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丨高考骗术大揭底!

提醒丨高考骗术大揭底!

骗术一:虚假“查分”术

提醒丨高考骗术大揭底!

【伎俩】高考成绩公布后,不法分子把山寨查分网站伪装成高考成绩查询界面,并在搜索引擎和论坛等地进行推广,有的会通过短信群发所谓的查分链接。家长和学生们点击进入网站,让考生输入身份证号、姓名、手机号,甚至银行账号等信息,之后将这些信息记录并贩卖,或者根据这些信息进行精准电信诈骗。

【防范提醒】高考后查分数应登录省市教育官网查询,不要轻易点击不明链接。

★骗术二:网络黑客术

提醒丨高考骗术大揭底!

【伎俩】高考结束,有人在网上发帖号称自己是“黑客”,可以修改高考成绩。信以为真的家长联系了所谓的“黑客”,付了近万元“服务费”,让对方把孩子成绩改高。等到高考成绩出来,再也联系不上所谓的“黑客”,同时,家长也因为不好意思报警而吃哑巴亏。

【防范提醒】自称可修改高考分数的网络帖子纯属骗局。所谓的黑客入侵修改分数在技术上也行不通。因为高考网上阅卷并非在互联网上,而是采用内网阅卷,根本不存在外部黑客入侵的可能。

★骗术三:“关系”诈骗术

提醒丨高考骗术大揭底!

【伎俩】这是招生骗子惯用手段。他们伪造文件、印章,设立报名处和咨询电话,假扮高校招生人员,或吹嘘自己神通广大,与高校或招考主管部门的领导有“关系”,可弄到高校招生的内部指标等,要家长先付一部分定金,其余部分等录取通知书到手后再交。他们声称,只要愿意出钱,即使考生没上学校投档线,甚至没上录取控制分数线,也能将其“操作”到相应学校读书。然而,当家长将余款如数交完后,他们给家长的是伪造的假通知书,或者卷款逃之夭夭。

【防范提醒】既不存在所谓的“内部指标”,也没有人能突破政策规定“操作”高校录取。

★骗术四:“自主招生”术

提醒丨高考骗术大揭底!

【伎俩】一些骗子利用考生和家长不懂自主招生、定向招生政策进行欺骗,有的声称自主招生就是不要分数线,花上数万元即可搞定;有的吹嘘自己可以弄到某某大学定向招生计划,保证录取,公开叫价,收取高额“定向费”。

【防范提醒】经教育部或省教育厅批准可以进行自主招生的高校已对社会公布,参加自主招生的考生既要达到高校自主招生测试合格标准,还要参加高考,并达到高校所在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由高校按招生章程公布的相关规则择优录取。

★骗术五:军校“降分”术

提醒丨高考骗术大揭底!

【伎俩】一些不法分子冒充军队机关或招生部门工作人员诈骗,有的假冒军校领导、军队干部,吹嘘有“内部招生指标”、“计划外招生指标”;更有甚者,编造虚设招生机构,伪造各种公文,诱骗考生和家长。近年来,军队保卫部门与地方公安机关连续破获多起假冒军队院校和国防生招生诈骗案件。一些考生家长心存侥幸,希望花钱托人找关系上军校,读国防生,结果造成钱财和入学机会双双落空。

【防范提醒】军校招生与其他地方高校招生一样,有严格的程序和规定。军校招生没有计划外名额,军队和武警部队不允许任何个人私自携带招生公文,招生过程不存在向考生或家长展示公文这一环节。考生收到录取通知书后,要通过官方指定的查询渠道进行查询验证,分辨真伪。

★骗术六:“鱼目混珠”术

提醒丨高考骗术大揭底!

【伎俩】故意混淆成人教育、高等自学考试,一些骗子利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办学大众化、多元化发展形势,把普通高等学校与现在其他高等教育形势混淆。比如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声称只要肯花钱就可以上大学甚至上名牌院校。考生入学后才知道,入学之后方知上当受骗,就读的根本不是普通高等教育的本、专科,而是自学考试、成人教育、网络教育等形式的教育。

【防范提醒】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也是高等教育的形式,但跟普通高等教育有区别,入学门槛较低。招生骗子最容易在这个问题上打考生和家长的主意。识破这一欺骗手段的方法就是考生和家长拿到录取通知书后,一定要通过官方指定的查询渠道进行录取信息比照验证,对招生高校的办学类型进行确认,避免上当受骗。

★骗术七:招生“补录”术

提醒丨高考骗术大揭底!

【伎俩】不法分子利用考生和家长不熟悉招生程序、补录规定等弱点,声称和某某高校负责人关系非常“铁”,能将分数不够的考生“补录”进大学。实际上,各地高招办会进行网上公开征集志愿录取,不会打电话,更不会派人找家长。

【防范提醒】高考补录是各招办对落榜考生进行的网上公开征集志愿录取,并不针对具体个人,更不会以此索取钱财。考生和家长应当多查证、多咨询国家公布的正规报考咨询点或者网站。

★骗术八:录取“邀功”术

提醒丨高考骗术大揭底!

【伎俩】骗子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伪造可以假乱真的录取通知书,上面盖有“公章”,并有“录取编号”,骗子通过邮局,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以骗取考生和家长的信任,让考生将学杂费打入指定的银行账号,以骗取钱财。

【防范提醒】考生和家长要通过正规渠道查询到自己的录取信息,包括录取通知书邮寄单号,以免上当受骗。考生可通过当地省、市高招办查询录取信息,也可通过报考的院校了解录取情况。

检察官提醒:高考前后骗子多,考生、父母需理智应对,不要过渡紧张、焦虑。成绩查询一定要从正规渠道,不要道听途说,谨防各种骗术。最后愿所有考生都能金榜题名,考上理想大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