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寶寶看電視危害真的那麼大?

給寶寶看電視危害真的那麼大?

媽媽:我感覺我家娃只有在看電視的時候才會產生“心流”……

說的也是,娃們無論上一秒是在翻天覆地大鬧天宮,還是撒潑打滾大哭大鬧,當電視一開,世界瞬間清淨。老母親終於可以癱倒在沙發裡神清氣爽地刷刷手機,不用扳著指頭算孫猴子還有幾個小時能放電完畢。

獨自帶娃的媽可能體會就更深了,一邊要帶娃,一邊還有成堆的家務要做。大家都覺得,比起擔心孩子爬上爬下摔了碰了,把娃安靜地託管給“電視保姆”還是相對放心的。

畢竟電視一打開,孩子就像被粘在沙發上了一樣,比502膠還管用。

電視帶來的方便省心,能讓疲憊帶娃的媽媽或者老人有一口喘息的時間,這或許是為孩子按下遙控器開關的一個無法抗拒的理由。

於是現實就演變成為兩極分化的對立:

一邊是專家和權威機構苦口婆心敲小黑板提醒:過早或過多看電視對孩子眼睛不好事小,搞不好還會產生暴力傾向、肥胖問題、睡眠問題、注意力障礙。

另一邊卻是帶娃已經累到靈魂出竅的媽媽,面對各路“諄諄教誨”時一副要拿小金人的表現:“喂?我這邊信號不好,聽不到呀!”

想起之前跟一個全職在家帶娃的朋友聊天,她問我:“我知道電視看多了不好,可我累病了誰來帶孩子?再說了,我們小時候不都是看著電視長大的,現在不也好好的?來,你來說說,電視是不是就真的不能看?”

其實,對於電視這類“屏幕時間”的態度,之前在推薦動畫片的時候我就已經說過了,在潼潼兩歲之後,我們就開始允許她適當接觸電視或平板電腦了,但我們的原則是:一來要控制好時間,二來要看高質量的內容。

而在這樣的約定之下,我們這三年來與電視夥伴的相處也還算愉快。

給寶寶看電視危害真的那麼大?

1

可能會有人問為什麼我兩歲前沒讓潼潼接觸電視?其實在我們家,不看電視並不算是一個艱難的抉擇,而是一件挺自然的事。

在我童年記憶裡,我父母都不算電視迷,我們家茶餘飯後,除了看看新聞,更多的是各自窩一塊兒地方看書。我媽每天就加班看業務上的材料和專業書籍,我爸讀讀報紙,而我就看他們給我買的一大櫃子的中外名著。

這樣的閱讀習慣伴隨我很久,在生命的各個時期,我都喜歡從書本中汲取成長的力量。

前陣子陪孩子做作業陪出心梗的帖子刷屏時,我也跟潼外婆閒聊,我說我怎麼完全不記得我小時候你們陪過我寫作業啊?我媽也說,在學業方面他們的確是沒管過我。

用現在的來話說,我小時候算是專注力不錯的孩子,在看書做題寫日記以外,還沒什麼別的著迷的事兒。看電視在我自己的記憶裡,可能是等到《還珠格格》《流星花園》那會兒才真正用心追過(暴露年齡啊),之前小時也就偶爾看看動畫片就完了。

後來我想,從小到大我能靜下心來看書學習,可能也或多或少的得益於小時候爸媽沒有把我完全託管給電視吧?

在有了潼潼以後,我的閱讀習慣也沒改,工作和陪娃之餘,做的最多的事還是看書,家裡電視對我們來說基本是擺設,極少有開的時候,可能也就春晚的時候看看罷了。

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潼潼也並沒有主動要求過看電視。直到兩歲以後,考慮到孩子的“社交屬性”,當然也是因為我早就想好了會幫她把關挑選高質量的內容,於是這才給潼潼開放了每天15分鐘的電視時間。

之前在《讓孩子的大腦自由》裡看過一個研究數據說:“3歲以下兒童每天多看1小時電視,他們在7歲前出現注意力問題的可能性就會上升10%。”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我對她“屏幕時間”的控制一直相對嚴格。

而不過多接觸電視的好處,在潼潼身上,或許也隱隱有所體現。

她算是同齡人裡比較坐得住的孩子,做喜歡的事時非常沉靜。除了先天的性格,和我們以前聊過的那些引導方法,其實

有控制有選擇的看電視,也在保護著孩子的專注力。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是一邊說著“我們看著電視長大也沒怎麼樣啊”,一邊卻暗暗懊惱自己怎麼也靜不下心來完整的讀完一本書的。

只是在我看來,如果我們已經選擇了把孩子長時間託管給電視的便利和省心,那就真的別抱怨孩子怎麼永遠坐不住、學習和玩耍的時候總是注意力不集中了。

給寶寶看電視危害真的那麼大?

2

沒讓潼潼太早看電視的另一個原因,是美國兒科學會認為:在兩歲以前,孩子的大腦還不能理解他們所收看節目的內容和情境。

很多媽媽會說:“我家寶寶真的很喜歡看電視!”是啊,那些一刻不停動來動去的鮮豔畫面,肯定會吸引小寶寶目不轉睛地看,但事實上,他們尚不成熟的大腦,並沒有辦法從這些快速閃動的畫面裡找到意義。

美國兒科學會對於“屏幕時間”的要求已經從2歲降低到18個月,但他們同時提醒,家長需要作為“質檢員”為孩子篩選高質量的內容,而且最好一起觀看,講述視頻的內容。

在我看來,這個提醒應該就是基於為了讓父母們能夠主動幫助孩子理解電視的內容和情境,彌補孩子過早看電視可能造成的危害。

畢竟,當孩子還無法理解電視的內容時,看電視的行為,就只能算是無意義的消遣,對孩子正在高速發育的大腦來說,

它只是可以帶來愉悅但沒有營養的精神快餐。

可能會有人問,那益智類節目呢?我們不是能通過看電視教育孩子嗎?

華盛頓大學的一群科學家就對這個問題很感興趣,於是9年前,他們對迪士尼出品的“益智節目”《愛因斯坦寶貝》進行了研究。

可是,研究卻最終發現這個宣稱可以擴大17-24個月大嬰兒詞彙量的電視節目,其實實際上並沒有起到如宣傳一般的效果,相反,孩子每天多看1小時這類節目,理解的詞彙就會比其他孩子少6-8個。

在研究數據面前,2009年10月,迪士尼宣佈召回該產品,並對購買者進行全額退款,同時還把“益智”兩個字從產品包裝上抹掉。

事實上,在生命的初期,孩子的大腦一直在高速發育,並在周圍的環境中不斷的吸收成長的養分。比起被動接受電視上閃爍的畫面,讓他們能主動的玩耍、做些不插電的學習遊戲,能給他們提供更豐富的營養。

他們可以用自己的眼睛、耳朵、鼻子、小手、和有吸收力的心靈,去認識這個立體的、複雜的、美好的世界。

在有趣的遊戲中,他們學會主動思考、解決問題,他們的想象力、專注力、好奇心也能從中得到更好的培養和保護。

而在和活生生的人面對面的交流中,語言的刺激和對他人情緒的捕捉,也會讓寶貝的小腦瓜中形成豐富的神經連接,學會恰當表達自己所思所想、學會與周圍人融洽的交流。

即使是2歲以後,孩子能基本理解一些專為孩子製作的電視節目上的內容和情境,能真正從高質量的節目中獲益了,電視也只是孩子美好童年的一個小小的組成部分。

就像潼潼一樣,她的日常生活並沒有因為每天15分鐘的屏幕時間而發生太大的變化(自她3歲以後已經增加到每天30分鐘),平時她還是會自己玩玩具、畫畫、讀繪本、或是出去騎車滑滑梯奔跑。而看電視,只是她做的各種好玩的事情中的一項。

看著潼潼在自己喜歡的各類活動中自由穿梭與轉換,誰又會覺得她有因為電視看得不多而失去或缺失了什麼“童年的快樂”?

給寶寶看電視危害真的那麼大?

3

當然,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我非常清楚,真的要控制孩子在2歲以前完全不看電視,可能在一些家庭裡並不容易實現。

因為用心帶娃真的是個體力活,如果短時間的“屏幕時間”可以換來一會兒放鬆,讓媽媽的情緒和疲憊有個出口,當然無可厚非。

畢竟,相比已經無力招架、隨時會爆炸的媽媽,讓孩子看會兒電視也算兩害取其輕。

育兒無法處處完美,在一些難以調和的情況下,做一些稍許的讓步尋求各方的身心平衡,的確是比為了力求“政治正確”,而搞得自己和家人身心俱疲劍拔弩張要更妥帖。

電視從來不是洪水猛獸,真正對孩子有害的,是以電視為放大鏡和導火線,所暴露出的親子陪伴問題和家庭規則問題。

怕的就是,我們在偶爾享受了電視的輕鬆以後,就無法戒除這種精神依賴了。在孩子需要陪伴時,偷懶的心會容易讓我們選擇最方便快捷的方式——按下遙控器。

如果把打開電視從偶爾的放鬆,變成了長期的習慣,我們跟孩子坐在一起耳鬢廝磨的甜蜜時光,勢必逐漸變成了身在曹營心在漢的空洞相處。

要是孩子最經常聽到的是電視裡那些虛構形象的臺詞,而不是和爸爸媽媽之間有溫度的交流,孩子的語言滯後也就不足為奇。

要是我們沒有在打開電視前先替孩子對內容進行“排雷”,那些未經過濾的內容,把本來純真善良的孩子慢慢變成有攻擊性的“灰太狼”,也是意料之中。

要是我們無法為孩子制定好關於電視的規則,並前後一致的執行,每一次都在孩子要求再看一集的哭鬧中舉手投降,我們也會在以後越來越多的事情上失去原則。

而童年時代缺失的“規則課”,也許孩子會在今後的成長中用更多的代價去獲取。

說到底,影響孩子的並不是電視,而是“沉迷於電視”。即使天天頻繁地看電視,孩子也會照常長大,可能最明顯的表面影響也只是視力下降,但更加會讓人擔憂的,卻恰恰是那些看不見的失去。

這樣想來,電視真正考驗的也許是大人的自控力,而不是孩子。當我們在有精力選擇時,是否願意放棄那一點表面的“省心的便利”,而去選那條需要自己更多付出時間和精力去陪伴的看似辛苦的路呢?

想必,看到這裡,答案自然已在我們心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