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將蕊官給寶釵,藕官給黛玉有什麼深層用意嗎?

君箋雅侃紅樓


人的情感之間都是相似的,愛與不愛,愛與被愛,不愛。說蕊官,藕官,菂官喻寶黛釵。她們的情感經歷與寶黛釵經歷有相似之處。不止寶黛釵,世界上多少人有此相似之處。

蕊官,聽其名只有詩句蕊寒香冷蝶難來。蕊官給了寶釵,寶釵吃冷香丸,降內心火熱的愛情情感。為守傳統之道壓抑人本身心性情,受封建禮教的害處之深。不會主動表白,示愛。在情感上冷淡。以蕊官給寶釵有詩句蕊寒香冷喻寶釵,以至幸福情感的蝴蝶不降落。她與寶玉沒有愛情。

藕官與菂官,戲中一個扮青衣,一個扮小生。假戲真做如夫妻,情感深厚。菂官死藕官又有一個搭檔蕊官,續夫妻緣斷再娶之緣。她們三個人的關係像寶黛釵。寶黛情深終成夫妻,黛玉死又續娶寶釵。這與常見認為寶玉與寶釵結婚,黛玉可能會死不大相符。

然而以寶釵黛玉吃茶來看,二人共飲一杯茶,寶釵為嗽口,喝了又吐。黛玉口渴喝了。從作者多種寫作情節上,多舉情節,與三個戲官情節相比。意思相對又相反。意寶玉與二人婚戀順序顛倒。戲官意指先黛玉後寶釵。茶戲指先寶釵後黛玉。

三個戲官的情感經歷只限於感情好的雙方,戀情上情投意合。一方死另一方又有女友。然而男人終究未娶。這兩個人誰也未娶。背後是不是寶玉對二人誰也未娶?還是娶了黛玉,她死又娶寶釵。能猜測出幾種可能。單個情節片斷不代表是寶黛釵,除非三人結局驗證有其中一種可能。三個戲官代表類似寶黛釵之類的三角戀情之人,結局多種。

寶黛釵三人關係是作者表達類似三角戀情,人生無常婚姻,再婚一類的例子。例子很多,寓意一些。三個戲官是其中一例。


圃香


謝邀!《紅樓夢》現傳世的百二十回夲,實際原作者曹雪芹,只編撰到前八十回。他對開篇安排的一些重要人物,如金陵十二釵:正冊、副冊、又副冊中一些釵的命運,從六十回起,就開始絡絡續續地為讀者展示。如:十三回,正冊中的秦可卿病逝;六十六至六十九回,副冊中的尤三姐、尤二姐先後離世;緊接著七十七回,寫又副冊中晴雯病中被攆後病亡等。其他如在七十九回,寫了薛蟠悔娶母老虎夏金桂;迎春悞嫁中山狼孫紹祖。則預示香菱和迎春二釵,也將不久離開人世。但作為作者和讀者,最要考慮和關心的,還是書中主要人物:寶玉、黛玉、寶釵三人,最後結局倒底如何?八十回前,作者有沒有予設線索或暗示?有!讀者只要細心,曹公已經多處設下了線索和伏筆。最明鮮的是第五十八"杏子陰假鳳泣虛凰……"這一回。

這一回目的具體情節:因元妃省親所需,府裡從江南招了十二個學戲的女孩子,組成了家庭小戲班。事情過去幾年,戲班已不再需用,這些孩子也慢慢長大了。經王夫人同意,準備將她們遣返原籍。但徵求個人意見後,有幾個不願離府要留下來當差。府裡只好把留下的幾個,分配到各房,作丫頭使喚。其中將正旦芳官給了寶玉;小生藕官給了黛玉;小旦蕊官給了寶釵。

開始小生藕官的搭擋不是蕊官是小旦藥官。二人假戲真做、日久生情,"倒象真的一樣兒"。中間藥官夭亡,藕官"哭的死去活來",後來補了蕊官。雖藕官與蕊官一樣"恩愛",但藕官終不忘舊情。清明節在大觀園,淚流滿面地給藥官燒紙。此事正好被寶玉撞見。寶玉不解,回去問了芳官,方知道事情的原諉。

這一重要情節的佈設,顯然是為寶、黛、釵三人最後的結局作的重要鋪墊。其中:藕官對應寶玉(出淤泥而不染,寶玉是清白的)、藥官對應黛玉(多病)、蕊官對應寶釵。予示黛玉這個病秧子(藥官),將不久淚盡夭亡。之後賈母、寶玉無奈只能聽憑"金玉姻緣",由寶玉娶寶釵(蕊官)。但寶玉 "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按開篇:假語存,真事隱。"杏子陰"使人想起蘇軾的《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天涯何處無芳草!……";"假鳳泣虛凰"是"假語存",對應的無疑是後來:寶玉哭祭夭亡的黛玉,這件真事了。


福榮


蕊官,可能和襲人有關係,而襲人又是棄舊投新、棄黛玉而投寶釵的,因而間接地蕊官和寶釵也就更接近。

那麼,蕊官和襲人的關係,怎麼說?

紅迷都知道,襲人這個丫鬟,以前伺候賈母時,名字叫“珍珠”;同時,另有抄本中顯示是“蕊珠”。為什麼襲人伺候賈母時的名字,在最早期的抄本中,有的是“珍珠”、有的是“蕊珠”呢?這裡暫且不討論為什麼賈母給她名字是“珍珠”,只討論賈母給她名字為“蕊珠”。

個人以為,這裡體現出作者的用心,他用“蕊”這個字來點明他筆下的襲人這個人物的一個本質特性是“多心”、“三心二意”。小說中寫襲人(不是原文,大意)有個性格特點是,她跟了這個主子,便一心一意地、心目中只有這個主子,跟了那個主子,便一心一意地、心目中只有那個主子。 這句話,很有意思,我認為也是典型的曹雪芹式貶損,——乍一看,簡直就是褒獎之語嘛,哪裡有貶損的意思?!跟了誰就一心一意、心目中只有誰,這不就是表揚嘛!說明作者在寫襲人忠心哪不是嗎?可是隻要你再多琢磨幾次這句話的意思,就慢慢地品出它內裡所含的貶損之意了。作者這是在說,襲人很容易見風使舵、很能放得下主人。昨天賈母是她的主子,可是一到寶玉房裡,賈母的話就全不在她心上了;而一旦她看準了王夫人姐妹和寶釵作為新的靠山、並且一橫心遞了投名狀,這就意味著今後寶玉也不在她的心上了。在那個等級社會,作為僕從、下屬,這是很令人忌諱的品性。

所以,作者寫襲人以前名叫“蕊珠”,言下之意,暗指她是個心思很活的、很懂得拜新碼頭的投機分子。

蕊官給了寶釵,總體上我理解,是譏諷那些投靠清廷的漢臣真是心思活泛哪,昨天還拜著明朝天子呢,今天面對著滿清皇帝,他們心思就全然忘了昨天了。或者,也可以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昨天還是老皇帝倚重的忠臣呢,老皇帝一死,今天就可以樂滋滋地當小皇帝的哈巴狗。

藕官給黛玉,也好聯繫。藕官哭菂官,這段“假鳳哭虛皇”的情節,說明藕官和菂官是生死相戀的,而菂官,我個人以為,就是齡官。在《紅樓夢》小說中,有好幾個女子,作者都寫她們或多或少地像黛玉,而齡官是其中最像黛玉的。藕官在大觀園裡燒紙給菂官,被負責看園子的婆子抓了個現行,是寶玉主動攬事解救了藕官。寶玉對婆子說,是他叫藕官這麼幹的,為的是給自己祛邪去病,這才嚇唬住了那婆子使她罷休。因此,這也是一段“背面敷粉”的手法,強調寶玉和黛玉之間的戀情是跨越生死的。


TeaC


謝邀!蕊官給寶釵是冷香丸配置的必須。寶釵住的是衡蕪院,周圍長的都是藥草,那是一個由花蕊製成的冷藥彈丸之地,冷宮。

黛玉是芙蓉花配藕官是留下殘荷聽雨聲藕斷絲連的必須。而芙蓉花蕊,白荷花花蕊都被寶釵吃了。她們只能是殘荷。

藕官燒紙為假鳳泣虛凰,是戲如人生。襯托寶玉和秦鍾,藕官與菂官的同性相戀對等的關係。

襲人親自倒茶給寶黛二位,有巴結討好未來的東風壓倒西風含義,寶釵不笨,有意用茶嗽口後吐出,是以為黛玉會見氣而不喝,想同時製造襲黛雙方的不快小伎倆。結果被聰明伶俐的黛玉一眼識破,沒有辜負襲人的巴結之心。


快樂人生40206654


多謝悟空之邀!要弄清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清楚他們名字的含義。他們三人的名字連在一起是一朵開放的芙蕖。芙蕖是古人專指已經開放的荷花。為什麼強調是開放的荷花呢?因為荷花在開花的同時,其果實已具備。荷花的花蕊分雄蕊和雌蕊。

雄蕊多數(可以被曬乾製作成草本茶草本茶)雌蕊離生,埋藏於倒圓錐狀海綿質花托內,花托表面具多數散生蜂窩狀孔洞,受精後逐漸膨大稱為蓮蓬,每一孔洞內生一小堅果,我們稱蓮子,古人稱菂。菂和蕊都是荷花之蕊,其中,菂是荷花的雌蕊,也是荷花之果。藕是荷花之根。藕官、蕊官、菂官分別代表一朵開放的荷花的不同部分,三位一體。


其次,三個女子的關係,藕官、蕊官、菂官都是十二憐中的人物,都是姑蘇人士。為什麼特意提到姑蘇人士呢,因為作者有姑蘇情節,對姑蘇女子特別偏愛。姑蘇女子在作者筆下是聰敏靈慧又特痴情的。十二正釵有黛玉妙玉,十二副釵有香菱。現在十二憐中,特別重要的有四個,一是齡官,齡官畫薔,齡官哭雀都能道出她的痴情。我們不多說她,只說藕官、蕊官、菂官。先是藕官和菂官在戲中扮演夫妻,你恩我愛,延續到戲外,一樣的溫柔體帖,飲食起居,互相關愛,如同現實生活中的夫妻一樣。後菂官死了,補的是蕊官,藕官對蕊官也如此恩愛。這是三個小女孩子之間先後產生的真情,這種情愛不是同伴之間的友情,而是一種發自內心的真愛,這種愛又不同於薛蟠這類人的皮膚淫濫之情,這種愛是天分中生成的一段痴情,也是“意淫”。另外,藕官的痴理也獲得寶玉的讚賞:“這又有個大道理。比如男子喪了妻,或有必當續絃者,也必要續絃為是。便只是不把死的丟過不提,便是情深意重了。若一味因死的不續,孤守一世,妨了大節,也不是理,死者反不安了。”這是藕官的真情和痴理,也是寶玉的真情和痴理。


再其次,三個女憐與他們的主人相對應,影射他們主人以後情感結局。藕官分給黛玉,蕊官分給寶釵,菂官早夭,蕊官是代替菂官的。寶玉分的是芳官。“以僕代主”的敘事,此事只有三個人知道芳官、藕官與蕊官,暗示此章與寶玉黛玉寶釵三人有關。在寶黛釵三人情感中,藕官代表的是寶玉,菂官代表的是黛玉,蕊官代表的是寶釵。依據三憐的感情發展,木石姻緣在前,金玉姻緣在後。木石姻緣因黛玉早夭,是有名無實的。金玉姻緣在後,因寶玉的痴理,就是不會忘記黛玉,也會善待寶釵,有一段和睦的夫妻生活。至於後來出家是因為寶釵的藉詞諷柬引出來的,可能還有其他因素在內。


最後。真情不分性別不分身份等級,只要是發自內心的真情,只要是生命與生命之間正常平等的情感都值得尊重讚賞。作者有意將藕菂之情與寶黛之情相比,讓我讀懂了作者的平等觀。獨柯不成樹,獨樹不成林。作者寫痴情寫意淫,光寫一個寶玉不成氣候,光寫寶黛之情也難觸動讀者,只有讓不同身份地位的人都有天分中生成的痴情,都能用這段痴情發光溫暖身邊的人,才能引讀者自省,去查看自己內心的情感,去尋覓自己天分中的真情因子。


ld依荷聽雨


多謝邀請!


《紅樓夢》第十八回,為了賈妃省親,賈府派賈薔從姑蘇買來十二個女孩子和教習。分別為:芳官飾正旦;齡官飾小旦;文官;葵官飾大花面;豆官飾小花面;艾官飾老外;茄官飾老旦;玉官飾正旦;寶官飾正生;藕官飾小生;蕊官飾小旦;菂官飾小旦。
《紅樓夢》第五十八回,宮中老太妃薨了,賈府梨香院的私家戲班按律解散。王夫人將十二個女孩子叫來當面細問,倒有一大半不願回家的,願去的只四五人。王夫人將願去的放回原籍。不願去的只得留下,分散園內使喚。賈母留文官自使,正旦芳官指與寶玉,將小旦蕊官送於寶釵,將小生藕官指與黛玉,將大花面葵官送了湘雲,將小花面送了寶琴,將老外艾官送與探春,尤氏討了老且茄官去。

“杏子蔭裡假鳳泣虛凰”藕官燒紙錢被婆子拿了,寶玉替她開脫。後來芳官告訴寶玉,藕官燒紙錢的原因是祭菂官。

原文:芳官笑道“那裡是友誼?他竟是瘋傻的想頭,說他自己是小生,菂官是小旦,常做夫妻,雖說是假的,每日那些曲文排場,皆是真正溫存體貼之事,故此二人就瘋了,雖不做戲,尋常飲食起坐,兩個人竟是你恩我愛。菂官一死,他哭的死去活來,至今不忘,所以每節燒紙。後來補了蕊官,我們見他一般的溫柔體貼,也曾問他得新棄舊的。他說:‘這又有個大道理。比如男子喪了妻,或有必當續絃者,也必要續絃為是。便只是不把死的丟過不提,便是情深意重了。若一味因死的不續,孤守一世,妨了大節,也不是理,死者反不安了。’你說可是又瘋又呆?說來可是可笑?”

一般來說,這兩個小戲子蕊官、藕官分別跟了黛玉和寶釵,被認為是一種讖語,預示著黛玉、寶釵、寶玉三人的婚戀關係對應菂官、蕊官、藕官的三人關係。寶黛相戀,黛玉死後,寶玉又和寶釵成婚。

也有讀者認為對這個問題不應該膠柱鼓瑟。賈府小戲子不過是供主人娛樂的小貓小狗,在不需的時候被分配給主子們做小丫環使喚而已。 不過是根據小戲子的長相性格分配給相應的主子,美麗聰明伶俐的正旦芳官給了寶玉,其他小戲子也是依次分派,並沒有過於深刻的含義。


個人以為菂官、蕊官、藕官的關係,的確向寶玉展示了一種對感情的態度。正如寶玉看到“齡官畫薔”後,發現賈薔與齡官的戀情識分定,知道自己並非大“情聖”可以得天下“如水女兒”和“清俊男子”所有人的眼淚,不過是每人得自己應得的。
寶黛釵三人的情感糾葛,寶玉寶釵“金玉初識”在先、寶黛二人“共讀西廂”初定情在後,如同釵黛共飲的那一杯茶🍵。在初讀《紅樓夢》很久以後,個人才漸漸明白為什麼是寶釵先漱口,剩下半杯遞給黛玉,黛玉接了寶釵漱口的半杯一飲而盡,這才是寶黛釵關係的本來面貌。

《紅樓夢》第六十二回原文: 襲人便送了那鍾(茶)去,偏(黛玉)和寶釵在一處,只得一鍾茶便說:“那位渴了那位先接了,我再倒去。”寶釵笑道:“我卻不渴,只要一口漱一漱就是了。”說著先拿起來喝了一口,剩下半杯遞在黛玉手內。襲人笑說:“我再倒去。”黛玉笑道:“你知道我這病大夫不許多吃茶,這半鍾儘夠了,難為你想的到。”說畢飲幹,將杯放下。

襲人送來的一杯茶,原是用一個雙杯茶盤託著的兩杯,一杯送給寶玉先喝了,剩下一杯寶釵黛玉共同了。這一段描寫才是真正反映寶黛釵三人的關係。


阿丹151014015


一、十二女伶

元妃省親時,賈府置了一個戲班,由芳官、齡官、蕊官、藕官、豆官等十二人組成,並列為十二女伶。抄檢大觀園後,王夫人一不做二不休,解散戲班。死一個,走三個,留下八個在大觀園。

二、歸宿

蕊官與藕官是一對同性戀人。戲班拆散了,一開始她被指派在薛寶釵處做丫鬟,藕官被指派在林黛玉處。蕊官等人因聽到趙姨娘責辱芳官,便"只顧情分上義憤"與豆官等廝鬧得趙姨娘無還手之力。王夫人將女伶們逐出大觀園。蕊官、芳官和藕官不願意再受乾孃欺凌,自願遁入空門。芳官去了水月庵,蕊官與藕官跟地藏庵尼姑圓心出家了。

三、蕊官給寶釵,藕官與黛玉的深層用意

寶釵本來已搬出大觀園,蕊官也被帶出,但還重新被攆,是不合常理的。寶釵如果有心向王夫人為蕊官說情,應該可能保她的。但寶釵沒有。真的"冷香丸"吃多了,"任是無情也動人"的寶釵也真無情了。因為"冷香丸"是春夏秋冬四種花的十二兩花蕊做的,本來就不喜花兒粉兒的寶姑娘,無情和冷漠一次性把"蕊官"吃了。但即使真吃了,寶姑娘冷漠的心是治不了的。

藕官為人義氣,她原與菂官做假夫妻,卿卿我我,菂官死後,藕官燒紙錢紀念時被婆子撞見,寶玉替她解圍。"藕官燒紙錢"被認為作者喻"寶玉哭黛玉"。"心較比干多一孔"就是黛玉。藕斷絲連。黛玉死了,寶玉的情絲還在,最後"縱然是舉案齊眉,到底意難平!"

"你死了,我出家去!"一語成讖。

喜歡經典《紅樓夢》

喜歡與《紅樓夢》有關的

點擊




老林文學社


《紅樓夢》作者,寫小戲子十二官是非常巧妙的。前八十回中有多處描寫,有些能解,有些不解。

第十八回,賈府為了賈妃省親,賈薔從姑蘇買來十二個女孩子和教習。分別為:芳官飾正旦;齡官飾小旦;文官;葵官飾大花面;豆官飾小花面;艾官飾老外;茄官飾老旦;玉官飾正旦;寶官飾正生;藕官飾小生;蕊官飾小旦;菂官飾小旦。

第五十八回,老太妃死了,不準再演戲,王夫人將十二個女孩子叫來,當面細問,倒有一大半不願回家的……願去的只四五人。王夫人聽了,願去的令其乾孃領回家去,不願去的,只得留下,分散園內使喚。賈母留文官自使,正旦芳官指與寶玉,將小旦蕊官送於寶釵,將小生藕官指與黛玉,將大花面葵官送了湘雲,將小花面送了寶琴,將老外艾官送與探春,尤氏討了老且茄官去。

作者對十二官設置,按排,分配應有深意。藕官小生即如寶玉,黛玉即玉“蓮”,蓮藕相連,“木石前盟”,但藕官為女孩所飾,二女怎能配姻緣,所以,只能“一個是枉自嗟呀,一個是空勞牽掛”。菂官、齡官即黛玉之影,小旦菂官與小生藕官,飾演恩愛夫妻,即如黛玉和寶玉之戀,但飾演夫妻,終是假的,“二玉”雖愛,然不能久遠。後菂官一死,藕官燒紙,伏的是寶玉祭顰兒。小旦蕊官,實指寶釵,蕊官與藕官再演夫妻,即“金玉良姻”,寶玉續娶寶釵。但演的夫妻,“假”扮夫妻,亦不長久,寶玉出家,寶釵獨守。

正旦芳官,有人說湘雲之影,不曉確否?

(亂答)


老猴悟通靈


我去看了那一節杏子蔭裡假鳳泣虛凰,看到了以下的一段情節,是因為藕官燒紙錢被婆子拿了,寶玉替她說話的,寶玉後來才瞭解藕官燒紙錢的原因,為的是紀念死了的菂官。

原文如下,芳官笑道:“那裡是友誼?他竟是瘋傻的想頭,說他自己是小生,菂官是小旦,常做夫妻,雖說是假的,每日那些曲文排場,皆是真正溫存體貼之事,故此二人就瘋了,雖不做戲,尋常飲食起坐,兩個人竟是你恩我愛。菂官一死,他哭的死去活來,至今不忘,所以每節燒紙。後來補了蕊官,我們見他一般的溫柔體貼,也曾問他得新棄舊的。他說:‘這又有個大道理。比如男子喪了妻,或有必當續絃者,也必要續絃為是。便只是不把死的丟過不提,便是情深意重了。若一味因死的不續,孤守一世,妨了大節,也不是理,死者反不安了。’你說可是又瘋又呆?說來可是可笑?”

這裡可見藕官原是小生,菂官是小旦,因為菂官死了之後,補了蕊官,藕官因為和菂官是戲文裡演夫妻的,日常也如夫妻般的過在一處,後來她又和蕊官感情非常好,才有了上文的這一個論斷。作者安排寶玉看到這一個情節,也是借藕官之口,教給他關於愛情,關於前妻和續娶的道理。這裡也是預表了黛玉的死,寶玉和寶釵以後會成親。

而把藕官給黛玉,蕊官給寶釵的另一個意思,是因為她們是如夫妻一般的,夫妻原為一體,而作者的意思一直都是釵黛合一的,所以這裡除了預表寶黛釵的將來的關係之外,更是說明釵黛一體。

藕官的藕,藕是有很多心竅的,正如說黛玉的心較比干多一竅,又因為藕切開就會有很多絲,絲又通“思”,所以黛玉死後,寶玉是無盡的思念的。

蕊官,則是說了寶釵嫁給寶玉如同蕊官補了菂官的缺一樣的。而蕊,只是花蕊,則也是暗表好景不長的。畢竟花蕊是很快就凋謝了的。而她們三個,藕,蕊,菂又是拆分不開的。






荷唯洛之戀


這個問題說實話沒有考慮過,所以回答起來有點難度。現編肯定不靠譜不是。

跟黛玉的藕官是唱小生的,就是在大觀園燒紙被抓後來寶玉救了的那個,蕊官是唱小旦的,兩個人在臺上演的是夫妻。

說到燒紙的事,突然想到,過去一直說黛玉把自己院子裡的人管的多好,從來沒有負面新聞,這個藕官不就是一次嗎?不過這個時候藕官剛到黛玉跟前,可能還沒改變過去淘氣的性格。

至於為什麼這樣分配兩個人,那就要好好分析下這兩個小戲子了。

先說簡單的蕊官,實話實說,對她的印象不深,就是唱小旦的,應該長的很漂亮,具體有什麼驚天動地的事我是沒印象了。

藕官就不一樣了,園子裡燒紙,是為了祭奠曾經唱小旦的菂官,還有一番奇特的愛情理論。這個小丫頭如果不是後來出家做了尼姑也會是一個情種,對愛情肯定會忠貞不二的,這不就是黛玉的愛情觀嗎?給了黛玉恰如其分。

反觀蕊官,唱小旦的,菂官死後代替菂官在臺上跟藕官扮演夫妻。我們知道後來寶釵在黛玉去世後嫁給了寶玉,跟蕊官何等相似?

所以說,這兩個小戲子分別跟了黛玉和寶玉,其實這也是一種讖語,預示著黛玉,寶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