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古巴导弹危机”为什么能让苏联在最终妥协?

清風拂栁

“古巴导弹危机”的最终解决是双方妥协的结果。苏联提出撤走导弹和部队的前提一个是美国保证不入侵古巴,另一个是撤走部署在土耳其的导弹。其实从美国角度分析,实际上美国部署

在土耳其的射程有限的老式“朱庇特”弹道导弹已过时,肯尼迪早想把它们撤出来。从苏联来看,当时赫鲁晓夫真的敢挑起美苏之间的战争吗,未必,苏联不断在古巴搞动作,升级“古巴导弹危机”从是想在局势紧张之际把古巴导弹基地“卖”个好价钱,因为赫鲁晓夫知道就算真打起来,苏联相当于远洋海战,而不是占优势的欧洲战场。

“古巴导弹危机”使美苏各自得罪了自己的小弟。美国从土耳其撤出导弹,从后来的影响看,导致了美土之间的信任危机,土耳其开始逐步调整对美政策,不允许美国将驻土美军基地用于非北约事务。如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不允许美国用驻土基地为以色列提供加油和后勤补给,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再次不许美军使用驻土基地支援以色列。从苏联来看,老卡当时就骂苏联软弱,在之后的古巴发展中,虽然美国没有入侵,但是经济封锁也使古巴积贫积弱。


国家人文历史

一方面美国强大的军事实力对苏联形成了巨大的威慑,苏联要想攻击美国本土主要靠远程导弹,核潜艇发射导弹,基本没有战略轰炸机可直飞美国本土。美国依靠众多的海外军事基地驻扎的轰炸机可直接对苏联本土投弹,加上海外的航母战斗群,核潜艇,攻击力远在苏联之上。肯尼迪宣称:一旦爆发核战,第一波攻击,苏联五十个重点城市每个投放两枚氢弹。这不是恐吓,当时的轰炸机都在天上待命。回头再谈谈赫鲁晓夫,这个老头是个好人,我发自内心的觉得他是个可爱的人!他没有情绪失控,没有意气用事。在古巴危机前,他访问了美国,深入到美国底层工人中间了解生活,还送了美国工人一块手表,他还到好莱坞参观,与演员们交流,甚至开玩笑!媒体大肆宣传,他一度成了明星。美国人对他的感觉非常不错!也许在纠结要不要扔核弹那一刹那,他想到了送手表的那个美国哥们,或许又想到了和他聊天的好莱坞女星,又或许想到了给他献花的小女孩……。换作别人,打可能更容易。所以,只有交流,交往,交融才能避免隔阂,避免误判,避免战争。在朝核阴云的当下,我对金三胖没有信心,还是那句话,不打比打难下决定。或许我们该对赫鲁晓夫说一句:谢谢!尽管是迟到的感谢。


说点旁啥

上世纪六十年代,美苏争霸日趋激烈,两大阵营的战略对抗也随之升级。美国加紧了对苏联的战略封锁和包围,以此来遏制苏联的发展。由于美国的压力和被迫,从而也刺激了苏联的敏感神经。为了反击美国达到战略平衡,苏联在号称美国后院的古巴部署了导弹。此举在当时引发了美国乃至全球的恐慌。同时美国开始向苏联方面疯狂施压,警告苏联不要玩火,立即撤走部署的导弹。刚开始苏联态度强硬,绝不同意撤出导弹。但随着事态的近一步发展,苏联最终选择了妥协。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强硬的苏联低头认输了呢?

首先,进入六十年代后,尽管苏联一直和美国在不断叫板,但苏联在战略上明显处于守势弱于美国。而当时美国在经济军事方面,对苏联有压倒性的优势。同时在战略核力量方面,美国更是占据绝对优势。再加上美国的军事基地遍布欧亚,可以全方位对苏联进行打击,如果引发全面战争包括核战争,苏联将会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其次,虽然美国在某些时候也很忌惮苏联,但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也刺痛了美国的神经,触碰了美国的底线。随之美国摆出了一副鱼死网破的架势,决定与苏联一绝雌雄。狭路相逢勇者胜,苏联迫于美国的压力,最终认输。

再次,美国对苏联一边态度强硬施加压力,一边又通过外交手段消除苏联的愤怒,美国也不想真的惹怒苏联,这样对双方谁都没有好处。这种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是双方都有利,这样做也给了苏联一个回旋余地和台阶。骑虎难下的苏联通过外交斡旋,最终选择了服输和妥协!


清風拂栁

最近因为叙利亚的问题,美国和俄罗斯的关系再次变得紧张。

两个大国之间的博弈,往往影响的不止是一个地区,而是整个世界的局势。

万幸,战争的波及面并没有扩大,但对于叙利亚的人民来说,已然是经历劫难。

生活在和平地区的人,丝毫无法体会叙利亚人民那种绝望和困苦。

而在56年前,地球差点就爆发了一场灭绝人类的危机。

一群“猪队友”引起的摩擦

故事要从1961年说起,这一年的4月17日,1500多名流亡在美国的古巴人,经过美国中央情报局的训练,企图去推翻卡斯特罗的政权。

这件事就是“猪湾事件”,仅仅72小时,这支雇佣军就被古巴政府军击溃,90人丧生,1000多人被捕。

这件事造成的后果非常严重,美国总统肯尼迪大丢颜面,同时原先和美国关系还算不错的古巴政府,非常愤怒。

古巴开始转向美国的最大对手——苏联的怀抱。

我们先来看看古巴的地理位置,紧挨着美国,是关键的区域。

所以当看到古巴倒戈到自己这边时,苏联觉得机会来了。

当时的苏联,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而美国则拥有最强大的海军和空军。

在核武器的对比上,苏联的洲际导弹相当于美国的八分之一,但两家人的核武器,足以炸平地球。

1961年,美国在意大利和土耳其部署了导弹基地,加上在联邦德国的导弹基地,苏联所有的工业中心,都处于美国的核弹打击范围之内。

摧毁苏联就是美国人喝杯茶的时间。所以苏联一直在寻找扭转劣势的机会,也就在这个时候,美国人把古巴送进了苏联人的怀抱。

怎么利用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呢?

赫鲁晓夫通过“猪湾事件”,已认定肯尼迪是一个“胆小懦弱”的人。

所以他做出了一个异常大胆的决定:在古巴部署60枚左右的中程核导弹,把毁灭美国也变成喝一口伏特加的事。

秘密部署核导弹

在美国眼皮底下部署导弹,哪有那么容易?

苏联选择了欺骗美国,在所有公开场合,坚决否认古巴拥有任何进攻武器。

事实上,1962年7月,苏联就把货船改造,将几十枚导弹装进集装箱运往古巴,还有一大批技术人员,也陆续前往古巴。

这些核导弹的威力有多大?每一枚的威力,相当于美国投在日本广岛原子弹的20倍。

然而,纸是包不住火的。

1962年10月,两架美国侦察机,在古巴上空,拍下大量图片。

这下捅了篓子!照片里显示出了导弹发射台。

飞机拍摄的图片

10月16日,这份情报出现在了肯尼迪的办公桌上,肯尼迪又惊又怒。

他没想到苏联人竟然敢在美国眼皮底下部署可以摧毁美国的核导弹。

很快美国国家安全会议召开,会议上大家意见不同,有人主张入侵古巴,有人倾向对核基地进行无预警打击。

而肯尼迪最终决定:先外交,再动武。

较量开始

美苏第一回合较量,肯尼迪在白宫约见了苏联的外长。

在两个多小时的谈话中,肯尼迪不断强调美国不能容忍不把拥有进攻性武器,却没有提苏联部署核导弹的事。

而外长根据肯尼迪的反应,汇报给克里姆林宫:美国人没有什么反应。

第一回合没结果,第二回合随即开始。

10月22日上午,苏联驻美大使收到一封急电,要求在下午6点,赶到华盛顿跟美国务卿进行会面。

下午的会面如期而至,美国国务卿告诉苏联大使,美国总统肯尼迪将在一小时后发表全美讲话,还给了一封肯尼迪写给赫鲁晓夫的信。

大使连忙赶回大使馆,第一时间向克里姆林宫汇报。

苏联那边也乱做一团,难道肯尼迪要动真格了?

晚上7点,肯尼迪全国电视讲话开始,肯尼迪等于向全世界宣告,苏联在古巴部署了导弹,这是美国不能容忍的。

肯尼迪电视讲话

肯尼迪还表示,将对古巴施行隔离,要求所有携带武器进入古巴的船只,调头离开。

电视讲话过后,美国进入三级战备状态:183架携带核弹的B-47轰炸机,疏散到美国33个机场;66架携带核弹的B-52轰炸机升空待命;22架携带对空导弹的截击机升空待命。

如果美国动手,苏联将进行最激烈的回击!

与此同时,肯尼迪的弟弟罗伯特·肯尼迪,私下里与苏联大使多勃雷宁接触。

小肯尼迪提出:禁行令生效后,苏联的船只如果继续前进,美国军舰真的会开火的。

多勃雷宁回答:那就是战争。

命运堵住升级

10月24日,一场以整个地球命运为赌注的豪赌,拉开序幕。

美国的战备状态升为二级:1436架美军轰炸机,145枚洲际弹道导弹进入警戒状态,25万美国军队在佛罗里达集结,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最庞大的登陆部队。

全世界各地的美军基地均进入戒备状态,在68个空军中队和8艘航空母舰的护卫下,从佛罗里达到波多黎各布成了一个弧形,封锁了古巴海域。

24日上午,苏联的18艘货船,在美国的“隔离圈”外围,汇合了6艘苏联潜艇,开始向“隔离圈”逼近,随后,停泊在了“隔离圈”外。

全世界的目光,都聚集在了这些苏联的货船上,在经历了一段令人紧张得窒息的僵持后,几艘苏联的货船,开始调头返航。

10月25日,让人没有想到的是,有一艘苏联的货船,依旧闯进了“隔离圈”。

这艘货船,没有挂苏联国旗,但是是苏联的船只无疑。

当货船逼近“隔离圈”的时候,所有人的心都吊到了嗓子眼。

但那一刻,美军的战舰,并没有开火。

所有人的心,又放了下来。

但美国军舰还是拦截下了货船,宣布要检查船舱内的货物。

有意思的是,说是要“检查”,但美军并没有登上货船,而是听船长承诺没有武器后,就离开了。

后来分析,是肯尼迪希望给苏联一个善意的信号,美国人退了一步。

10月26日,这次,战场移到了联合国。

在联合国大会上,美国驻联合国代表斯蒂文森向全世界各国的代表,展示了U2飞机拍摄的放大后的照片,然后公开质问苏联代表左林:是否承认苏联在古巴部署了中程弹道导弹?

左林沉默,假装在等耳麦中的翻译。

斯蒂文森继续追问,左林索性摘下了眼镜,有些尴尬地笑了起来,紧接着,会场上也爆发了笑声。

斯蒂文森自己也笑了起来,双方看上去还挺友好的。

10月27日,那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六”,那一天,可能是人类距离灭绝最近的一天。

那天上午,苏联B-59号潜艇正在古巴海域潜航时,忽然遭到了美国“比勒号”驱逐舰的袭击。

“比勒号”驱逐舰不知道的是,这艘苏联潜艇,携带着装有核弹头的鱼雷。

一颗颗深水炸弹扔下去后,B-59号潜艇被气浪掀得东倒西歪,潜艇内的苏联水兵慌作一团,当时他们只有一个念头:战争已经开始了!

于是,水兵们第一个想到的,是向“比勒号”驱逐舰发射带有核弹头的鱼雷。

按照当时苏联潜艇上的规定,发射核鱼雷,由三个长官一致同意即可。

战争的硝烟已经让士兵绷紧了神经,好在,当时的三个苏联人里,有一个人说了“NO”。

一场危机过去了,另一场危机接踵而来。

就在B-59号潜艇差点释放出核鱼雷的那天上午,美国的一架U2高空侦察机,在古巴的上空,被地面防空部队发射的导弹击落,飞行员当场死亡。

飞机被击落,飞行员死亡,这已经是战争行为。

当时的白宫最高层会议室里,也已经吵成一团。

美国军方主张,立即还击,首先用战略轰炸机和导弹轰击古巴的基地。

肯尼迪思考了良久,痛苦地说了一句话:“我不关心第一步该怎么做,而是双方升级到第四、第五步的时候,我怕人类已经没有人去做第六步了。”

硝烟散去

于是,美国政府放出风声:击落U2飞机的导弹部队,是古巴军队。

而苏联政府很快接过了这个球,也说是古巴的导弹部队干的,这次导弹是一个意外行为。

同时,肯尼迪给赫鲁晓夫回了一封信。

10月26日赫鲁晓夫给肯尼迪写过第一封信,他向肯尼迪表示,不要把局势弄得不可收拾,只要美国做出不入侵古巴,苏联就撤回导弹。

但就在10月27日这天,赫鲁晓夫又给肯尼迪发了第二封信,表示除非美国撤销在土耳其布置的导弹,苏联才撤回古巴的导弹。

两封前后要求不一致的信,暴露了克里姆林宫也已经陷入了混乱。

最终,肯尼迪决定只回复赫鲁晓夫的第一封信:愿意接受赫鲁晓夫的提议,只要苏联撤销导弹,美国就解除“隔离”,保证不入侵古巴,也不允许别人入侵。

10月28日,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对抗,苏联人先让了一着。

那一天,全世界的人从来没有那么渴望听到一个广播电台的播音。

那是莫斯科电台,广播了苏联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对美国总统肯尼迪的回信,表示将所有核弹拆卸,并运回国内。

之后,在美国军队的全程监督下,苏联将在古巴部署的导弹,全部拆运回国。

在“古巴导弹危机”结束后的四个月,美国悄悄拆除了在土耳其部署的导弹。

这是当初赫鲁晓夫与肯尼迪达成的秘密协定,美国只做不说。

这场危机,美国赢了面子,苏联其实也没输里子。

在那一刻,全世界也有很多人并不知道,终于躲过了一场足以让我们灭绝的核战争。

赫鲁晓夫和肯尼迪

保持清醒是真正的成熟

现在回过头来看这场危机,我们确实要感激当时两位大国首脑,肯尼迪和赫鲁晓夫。

两个人当时承受的压力之大,常人难以想象。

发射核武器只是一个按钮的事情,但冷静做出选择却是要经过谨慎思考。

在避免核毁灭的问题上,当时的美国和苏联都具有共同的人道主义。

国家和国家之间有利益争夺和纠纷,但上升到人类命运的问题上,领导人都是清醒的。

这种清醒,是人民的幸运,也是全人类的幸运。


林达LD

古巴导弹危机中美苏两国的表现要从两国的核力量和海空力量对比进行分析。在核力量方面,虽然苏联人率先开发出了洲际弹道导弹R-7,但是由于其较为原始的技术基础(导弹体积过大而不得不采用地面发射台发射方式,液体燃料需要发射前加注且不可储存,而且加注时间漫长,这导致了导弹的反应速度极慢,同时加注燃料之后如果取消发射命令则又需要将燃料排出)导致其仅在理论上具有战斗力,在实战中几乎没有太大的实际作用,而且更严重的是数量远远没有到能够实现有效威慑美国的地步。

苏联的洲际导弹对美国构成有效威慑要到六十年代中期,在古巴导弹危机期间显然中短程导弹和战略轰炸机是更为有效的核打击手段,相比之下美国的战略轰炸机机队显然在数量和质量上要好于苏联而且可以在靠近苏联的机场直接起飞进行打击,在土耳其也部署有短程导弹,总的来看苏联在核军备竞赛中处于劣势,而这事实上也是古巴导弹危机的一个诱因。

而从结果来看,苏联撤出了位于古巴的导弹和轰炸机,对于苏联人而言虽然在面子上吃了亏但在实质上并不能说有太大的损失。如果真为了一个小小的古巴而和美国进行核大战对苏联而言反而是极为得不偿失的,选择妥协是基于当时苏联自身的实力和处境,而且也换来了美国撤出部署在土耳其的导弹,结果总体来说是可以接受的。


川陀太空

这个问题其实本身就有问题,妥协的并不单单是苏联,还有美国啊,从土耳其撤走能攻击苏联本土的导弹就是美国人妥协的条件,而美国在土耳其部署导弹正是促使赫鲁晓夫决心往古巴部署导弹的最直接原因。双方达成互相能接受的妥协方案,各退一步,解决问题,不是很正常的事吗,可以说古巴导弹危机里,苏联是丢了面子,得了里子,其实还是很划算的,因为美国在大西洋里掌握制海权,他们不需要苏联同意就可以一直保持在土耳其的军事存在,但只要美国不乐意,至少在上世纪六十年代里,苏联是根本不可能在古巴长期维持军事存在的,古巴导弹危机期间美军舰队封锁加勒比海就是最好的证明。


守望莱茵109333626

一个博弈的问题,简答一下。筹码,美国军事占优,;目的,苏联在古巴布置核武器,是为了牵制美国,不是打核战争,美国则是必把核武器赶出古巴;可能的选项,第一,美国退让,美国筹码占优的情况下绝不可能;第二,核战争,双方都不愿意,苏联更害怕;第三,双方对峙或有限战争,结果不可控,苏联更耗不起,要么苏联溃败,要么核战争;第四,苏联退让,换取美国撤出欧洲的中程导弹。第四对苏联最优。


孙班

苏联最后时刻在美国设置的防线前面掉头,开回来其实是基于双方达成的协议的。苏联撤走古巴的导弹因为美国人同意了苏联提出的美国承诺不入侵古巴的要求,而且美国撤出布置在土耳其的丘比特导弹。当年十一月底,美国宣布结束对古巴的隔离。

之所以会给人肯尼迪强硬,赫鲁晓夫怂了的印象,一个原因是当时的谈判是私下进行的,大家不知道。再有一个就是美国撤土耳其的导弹这个是之前没宣布,就是莫斯科电台对苏联人自己当时也没说。到了第二年,就是63年的四月吧,撤的。因为当时美国人说,这个丘比特导弹不是我们自己的,是北约的,所以我要是现在公开说撤不好,别人会有意见。你给我点时间,回头我找个机会跟北约说给它撤了。

从最后的结果来说,这可以看作是一个双赢的结局。


金戈铁马

苏联最终选择妥协的原因还是自身的实力不济,当时苏联能够威胁美国的核武器只有几十枚洲际导弹,而且当时洲际导弹的可靠性和命中精度都不是很高。而美国部署的核武器由于有大量的海外基地,几乎都可以对苏联构成威胁,在二战中救了苏联的巨大战略纵深在导弹面前几乎失效了。

同时,当时的苏联海军无法完成突破美国海军对古巴的封锁,苏联海军的潜艇几乎都被美军从海里赶了出来,浮到了水面,在古巴的苏军已经是被实际上包围。

在巨大的劣势下,赫鲁晓夫被迫选择退却,条件是美国不得入侵古巴,同时美国拆除在土耳其的导弹,美国见好就收,这样古巴导弹危机结束。


有痰

看看美国电影(惊爆十三天)就知道当时有多么的危机,全球都被绑架在这两个超级大国手里!最后苏联妥协了,苏联当时知道美国准备死磕到底(准备与苏联打一场核战争),战略导弹.战略核潜艇全部待命发射,战略核轰炸机保持循环每五分钟起飞一架,美国两栖舰艇,航母都在往苏联方向集结……按照当时的海空力量美国都占优势,唯一让美国忌惮就是苏联的杀手锏战略火箭力量和核潜艇!双方都知道开打就等于全球毁灭,加上世界其他国家的劝和促谈谢天谢地终于化解了危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