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斧声烛影”那一夜到底发生了什么?

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在公元960年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做了17年皇帝,到公元976年的时候驾崩,因为赵匡胤的身体一向很好,所以他的死非常突然。现在有人不常说一句话嘛,叫“字越少、事越大”。在元朝末年脱脱主持编纂的《宋史》里边压根儿就没有赵匡胤死亡的明确记载,《宋史·太祖本纪》里就写了两句话:

“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受命杜太后,传位太宗。”皇上怎么死的,这历来在史书里都是大事儿,偏偏到了赵匡胤这,还是一个开国的皇帝,居然语焉不详,实在是让人奇怪。

“斧声烛影”那一夜到底发生了什么?

“杯酒释兵权”的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

正史里没有,我们只能从其他史料中寻找答案了。赵匡胤死了43年之后,我们大家非常熟悉的,小时候砸过缸的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出生了。司马光曾经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这本书和汉朝司马迁的《史记》不一样了,《史记》是纪传体,按人头来写,《资治通鉴》是按年份写的,这样就避免了写人物的时候,不同的人物经历过相同事件的那种重复。

好了,背景介绍到这,司马光这辈子可写了好多书,其中有一本叫《湘山野录》,开宝九年农历十月,就是公元976年赵匡胤驾崩当天,天特别冷,那一年的雪比往年来的早一些,在汴京,也就是河南开封,公历11月就开始下雪是非常少见的。这一天,宋太祖赵匡胤把他的弟弟晋王赵光义叫进了寝宫,而且把所有人都喊走了,只留下他们两人自酌自饮。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到了半夜的时候,赵匡胤也不知道是喝多了还是怎么了,走到大殿外边,拿着玉做的斧头刺雪玩,那时候雪已经有几寸深了,别人都离得远啊,别的话没听清,就听见这么一句,赵匡胤自己在那叨咕:“太容易了,真是太容易了。”这天晚上,赵光义可能也是喝多了,就没走,在皇帝的禁宫睡了一晚上。第二天天快亮的时候,禁宫里突然传出宋太祖赵匡胤驾崩的消息。赵光义按大哥的遗诏,在灵柩前即皇帝位,也就是后来的宋太宗。

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烛光斧影”的故事,是不是感觉听了以后更糊涂了。其实无论是历史记载还是从后来赵光义的种种行为来看,这事绝对不是这么简单,里面大有蹊跷。

“斧声烛影”那一夜到底发生了什么?

宋太宗赵光义

我们再来看另外一本书,是元朝徐大焯写的,叫《烬余录》。后来张爱玲也写过一本长篇散文集,也叫这个名字。当然,徐大焯的这本书经过了北宋、南宋,距离赵匡胤的死亡差不多有三百年了,可能里边加了一些杜撰或者江湖传闻的内容,但不管怎么说,也是对“烛光斧影”的一种解释。这本书怎么说的呢?说宋太宗赵光义这个人非常好色,特别喜欢已经归降的后蜀主孟昶的妃子花蕊夫人费氏。后蜀主孟昶被从四川俘虏到汴京之后的半个月就被赵光义给毒死了。这个花蕊夫人非常思念孟昶,怎么办呢?那时候没有照相机,就凭自己的记忆画了一幅孟昶的画像,刚画好,就被赵光义发现了。赵光义就问,你画的是谁?花蕊夫人反应非常快,她不敢说这画的是我老公,急中生智,告诉赵光义,这是送子的神仙,姓张。后来以讹传讹,就有了“送子张仙”的传说。

“斧声烛影”那一夜到底发生了什么?

影视作品中的花蕊夫人和后蜀主孟昶

花蕊夫人因为长得太漂亮了,被宋太祖赵匡胤相中了,硬从赵光义手里要走,纳为自己的妃子了。你说这种情况赵光义能不怀恨在心吗?等到“烛光斧影”那一天,正好是赵匡胤因病卧床,深更半夜时,赵光义来看望他大哥,一看皇上都这样了,起床都起不来了,于是赵光义的贼心贼胆就都有了,趁机调戏花蕊夫人。这两人闹得动静太大了,赵匡胤在昏昏沉沉中就醒过来了,一看这种情况,手边没啥兵器啊,抄起装饰用的玉斧就砍赵光义。赵光义此刻吓得要死啊,可他最后一看,大哥是病体虚弱,体力不支,身边还没别人。“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啊,这要是到了第二天白天,赵匡胤喊来别人一传圣旨,自己非死不可啊。算了,今天就是今天了,一使劲就把大哥给弄死了。然后回到自己的府中。第二天早早地跑到皇宫继了皇帝位。

还有一种说法,也是司马光写的一本书,叫《涑水纪闻》,这里边压根就没提“烛光斧影”的事,说赵匡胤死的那天,皇后就想把四儿子赵德芳喊来,这个赵德芳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八王爷”。皇后让谁去喊的呢?这个人是太监,官名是内侍都知,叫王继隆。这王继隆不地道,太后让你喊太子,你去喊就得了呗,不,他有自己的主意,他直接把晋王赵光义给喊来了。赵光义刚开始还不敢去,告诉太监王继隆,你先回去,我得和家里人研究研究。王继隆说,你还研究啥啊?再耽误一会儿,这个皇位可就是别人的了!赵光义这才下定决心,和王继隆俩人顶风冒雪走进了皇宫。这时候赵匡胤早已经不行了,皇后在宫里听见脚步声,就问:是德芳我儿子来了吗?王继隆回答:是晋王到了。皇后一听马上明白了,一边哭一边对赵光义说:我们孤儿寡母的命,就在你手里啦。赵光义这时候也哭了,对灯发誓说:我们共富贵,嫂子你不要担心。

其实民间还有一种说法,赵匡胤、赵光义和赵廷美本来是哥仨,他们的老母亲就和他们说,赵匡胤之所以能从后周恭帝柴宗训手里把江山夺过来,就是欺负老柴家孤儿寡母,皇上年龄小,所以赵匡胤能顺利夺权。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再次发生,咋办呢?你们哥仨轮流做皇帝,老大赵匡胤死了,老二做,老二赵光义死了,老三做,然后再把皇位传给老大赵匡胤的儿子,以此类推,这不就杜绝了出现小皇帝的可能了嘛。可是赵光义没管他妈的吩咐,他就准备死了之后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赵廷美着急啊,就准备抢班夺权,没想到事情败露,被赵光义借机给贬为魏王,后来又贬为涪陵县公,再后来给安排住到湖北省房县去了,结果赵廷美是忧愤成疾,38岁年纪轻轻就死了,比二哥赵光义早死了13年。

“斧声烛影”那一夜到底发生了什么?

魏王赵廷美

好了,我们来总结一下,赵光义夺权的可能性大不大呢?阿琦认为非常大!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看看赵匡胤四个儿子的结局就能大概猜到一二了。长子赵德秀、三子赵德林、四子赵德芳都是早早就死了。其中赵德芳只活了22岁,所以后来《三侠五义》《杨家将》里边说手拿金锏可以上打君王不正、下打奸臣不忠的八王爷赵德芳完全是不存在的,因为那时候他早就死了。赵匡胤还有一个二儿子叫赵德昭,也只活了28岁,是因为被赵光义骂了一顿以后,一气之下自杀的。所以说,赵匡胤四个儿子,没有一个活过30岁的,这事不能不让人感到诧异。

再有一个例子比较“唯心”,就是老百姓常说的“报应”,北宋包括赵光义和他的子孙在内,加上南宋开国皇帝宋高宗赵构,一共是9个皇帝。到了赵构那,没有生育能力,只能从赵匡胤的子孙中挑出合适的人选来当皇帝,于是从宋孝宗赵昚到亡国皇帝赵昺,加上赵匡胤本人,也是9个皇帝。从人数上来看,赵匡胤和赵光义哥俩加上他们的后人,在当皇帝这件事上一比一打平了。

“斧声烛影”那一夜到底发生了什么?

斧声烛影的当晚到底发生了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