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济南府”是怎么来的

发现|“济南府”是怎么来的

作者 | 耿仝

宋政和六年(1116年)齐州升为济南府,属京东东路,设治所于历城,此为府治之始。宋代所置的济南府,确立了明清以来济南的行政级别及城市格局,城市由此扩大、繁荣。

“府”的设立源自于唐。唐代建立伊始,“时天下未定,凡边要之州,皆置总管府,以统数州之兵”。唐代,除沿边重镇所置都护府外,内地置府可分两类:一为京都及行在所设之府,如玄宗开元元年(713年)置雍州为京兆府、洛州为河南府。一为国内冲要之地所置总管府,后改称都督府,济南在唐代就曾有过齐州总管府、齐州都督府。唐武德七年(627年)改总管府为都督府,兼理军民,分辖国内各州,惟畿内诸州不隶。唐代这两种形式的府在宋代逐渐合一,演化成为地方常设机关。

北宋初年,济南为齐州。北宋时的地方行政区划基本是两级制,即府、州、军、监为一级,县为一级。府、州、军、监以上的“路”为监察区,不属于行政区。州虽与府同级,但其地位要略低于府。宋代的州若按官名等级有节度使、防御使、团练使、刺史四级。齐州的地位,《宋会要》记载:“齐州,国朝初为防御州。”按北宋定制,州升府必先升节度,未有称府不为节度者,故齐州是不能升为府的。直到治平二年(1065年),齐州成为兴德军节度,济南才有了升府的可能。“军”是宋代府、州、军、监一级的行政区划,领一州或一县。

发现|“济南府”是怎么来的

刻有“兴德军”字样的石碑

兴德军的设置并非偶然,与北宋第五位皇帝英宗继承大统前领齐州防御使有直接关系。北宋第四位皇帝仁宗赵祯的儿子杨王赵昉、雍王赵昕、荆王赵曦都是早年夭折,于是将濮王赵允让的十三子、太宗赵炅的曾孙赵宗实过继给仁宗为嗣。嘉祐七年(1062年)农历八月初四立赵宗实为皇子,初九改名为赵曙。九月封赵曙为齐州防御使、巨鹿郡公。嘉祐八年(1063年)农历三月仁宗逝世,四月赵曙继皇帝位,是为英宗。因为英宗赵曙入继大统前是齐州防御使,所以齐州变成了潜藩之地。按照宋代定制,“潜藩皆升为节镇,建军、府名”,新升藩镇多是如此。故治平二年(1065年)十一月英宗册立皇后之时,一并将潜藩齐州升格为兴德军节度。

发现|“济南府”是怎么来的

宋英宗赵曙,曾任齐州防御使

此时的济南,不仅称兴德军节度、齐州,同时还保留了济南郡的称呼,顾祖禹所著的《二十一史方舆纪要》里便记有:“宋因之亦曰济南郡兴德军节度”之语。在宋代,每州同时还存在一个郡名,没有郡名的州很少。不过宋代的“郡”主要是供王公封号之用,并没有行政编制。

宋政和六年(1116年),因齐州属兴德军节制,齐州才有资格直接升为济南府。北宋一朝,凡国都、陪都及皇帝诞生、居住、任职过的地方,以及地位重要的州,最终都会改置为府。比如,宋太祖以归德军节度使创业,升宋州为归德府,后为应天府;太宗以晋王即位,升并州为太原府等等,皆因潜藩拥戏之地故耳。

发现|“济南府”是怎么来的

宋代设置济南府后,拆除了历下古城的旧城墙,将郛郭改筑为城墙,城区面积才得以扩展。此后,除元代为济南路外,金、明、清三朝都设有济南府。民国二年(1913年),民国政府废除府州建制改设“道”,废除济南府,将原清代济南府所属济东泰武临道改为岱北道。民国三年(1914年),改岱北道为济南道。民国十八年(1929年),正式设立济南市。至此,存在了800多年的济南府彻底废去,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区划中的济南市。

发现|“济南府”是怎么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