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中科院院士來京掛職!

昔日學界翹楚,如今有了新職務。

本月底,本市副局級領導崗位將補進多位高層次黨外代表人士。他們中,有中科院院士倪晉仁、方復全,長江學者鄧旭亮、杜修力,其中,方復全系中科院院士與長江學者“雙肩挑”。這是

識政君(ID:PoliticalInside) 昨天從市委組織部、市委統戰部召開的本市第四批高層次黨外代表人士掛職鍛鍊啟動會上了解到的。

兩位中科院院士來京掛職!

“院士級”副局長行將走馬上任

參與此次掛職鍛鍊的共11人,他們均為黨外人士、各領域的專家學者,將在一年時間內掛任市科委、市環保局、市住建委、市農委、市水務局、市衛計委、市質監局、市金融局、市科學技術研究院等單位的副局級領導職務。

識政君(ID:PoliticalInside)注意到,這些黨外高層次人士掛職的政府部門大多與自己從事領域相關。比如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倪晉仁掛職任市環保局副局長,長江學者、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副院長鄧旭亮掛職任市衛計委副主任,汪鵬飛掛職任市科委副主任,龔元石掛職任市農委副主任,安雪暉掛職任市水務局副局長。此外,姚衛海掛職任市科學技術研究院副院長,長江學者、北京工業大學副校長

杜修力掛職任市住建委副主任,冼海珍掛職任市質監局副局長。

市委統戰部介紹,與前三批每批均為8人不同,此次規模適度增加為11人。他們全部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具有博士研究生學歷的10名。

引進學者入列局級領導已成“慣例”

北京市首批高層次黨外代表人士掛職鍛鍊啟動於2011年,武維華、李稻葵、鄭功成等著名專家學者都參加了那次掛職。此後,包括知名文化學者、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現已擔任西湖大學首任校長的施一公都曾來京掛職一年。

溫室裡長不出參天大樹。只有當才氣接上地氣,人才方能成長得更快更好。高學歷學者到政府部門掛職並不鮮見,但頻頻“鎖定”中科院院士、長江學者,實屬罕見。而且,拋開專家學者身份,他們不少人都具備一定參政議政經歷,本批掛職人員中,就有全國人大代表1名,全國政協委員3名。

市委統戰部介紹,此次實踐鍛鍊將為黨外人士進一步積累行政管理和組織領導經驗,增強解決實際複雜問題的能力,提高參政議政水平。

兩位中科院院士來京掛職!

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齊靜表示,高層次黨外代表人士掛職鍛鍊是市委聚焦黨外“關鍵少數”,發現培養高層次黨外代表人士的一種實踐鍛鍊模式。前三批已參與鍛鍊的24人中,在今年年初全國人大政協換屆中,有22人成為全國人大代表或全國政協委員。其中,1人當選黨派中央主席、全國人大副委員長,4人當選黨派中央副主席,2人當選黨派市委主委,2人任高校校長,1人任科研機構正職。

據瞭解,掛職規模今後還將逐步擴大。

新晉“局座”有話要說

本批掛職幹部中,張連起系無黨派人士,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瑞華會計師事務所管理合夥人,掛職任市金融局副局長。他說,黨外代表人士掛職鍛鍊的方式印證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深刻內涵與豐富意蘊,印證了統一戰線這一重要法寶的深厚基礎與持久力量。

慄崢是此次掛職幹部中最年輕的一位,標準的75後。系中國政法大學科研處處長、國家法治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學者,先後獲

法學、哲學、文學3個博士學位

他將掛職鍛鍊看作是打通理論與實踐“任督二脈”的一次絕佳機會。他說

“黨外幹部通過掛職鍛鍊才能夠更好地參政議政,因為參政議政的基礎是入政、熟政,服務北京的前提是“懂”北京,如果不一頭扎進新時代首都建設實踐之中,就既沒有發言權,更沒有話語權。不接地氣的才氣就是傲氣,缺乏對策的決策就是下策。這次掛職鍛鍊實現了跨領域交叉、跨區域融合、跨部門對話,讓我們不僅懂得理論上的‘風花雪月’,更知曉實務上的‘柴米油鹽’。

【知多一點】

識政君(ID:PoliticalInside)瞭解到,前三批掛職鍛鍊的24人中,有8名院士、12名“長江學者”。如果算上本屆,院士數量將突破兩位數,達到10名,“長江學者”則為15名。

根據黨外代表人士成長特點和履職經歷,市委組織部、市委統戰部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為黨外人才有針對性的安排掛職崗位、制定個性化的培養方案。目前已形成

三種掛職模式——從培養高素質複合型黨外人才的高層掛職,到服務首都改革發展的項目掛職,再到加強黨外幹部隊伍建設的中青年骨幹掛職。各具特色、各有針對。

撰文 | 陳濤 攝影 | 呂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