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金融:我真的不做金融,我只做技术

“看来这次央妈是来真的了。”

22日午后,据彭博新闻社报道,中信集团、蚂蚁金服、光大集团、招商局、苏宁集团等在内的五家机构成为金融控股集团监管首批试点。

早知山雨欲来,没想到如此疾风骤雨。

京东金融:我真的不做金融,我只做技术

4月27日,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加强非金融企业投资金融机构监管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明确要求:“限制企业过度投资金融机构”“不符合规定的,逐步加以规范”。

还未到一个月,一场针对金控公司的全面监管已经落地,并将全面展开。

民营金控的“集牌照”游戏

何为民营金控?业内多认为,当民间资本通过投资、并购等多种方式逐步控制多家、多类型的金融机构,这些动辄市值数千亿的金融巨舰,多被称为民营金控集团。

而我们最熟知的,莫过于京东金融、蚂蚁金服、腾讯金融等金融行业的独角兽,此外,还有以“明天系”、“安邦系”、“复星系”、“海航系”、“中植系”为代表的大型金控集团。

京东金融:我真的不做金融,我只做技术

金融版图,牵一发而动全身。在支付、银行、理财、征信、保险、基金、券商、小贷等多个细分领域,民营金控已经一步步悄然实现了“集牌照召唤神龙”的游戏。

再以“明天系”为例,据媒体不完全统计,其持股的金融机构多达44家,其中银行17家、保险9家、证券8家、信托4家、基金3家、期货两家、金融租赁1家。其所控股的金融机构资产规模合计超过3万亿元,已经相当于我国一家中型金融机构的资产规模。

京东金融:我真的不做金融,我只做技术

明天系金融架构

在“明天系”控股的公司中,银行和保险无疑是其最有价值的金融资产。

“明天系”控股的哈尔滨银行和包商银行的总资产已分别突破5300亿元及4300亿元,规模在全国城商行中排名居前;控股的保险公司为华夏人寿和天安财险,两者的总资产分别为超过3900亿元及3000亿元,在全国险企中属中上水平。

与“明天系”不同的是,“安邦系”在入股金融机构时,似乎对银行格外偏好。据媒体统计,在“安邦系”持股的14家金融机构中,银行多达9家。

京东金融:我真的不做金融,我只做技术

安邦系金融架构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BATJ这些互联网巨头们,很多互联网领域的企业都对“收集”金融牌照表现出了莫大的兴趣。滴滴目前已经拥有了第三方支付、网络小贷和商业保理三张牌照;小米在持有相同的三种牌照的同时,在民营银行和保险领域都有布局。

烫手的山芋:我们真的不做金融!

曾经辛苦打怪集齐的牌照,还没来得及召唤神龙,转眼就成了烫手的山芋。

今年以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已经成为了监管部门必须要打赢的战役。而通过各种手段突破监管限制,关联交易、监管套利等问题逐渐浮现。

3月份,央行行长易纲在上任之初,就公开表示:少数野蛮生长的金融控股集团存在着风险,抽逃资本、循环注资、虚假注资,以及通过不正当的关联交易进行利益输送等问题比较突出,带来跨机构、跨市场、跨业态的传染风险。

而这些风险已经开始呈现。以“安邦系”为例,据公诉人在法庭上的介绍,共有6名个人投资者用5.6亿元的资金,投资于49家号称总注册资本达到24亿元的企业,再通过层层类似“幼蛇吞巨象”的控股方式,撬动对安邦98%的股权、600多亿元的注册资金和超过19000亿元的资产。这些个人股东并未实际出资600多亿元现金支撑安邦的运作,而是进行了虚假出资、循环出资。

民营金控巨头们纷纷开始了“优雅的转身”。

继今年博鳌亚洲论坛期间,京东金融CEO陈生强公开喊话称京东金融未来只做Tech(技术),不做Fin(金融)之后,又有多家金控集团先后表态。

京东金融:我真的不做金融,我只做技术

京东金融CEO陈生强

朱光的这番表态,与蚂蚁金服如出一辙。手握多张金融牌照的蚂蚁金服也曾对外表示:“蚂蚁金服目前申领牌照所从事的金融业务,目的并不在金融本身。我们是想通过这些试验田,去沉淀底层的技术,这些技术也会开放地去帮助金融机构做好Fin。”

2017年年初,蚂蚁金服就宣布将定位于Techfin,而非Fintech,未来只做Tech(技术),帮金融机构做好Fin(金融)。同年6月,蚂蚁金服CEO井贤栋将公司定位为一个科技公司,而进入金融领域则是“一不小心”。

强监管:提高门槛 列“负面清单”

从目前监管层透露出的信息来看,尽管相关监管细则仍在拟定中,但金控管理办法的监管大方向已经明确。

央行原行长周小川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就表示,对于金控公司的监管将有三方面侧重点:

  • 一是强调资本的真实性、充足性和资本质量
    。他表示,金融是高风险行业,因此就要有足够的资本来吸收风险。目前一些金融控股公司的资本并不真实完整,社会上存在着虚假注资、循环注资的问题;
  • 二是要强调股权结构的透明度。金融控股公司的股权结构、实际控制人的状态应足够透明,否则会出现违规操作;
  • 三是加强对关联交易的管理。金融控股集团内部的金融机构之间,或是金控集团的实体企业以及海外企业之间都可能存在关联交易,要强化关联交易的管理,在金融机构和控股公司之间,以及和其他实体企业之间建立防火墙制度。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如何提高股权结构的透明度,降低股权结构复杂度,无疑对监管机构提出了挑战。

今年1月和3月,原银监会、原保监会和证监会分别下发了《商业银行股权管理暂行办法》《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及《证券公司股权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剑指股权监管和股东行为规范,目的在于通过设定严格的股东门槛和穿透要求,杜绝突破监管规定的潜在风险。

从内容上来看,三份文件殊途同归,对包括对股东分类进行资质及持股年限要求、严格限制关联交易、穿透式管理股权结构、限制通过金融产品“曲线”控股、要求入股资金必须为自有资金以及入股同类型金融机构不得超过“两参一控”等都作出了规制。

其中,对于单个非金融企业实际控制证券、保险公司股权比例规定上,证监会与原保监会都设立了不得超过三分之一的标准。此外,证监会给参股资本提出了净资产1000亿元门槛要求,原保监会则要求,若股东不是保险公司,单一股东持股比例不得超过保险公司注册资本的三分之一。

《指导意见》也对哪些企业不能成为金融机构控股股东列出了“负面清单”:

脱离主业需要盲目向金融业扩张;风险管控薄弱;进行高杠杆投资;关联企业众多、股权关系复杂不透明;关联交易频繁且异常;滥用市场垄断地位或技术优势开展不正当竞争,操纵市场,扰乱金融秩序。

山雨已来,一场针对金控公司的全面监管正在展开。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