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也能當飯吃而且還是一種養生之術

《莊子》又名《南華經》,是道家經文,是戰國中期莊子及其後學所著,到了漢代以後,便尊之為《南華經》,且封莊子為南華真人。其書與《老子》《周易》合稱“三玄”。而在《莊子》一書中就載有“餐風飲露”的神人。在實踐上也是有的,因為道教養生上就有“服氣”(並非指感情上服不服氣)一說。

在道教中,“服氣”是一種養生方法,主要是要人鍛鍊自己呼吸,達到入多出少的效果。這種出入之間的一多一少的差異就好像是人在服食“氣”一樣,所以叫做“服氣”,亦稱為“食氣”、“行氣”。道教素重煉氣之法,認為元氣為生氣之源,氣在則神隨生,得元氣則生,失元氣則死。

《抱朴子·釋滯》說道:“初學行氣,鼻中引氣而閉之,陰以心數至一百二十,乃以口微吐之,常令入多出少,以鴻毛著鼻口之上,吐氣而鴻毛不動為候也。漸習漸增其心數,久久可以至千。”

《雲笈七籤》卷五十六《元氣論》中說:“人所以得全生命者,以元氣屬陽,陽為榮;血脈屬陰,陰為衛。榮衛常流,所以常生也。”

《道藏》中也有《服氣經》、《服氣口訣》、《服氣精義論》等關於服氣養生的法訣。

這種鍛鍊有什麼好處呢?《淮南子·墜形訓》說:“食氣者,神明而壽。”《論衡·道虛篇》引道家說:“食氣者,壽而不死,雖不穀飽,亦以氣盈。”如果說“不死”還是一種誇張,那實際上以養生達到長壽還是可能的。


“服氣”本來是關乎於己的養生之術,現在則是追逐欣羨外物的用語了,比如說表示佩服某人、讚歎某事。

空氣也能當飯吃而且還是一種養生之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