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都能促進身體健康了?你還有什麼理由不加班|職得一看

1.只有你還說,壓力有害健康

我要跟大家坦白一件事,但首先,我也要各位對我坦白。

相對來說,你去年壓力不大的?請舉手。

那覺得承受的壓力算普通的呢?

有沒有倍覺壓力的?

壓力都能促進身體健康了?你還有什麼理由不加班|職得一看

▲觀眾的反應是這樣的

看來我們都一樣。

不過這不是我要坦白的,我要坦白的是,我是一名健康心理學家,我的職責就是讓人們更健康快樂。不過我擔心自己這10年來,傳授的與壓力有關的內容,恐怕是弊多於利。這些年我不斷跟人說,壓力會讓人生病,從一般感冒到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風險,都會升高。基本上我把壓力當作敵人,但現在我對壓力的看法已經變了。

今天,我也要改變你們對壓力的看法。

先來談談,讓我對壓力另有看法的研究。這項研究追蹤了美國的3萬名成人,歷時8年。研究首先問這些人“去年你感受到了多大壓力?”同時問他們“你相信壓力有礙健康嗎?”之後研究人員以公開的死亡統計,找出參與者中去世的。

好,先說壞消息。

前一年壓力很大的人,死亡的風險增加了43%,但這只適用於那些相信壓力有礙健康的人

。承受極大壓力的人,若不將此視為有害,死亡的風險就不會升高。其實,與壓力小的參與者相比,認為壓力對健康無害的人,死亡風險反而最低。

研究人員花了8年,追蹤了18.2萬死亡案例 。發現人過早離世,並不是因為壓力本身,而是認為壓力有害的想法。估計超過2萬人屬於這種情況,如果估計正確,“相信壓力有害”就成為美國去年(2012年)的第15大死因,致死率超過皮膚癌、艾滋病和謀殺。

你們現在能體會到,為什麼這項研究讓我擔驚受怕了吧,我一直在努力告訴別人,壓力有害健康。

壓力都能促進身體健康了?你還有什麼理由不加班|職得一看

▲長按保存,分享圖片

2.改變看法,就能得到免死金牌?

這項研究讓我非常好奇,只是改變對壓力的看法,就能促進健康嗎? 顯然,科學對此抱以肯定。

改變看待壓力的方式,生理上的壓力反應也會隨之改變。

我來解釋為什麼會這樣,假設你正在參與一項意圖讓你緊張的研究,就是所謂的“社會壓力測試”。當你進入實驗室以後,才知道要發表5分鐘的即興演講,演講以個人缺點為題,眼前的聽眾是一群專業評審。為了確認你真的感到壓力,鏡頭和燈光都會聚焦在你臉上,有點像我現在這樣! 而且評審都經過培訓,用令人沮喪的非語言詞給你回應,就像這樣的表情——

就在你足夠洩氣時,第二場好戲上演了: 數學測驗。而且你們事前不知道,實驗設定成受測者會被幹擾的模式。現在我們一起做做看,很好玩的,至少對我來說昰這樣。好,現在開始倒著數數,從996開始,每數一個數減7。要大聲地數,越快越好,從996開始。

開始!

請快一點!你們太慢了。停......停......停!那個人算錯了,所以我們得重來一次。這方面你們不太行,對吧?

壓力都能促進身體健康了?你還有什麼理由不加班|職得一看

▲觀眾的反應是這樣的

現在大家弄清楚是怎麼回事了?如果你們也參與這項研究,可能會有點神經緊張,也許會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甚至滿身大大汗。通常我們將這些生理變化稱為焦慮

,或代表壓力失調的信號。

但若將這些現象當成身體活力充沛的象徵,表示已準備好迎接挑戰,又會怎樣呢?

在哈佛大學進行的一項研究中,在社會壓力測試開始前,他們告訴參與者,學著將壓力反應當作助力,心跳加速是蓄勢待發,呼吸急促也不要緊,這是為了讓大腦得到更多氧氣。

那些學會將壓力反應想成有助表現的參與者,不容易憂慮緊張。焦慮少了,信心反而提升了。但最令我著迷的發現是,參與者在壓力反應出現時,生理上的反應是心跳加速,血管收縮成這樣——

壓力都能促進身體健康了?你還有什麼理由不加班|職得一看

▲下面是收縮狀態

這就是為什麼在長期壓力下,有時會造成心血管疾病的原因之一。總是如此,對健康不好。但在這項研究中,當參與者把壓力反應當成有幫助時,血管就會像這樣放鬆——

壓力都能促進身體健康了?你還有什麼理由不加班|職得一看

▲下面是放鬆狀態

他們的心臟仍在收縮,但心血管系統的樣子比較健康,事實上

看起來更像感到興奮和鼓起勇氣時的樣子。我們一生中要克服許多壓力事件,這樣的生理差異,足以產生50歲時因壓力導致心臟病發作和健康活到90多歲的區別,最新的壓力研究成果就是如此。

如何看待壓力至關重要。

所以我身為徤康心理學家的目標也改變了,不再想如何幫助人們擺脫壓力,而是如何讓人們善於處理壓力 。剛才我們所做的就是療程的一小部分,如果你剛才舉手表示去年壓力很大,我們可以拯救你。

因為,但願下次壓力讓你心跳加快時,你能想起今天的演講。然後告訴自己,這是我的身體在幫我準備迎接挑戰。當你如此看待壓力時,身體會信任你的判斷,壓力反應就會變得更健康。

3.催產素不是催產的

曾有10年的時間,我視壓力為敵人,為了改變這種想法,我們接下來再做一趟療程。我想跟你們談談,壓力反應中最受忽視的部分,這部分就是:壓力讓人有社交能力。

要了解這部分,我們要先談一種叫催產素的激素。我知道催產素掀起過許多熱潮,甚至還有個可愛的小名,叫擁抱激素。因為擁抱時就會產生這種激素,但這只是它的一小部分作用。

催產激素是一種神經激素能微調大腦的社交本能,讓人為增進密切關係做好準備。催產素讓人渴望親友間的肢體接觸,強化同理心,甚至讓人更願意對關心的人伸出援手並給予支持。甚至還有人建議,為了更有同情心和關愛,我們應吸一點這種激素。

但是,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催產素也是一種壓力激素,由腦下垂體分泌,是壓力反應的其中一環,和腎上腺素一樣,都是壓力下讓人心跳加速的反應之一。在壓力反應中加入催產素,會驅使我們找他人傾訴,而不是悶在心裡。壓力反應確保人會注意到周遭有人陷入掙扎,因此我們能相互扶持。當生活陷入困難,壓力反應讓你希望身旁圍繞著的都是關心你的人。

好的,那瞭解壓力這方面的事實怎麼能讓我們更健康呢?

其實催產素不但影響大腦,對身體也有作用。其中一個主要生理功能就是,保護心血管系統不受壓力的影響。催產素是天然的抗炎成分,還能幫血管在壓力下保持鬆弛。但我最愛它對心臟的生理效果,心臟有許多催產素的受體,這種激素能促進心臟細胞從壓力導致的損害中,恢復再生,這種壓力激素能強化心臟。而且最棒的是,社交接觸和社會支持能增強它對生理健康的好處。

所以,當你與人接觸時感受到的壓力,不管是求助他人產生的,還是幫助他人產生的,這種激素的分泌都會增加,壓力反應因此更健康,你能更快地從壓力中恢復。我認為這很奇妙,壓力反應本身竟有減壓的機制,這個機制就是人際關係。

壓力都能促進身體健康了?你還有什麼理由不加班|職得一看

▲長按保存,分享圖片

最後我想談談另一個研究,聽仔細了,這研究也能救人一命。

研究追蹤了大約1千名,美國境內34到93歲的成人,研究一開始就問他們“你去年有多大壓力? ” 接著又問“目前你花過多少時間幫助鄰居朋友和鄰里的其他人?” 他們以這之後五年內的公開檔案找出死亡人口。

好,先說壞消息。

任何引起重大壓力的生活經歷,比如財務困難或家庭危機,會讓死亡的風險增加30%。但是,我希望各位一直在期待這個“但是”…並非每個人都這樣。那些花時間關心他人的人,致命風險完全不受壓力影響。

壓力都能促進身體健康了?你還有什麼理由不加班|職得一看

4.壓力山大到底怎麼破

關愛造就韌性。我們再次見證壓力對健康的危害並非無法避免。人的想法和行動,可以將壓力轉化。

當人將壓力反應當作助力,生理系統也跟著無所畏懼。面對壓力,選擇人際互動便能造就韌性。我不希望生活中出現更多壓力,但這樣的科學實證讓我對壓力有了全新的正面看法。壓力讓我們跟自己的心溝通,讓我們產生同情心,並發現人際交流的快樂和意義。

沒錯,加速的心跳是為了努力產生力量和能量。當你這樣看待壓力的時候,你不只是更善於處理壓力,還實實在在的作出了深刻的宣示。等於在說:你相信自己能應付生命中的挑戰,而且自己並非單獨面對這一切。

5.你敢說壓力大無所謂

克里斯·安德森(主持人): 你說的這一切頗為神奇。我對壓力能大幅影響預期壽命這個觀念,感到十分驚訝。但如何應用到現實中呢?就像是有人要對他的生活方式作選擇。比如說,在備受壓力的工作和舒適安逸的工作之間做選擇,選哪個重要嗎?就某方面而言,只要相信自己能勝任,選擇壓力大的工作是否也不失為明智的選擇?

凱利·麥格尼格爾(演講嘉賓):是的,而且有一件事是確定的。那就是,相對於逃避不安,追求意義對健康更好。因此我會說,最好的選擇方式就是選擇那些你認為對人生有意義的事,然後相信自己能應付隨之而來的壓力。

克里斯·安德森(主持人):非常謝謝妳,凱利,這真是太棒了!

凱利·麥格尼格爾(演講嘉賓):謝謝!

最近壓力大?

分享給他/她,讓你更放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