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学与房产证何干?凭什么用房产证绑架孩子的受教育权?

网上搜索“孩子上学 没房产证”,将出现150万以上的结果,而这里面相当一部分是因为没有房产证导致孩子上学受阻。

以今年某地相关部门的工作指导意见为例,来看看某些地方对小学新生报名的实际要求:

小学入学年龄须满6周岁(2012年8月31日前出生),报名时,父母或法定监护人须提供户口簿、身份证、房产(或不动产权)证、出生证、儿童预防接种证等到所在施教区内的小学办理报名手续。

孩子上学与房产证何干?凭什么用房产证绑架孩子的受教育权?

看见了吧,房产(或不动产权)证已经是孩子入学的硬指标。是的,没房产证也能上学,但上的学校就不一定是你家户籍所在的学区了。

例如《户口与房产证的关系涉及到孩子的上学问题》中所述:

杭州小学新生录取,通常会提到一表生、二表生……等。通常,当报名人数超过学校招生计划时,学校应该根据学龄儿童户籍和家庭住宅情况,按照“住、户一致”优先原则,按下面四种先后顺序录取。

1、学龄儿童户口与父母户口、家庭住房(父母有房产的,以父母房产证为依据认定)三者一致,都在小学教育服务区,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一表生”。

2、学龄儿童自出生日起在本市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家,且祖父母(外祖父母)住房在本小学教育服务区,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二表生”。

3、学龄儿童有杭州市主城区户籍,但不属于上述两类;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三表生”。

4、学龄儿童无杭州市主城区户籍,但符合在杭就读条件,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四表生”。

也就是说,你家要是没房产证,连孩子在自己所属学区学校上学都得等别人排剩的。

孩子上学与房产证何干?凭什么用房产证绑架孩子的受教育权?

这里我就奇怪了,一个是教育、一个是房地产,孩子上学与房产证何干?于是查找相关法律,与孩子上学最直接的法律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第十二条 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

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在非户籍所在地工作或者居住的适龄儿童、少年,在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工作或者居住地接受义务教育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为其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

看到没?法律规定的是“就近入学”,而户籍和实际居住地才是与“就近入学”相关的合法指标!

孩子上学与房产证何干?凭什么用房产证绑架孩子的受教育权?

那么为什么某些地方要给入学绑上房产证?学区内有房产证的上这学校,没房产证的上其他学校。这说明什么?说明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还是学校之间办学条件差距太大?那么请相关部门认真看看义务教育法:

第六条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保障家庭经济困难的和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行政区域内居住的适龄儿童、少年的数量和分布状况等因素,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调整学校设置规划。新建居民区需要设置学校的,应当与居民区的建设同步进行。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请问相关部门:你们就是用新生入学要凭房产证这种方式来执行义务教育法的吗?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履行本法规定的各项职责,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孩子上学与房产证何干?凭什么用房产证绑架孩子的受教育权?

再问相关政府部门:

你代表国家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你是怎样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

看看那些学区房的房价,你执行的好吗?

看看同等条件孩子入学,有房产证的优先,你执行的好吗?

你凭什么把孩子的受教育权与房地产绑到一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