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七)商品與貨幣

第七節商品與貨幣

一、商品

1.商品的二因素

為交換而生產的勞動產品叫商品。商品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二因素或稱兩種屬性, 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體。

2.體現在商品中的勞動二重性

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產商品的勞動的二重性決定的。生產商品的勞動具有二重性,即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兩種屬性,它是同一勞動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 具體勞動是在一定的具體形式下進行的勞動, 它是指特殊的有一定的生產目的、工具、勞動對象、勞動方法和勞動結果的有用勞動。具體勞動創造使用價值,反映人與自然的關係。抽象勞動是撇開勞動具體形式的、無差別的一般人類勞動, 即人的腦力、體力等在生產過程中的消耗。抽象勞動形成商品的價值,它體現著商品生產者之間的經濟關係。

3.商品的價值量

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商品中所耗費的勞動量決定的,面勞動量是用勞動時間來街量的。街量商品價值量的勞動時間不是個別勞動時間,而是生產這種商品的社會必 要勞動時間。

二、貨幣

1.貨幣的本質

貨幣是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它同其他商品一樣,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但作為一般等價物,它直接體現社會勞動,專門用來表現其他一切商品的價值, 是財富的一般代表, 所以又是同其他商品相區別的一種特殊商品。貨幣體現的是商品生產者之間的經濟關係。

2.貨幣的職能

貨幣有五種職能,即價值尺度、流通手段、貯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貨幣。其中,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貨幣的兩種基本職能。

(1)價值尺度是指貨幣充當衡量其他一切商品價值人大小的尺度。

(2)流通手段又叫購買手段,是指貨幣充當商品交換的媒介。以貨幣為媒介的商品交換就是商品流通。執行流通手段的貨幣,必須是現實的貨幣。

(3)貯藏手段是指貨幣作為社會財富的代表,有退出流通,貯藏起來的職能。

(4)支付手段是指貨幣用來清償債務或支付賦稅、租金、工資等的職能。支付手段是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同賒賬買賣聯繫在一起的。

(5)世界貨幣是指貨幣在國際市場上作為一般等價物的職能。只有黃金、白銀等有價值的貨幣商品,才能充當世界貨幣。

3.貨幣流通規律

-定時期內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取決於三個因素,即進入流通的商品數量(待售商品數量)、商品價格水平和貨幣流通速度。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一定時期內流通中所需的貨幣量=商品價格總額/貨幣的流通速度(次數)

從公式中可以看出,一定時期內流通中所需的貨幣量與商品價格總額成正比,與貨幣流通速度成反比。

4.價值規律的內容

價值規律是商品經濟的基本規律,這一規律的基本內容和客觀要求是: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交換以價值為基礎,遵循等價交換的原則。價值規律的作用是通過價格圍繞價值的上下波動來實現的。

在商品經濟中,價值規律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1)自發調節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社會生產各個部門之間的分配,即資源的配置。(2)刺激生產技術的改進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

(3)造成商品生產者兩極分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