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國達人秀》到《創造101》,選秀綜藝進化了啥?

綜藝的發展是一個互動性不斷加強的過程。直播綜藝的試水打開了互動視頻的想象,但是在視頻質量與流程把控方面也帶來更大的挑戰,沒有辦法大規模深入發展。到了網絡綜藝高速發展的時代,則開始有了更多技術手段來滿足節目與觀眾之間的互動需求和創新玩法。

《偶像練習生》、《創造101》,最近大火的兩檔選秀節目都以前所未有的互動性在全網掀起投票pick的熱潮。互動視頻把觀眾變為用戶,讓觀眾對視頻內容的發展走向有了一定的把控力,一方面加強了他們的參與感,另一方面環節的開放也為節目本身增加了未知感,更加新奇有趣。

更大規模的互動改變了觀眾與節目的關係

綜藝節目的互動性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從視頻評論到彈幕文化,再到《美國達人秀》、《超女》等選秀節目把選手是否晉級的選擇權留給觀眾投票,這些方式都幫助節目製作者瞭解觀眾的偏好,不斷調整以迎合觀眾口味,同時讓人們對評選結果沒有異議。

從《美國達人秀》到《創造101》,選秀綜藝進化了啥?

不過這些互動無論在參與範圍還是形式上都非常有限。遠不及今年大熱的《偶像練習生》和《創造101》。

愛奇藝《偶像練習生》將偶像養成模式運用到了極致,以“全民製作人”為概念,將男團成員的每一次晉級都交到觀眾手上。粉絲們在微博上呼號“救救孩子”爭取票數,引發全民打榜、投票。此外會員擁有每日兩次投票權益,而非會員則只有一次,這樣的會員拉新規模可謂勢不可擋。

節目充分調動了“互動”的情緒,練習生們的末位淘汰使得各家粉絲各顯神通,紛紛組織起拉票活動,在微博中呼籲“救救孩子!”。

從《美國達人秀》到《創造101》,選秀綜藝進化了啥?

偶像的陪伴養成模式能夠最大限度調動粉絲參與偶像的成長過程,這是TFBOYS收穫大量阿姨粉的主要原因,也是《偶像練習生》和《創造101》作為團體選秀節目,在互動性上大獲成功的原因。這個過程能夠給予粉絲難得的參與感和成就感。

強互動綜藝帶來品牌的創新玩法

互動性強的節目也帶來更多互動和創新的營銷玩法。

《創造101》每期節目都插入了品牌應援視頻、創意中插和MV片尾廣告,這些短片是選手給品牌拍攝的個性廣告,也是選手自己的專屬介紹短片,是展現特色與才藝的機會。

這些內容豐富、觀賞性強的視頻將選手與品牌自然連接,藉助節目中不同性格、形象的選手,達到品牌傳播的目的,既加強了觀眾對品牌的認知和印象,又巧妙地與節目建立了新的互動方式。

從《美國達人秀》到《創造101》,選秀綜藝進化了啥?

《偶像練習生》也是如此,在節目中設置了“個人福利時間”,練習生在完成個人展示的同時為贊助商進行花式口播。節目同樣開設了品牌的專屬投票通道,獨家冠名的農夫山泉維他命水在節目播出期間被搶購一空。此外,小紅書App為粉絲提供了互動平臺,你我貸App則為得票前五的練習生買下陸家嘴花旗大樓投放一天廣告的機會。

互動綜藝背後是IP的生態佈局

1. 偶像持續運營,收割IP產業鏈長尾價值

綜藝節目的結束不是終點,而是商業價值變現的新起點。因此對於《偶像練習生》和《創造101》這樣的偶像養成類選秀節目而言,更重要的是後續的運營。

為此,愛奇藝與知名節目製作和經紀人葛福鴻成立一家單獨的公司,對最終出道的團隊進行從經紀到製作的全方位獨立運營,共同負責打造該團體未來18個月裡的訓練、音樂製作和演出。

區別於以往選秀節目後續資源的缺位,愛奇藝顯然已經為實現IP產業鏈長尾收割做足了準備。

從《美國達人秀》到《創造101》,選秀綜藝進化了啥?

2. 衍生品開發,附加更高商業價值

《創造101》節目組在選手進駐101大樓之前,就為每位選手準備了衍生產品,包含項鍊、髮帶等能夠在日常生活中頻繁使用和展現的物品。同期騰訊視頻開闢節目衍生品商城,產品可同步在商城和贊助品牌小紅書上售賣。

這些衍生品是粉絲與節目、偶像之間互動的重要載體,其開發也為節目帶來了更高的商業價值。

3. IP多元改編,構建內容生態體系

愛奇藝在《偶像練習生》中的偶像打造不僅侷限於視頻內容,漫畫《偶像遊戲》、同人小說《come and pick me!》以及系列衍生品都已經開發並面向市場,形成一套多向聯動的內容生態體系。

節目從番外節目的開發、平臺互動社區的運營、漫畫文學衍生品的開發,到線下粉絲見面會、演唱會,打通了線上線下的產業銜接,全鏈路佈局偶像產業。

從《美國達人秀》到《創造101》,選秀綜藝進化了啥?

結語:互聯網技術給綜藝娛樂行業帶來了顛覆性的變化,改變了粉絲與偶像、觀眾與節目、消費者與品牌的互動方式和關係鏈接。

可以看到,在綜藝節目中,互動性可以貫穿於粉絲、偶像、品牌與商業市場的各個環節,將節目IP的商業價值在市場化運作中持續性放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