其他的工作理由了。


在這個錢等於安全感的時代,房子、孩子、車子,每一個都意味著支出,而收入來源卻只有工作。所以即使厭惡工作,求生欲也會讓我們在按掉最後一個鬧鐘後起床,坐著沙丁魚罐頭般的地鐵公交趕往公司簽到。

只要感情到位了,還怕工作沒錢嗎?

但不喜歡工作卻要工作的痛苦不亞於小時候你媽非讓你吃不喜歡的菜。小時候的你可以堅持“不吃”,再不濟也只是被媽媽打一頓,但現在的你卻絕不可能因為厭惡去輕易選擇“不工作”。


畢竟這樣做的後果是必須獨自面對一系列“生存”問題。成年人的生活字典裡是沒有“任性”兩個字的。所以,苦逼地做著不喜歡的工作,對著電腦懷疑人生的絕對不是你一個人。為了薪資勉強自己,暫時又沒有能力和好的規劃跳槽或者轉行,只能每天“上班如上墳”。

只要感情到位了,還怕工作沒錢嗎?

既然那麼痛苦,那為什麼不嘗試做一下轉變呢?把工作當喜好是不可能了,那就讓工作儘可能地靠近自己的喜好,至少從不那麼討厭它開始。

只要感情到位了,還怕工作沒錢嗎?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其實也沒想象得難。馬克思就曾經說過孤立存在的事物是沒有的。

工作和喜好看似相互對立,但肯定是有聯繫並存在相互轉化的可能性的,這個轉化的難度就在於他們看起來真的很不一樣啊(扶額)

只要感情到位了,還怕工作沒錢嗎?

◆喜好是消費性質,工作是生產性質

唱歌、旅遊、烹飪、看電影、打遊戲、擼劇、逛商場、睡覺……

你喜歡的任何一項活動其實都帶有一定消費性質,享受的是其帶來的娛樂屬性。哪怕是烹飪,這種看似生產活動的愛好,其實也是付出了時間金錢的(買食材食具)。


既然是消費性質,自然所有喜好都不要求成果,享受的就是享受過程本身。工作就不一樣了,即使秉著喜歡的隨意態度,也必須要做出成果,你不可能拿著一個方案對老闆說,我只是感興趣想玩玩。


◆工作不枯燥是不可能的

只要是工作,不枯燥是不可能的,這輩子都不可能的。把“看電影”當做職業的人需要寫影評,看相關的研究資料,把“料理”作為職業的人,在乎的是食物的口感,顧客的反饋和營業額。



即使是“酒店試睡員”這種看似“躺平”就能賺錢的美差,也需要全面客觀的評價酒店,將評價的內容公開到OTA平臺。面對deadline、收入狀況以及一成不變的工作內容,他們一樣煩躁到焦頭爛額。


◆純粹的喜好和工資不掛鉤

一旦和收入掛鉤,喜好就不單純了。享受的態度不復存在,每天計較的是它能帶來多少衍生價值。初心變成了傳說,當喜愛被消磨殆盡,很可能重新陷入“不想工作”的怪圈。

只要感情到位了,還怕工作沒錢嗎?

作為社會主義的接班人,怎麼可以允許自己就此墮落呢。強扭的瓜只要扭的正確,還是挺甜的。試試在工作中自娛自樂,讓工作更接近“喜好”,只要工作到位了,還怕差錢嗎?

只要感情到位了,還怕工作沒錢嗎?

◆正視現狀並接受

不是所有人都做著喜歡的工作,更多人甚至做著和所學專業完全不相符的工作。NOBL Collective創始人Bud Caddell在他的論文《How To Be Happy In Business》中就說過:一個既能賺錢又擅長且自己又非常熱愛的工作大概是不存在的。

只要感情到位了,還怕工作沒錢嗎?

但接受這個現實,並不代表你的工作就做不出色。就如稻盛和夫雖一手創辦了京都陶瓷株式會社,卻也坦言年輕時對新型陶瓷的研究工作並不感興趣。但由於想去的公司不肯錄用他,不得已才做了這份工作。雖不熱愛卻依然使京都陶瓷株式會社躋身世界五百強。



正如他所說,即使做不到很快就熱愛工作,但至少“厭惡工作”這種負面情緒必須從心中排除。清楚並接納自己的工作現狀,是將工作做好的第一步。畢竟所謂的“天職”不是偶然碰上的,而是有自己親自創造出來的。


◆找尋工作中的一切微小成就

或許最終方案並沒有通過,但提的idea卻被領導肯定了。手寫報告雖然又多又繁雜,簡潔大方的書寫卻受到了同事的讚揚。雖然比起大的成就,這些小讚揚顯得尤其微不足道,但這份喜悅和感動卻是繼續投入艱苦工作的精神食糧。


這裡必須請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出來講兩句了。

只要感情到位了,還怕工作沒錢嗎?

早在1943年的《人類激勵理論》論文中他就提出:人類需求分成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求(Safety needs)、愛和歸屬感(Love and belonging)、尊重(Esteem) 和自我實現(Self-actualization)五類,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排列。當初級需要被滿足後,只有滿足高級需求,人類才能被進一步激勵。


工作中的微小成就雖然小,但無一不是自我實現的證明。獲得肯定或者好評就能更喜歡工作一點,就會因需求更多的肯定而努力,良性循環下,喜歡上工作也並非是不可能的事。


◆除了錢,工作的理由還有很多

薪資當然是工作的重中之重,但光談理想又顯得虛偽,有時候工作的理由其實沒那麼複雜。日劇《Unnatural》裡,實習生久部六郎問美琴法醫,為了什麼而工作,美琴覺得工作無非是為了經濟自由,達到目標實現自我價值,保護愛的人而已。

只要感情到位了,還怕工作沒錢嗎?

不能否認金錢對於工作的決定性意義,但其實除了錢,我們去工作的理由還有很多。為了學更多的技能,認識不同的人,體會不同的生活方式,傳達自己的價值理念,甚至為了不那麼無聊去工作。


沒有錢的工作是個笑話,但只剩錢的工作是不是太過無趣了呢?從工作中試著找找那些除了錢,也能讓你願意工作的理由。雖說成為熱愛工作的“自燃型”人是略困難啦,但至少在面對工作時,我們還能有些“燃燒”的“引線”。

只要感情到位了,還怕工作沒錢嗎?

相信只要對工作的感覺到位了,就會有優秀的工作成果,薪水自然也就能水漲船高啦。


你現在做著什麼工作?

你愛這份工作嗎?

只要感情到位了,還怕工作沒錢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