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縣一對夫妻堅守林場教育30餘載

道县一对夫妻坚守林场教育30余载

熊玲蓮老師輔導學生做作業。

本網訊 永州市道縣橋頭林場學校坐落在五嶺山系群山環抱的西北邊陲。距湖南道縣縣城47公里。這裡群山連綿起伏,山的那一頭還是山,一眼望不到盡頭……這裡有一對為人稱頌的模範教師夫妻---熊玲蓮和蔣業順夫婦,堅守山區教育30餘載。

道縣橋頭林場學校建於1985年,至今已有33年的歷史了,而熊玲蓮之前已經在村小工作了3年。學校建校初期,由於學校嚴重缺編,熊玲蓮服從學校安排被調回橋頭林場學校。她是學校歷史發展的最早見證人,也是與學校共同成長,風雨同舟走到現在的人。

時光流逝,歲月如梭。從一個人到兩個人結合,再到三口之家,學校也見證了熊玲蓮、蔣業順一生的幸福軌跡。年輕時候的熊玲蓮老師青春靚麗,她把全部精力都無私獻給了山裡的孩子們。沒有轟轟烈烈的故事,只有真真切切的人生。夫妻兩人一路從風雨中走來,熊玲蓮在山區的三尺講臺上工作了整整36年,丈夫蔣業順老師從1986年畢業分配工作到橋頭林場學校,至今也有32個年頭了。

愛家更愛教育

2002年車禍,蔣業順老師傷了兩片肋骨,孩子手腕骨折。丈夫和孩子出院後,熊玲蓮老師一邊繼續護理丈夫和孩子,一邊悉心教學,沒耽誤學生一節課。這一年熊玲蓮所教班級40人,考取縣城初中學校4人,打破了學校前幾年連續為“零”的紀錄,贏得學校領導和家長的一致好評。學生人數也猛增到200多人,一些外面的學生和轉學在外的孩子紛紛返校就讀。

愛學生勝似孩子

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道縣橋頭林場下轄11個行政村75個自然村,離學校最近村的也有15裡山路。20世紀90年代初,因路途遙遠,沒修公路,孩子們幾乎都讀寄宿。孩子們星期天從家跋山涉水到學校,下週星期六才回家。當時學校條件也異常艱苦,不能為學生提供熱水及新鮮菜蔬,孩子們吃的是自帶乾菜。一天晚就寢後,學生包黨玉因身體虛弱突發“老皮瘋”,臉腫得看不見東西。熊玲蓮知道後,拿來手電筒,不顧天黑路陡,跑到山上弄來松針。敲開林場工人的門,要來些米酒,用自己微薄的工資(當時34元/月)買了十幾個雞蛋,又叫開同事的門,弄來爐子、水鍋,親自為學生煎煮、清洗,直到晚上12點鐘,看著學生病情有好轉,才肯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家休息。

如今,山區生活及交通條件改善了,修了水泥路,學校食宿條件好轉了。然而取而代之的是學生家長外出務工,孩子們成了名副其實的“留守兒童”。孩子們面臨更多的是心理問題及教育弊端。熊玲蓮適應新的轉變,承擔起“新時代保姆”及“留守兒童心理醫生”的角色。先後為鄉親鄰里兼管孩子50餘人。很多人都說熊玲蓮是“勞碌命”,可熊玲蓮總是一笑了之。因為她堅信:教育因為有愛才更加燦爛,更加輝煌。這就是她,一個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道縣偏遠鄉村教師,一輩子做著看似平常卻不平凡的事。

以校為家嘔心瀝血

每年的重陽節,作為學校工會主席的蔣業順會組織退休老教師座談會,大家齊聚一堂,交談甚歡,這是學校尊老愛老、慰問關愛退休老教師的優秀傳統文化活動。

2017年10月31日,蔣業順身先士卒,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帶頭作用,揹著沙子,水泥上山尋找水源。作為學校“抗旱引水工程”先遣部隊的牽頭人之一,為解決全校師生的用水問題做出了巨大貢獻。

“每天鍛鍊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蔣業順恪守這一信念,每天早上堅持鍛鍊身體,表示還要為鄉村教育繼續發光發熱,籃球場上有他矯健的身影,乒乓球檯有他的揮灑自如。

曾經的“全國師範統招生”,響應國家號召,分配到老少邊窮地區去支教,蔣業順他們那一代人,撐起了中國義務教育的一片天。這一代人,可親可敬,值得後人景仰。曾經風華正茂,如今也還意氣風發。蔣業順老當益壯,經常隨學校籃球隊出征去打比賽,還訓練乒乓球隊運動員,帶球隊去縣裡參加比賽。可謂是把自己的精力和心血都用在了學校和孩子們身上。

初心不改堅守信念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迎著改革開放的浪潮,國人為之振奮,心潮澎湃,熊玲蓮夫婦真的不想出去感受一下嗎?

90年代初,改革開放的春風颳遍大江南北,有人約他們“下海”,他們沒去;有人勸他們進城,他們沒去。後來,國家政策利好,鄉村教師可以通過考試,公平晉升進城教書,他們也想參加進城考試。有幾次報考費都交了,臨考便又猶豫了,捨不得朝夕相處的孩子們。熊玲蓮說:“我們走了,誰來接替我們的教鞭?”就這樣,他們一直執教到現在。

有人問:“你們後悔嗎?”熊玲蓮是這樣回答的:“這裡的孩子更需要我們,我們也是山裡人,如果連我們在這裡都呆不住,誰還願意到這來?我沒後悔過,我覺得這幾十年,我活得特充實。看著走出山裡的一批批娃兒,我倍感幸福。”

多麼質樸的語言,多麼博大的胸襟,卻彰顯了熊玲蓮夫妻對農村教育矢志不渝的決心,把孩子的成功看作自己人生的幸福,這是多麼高尚無私的愛。

多年來,熊玲蓮夫妻總是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每一件事情,以樸實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著每一個學生,用孜孜不倦的奉獻精神打動著學生,他們的付出贏得了周邊群眾的信任與好評,贏得了全校師生無限的尊敬與熱愛。為了教育的明天,為了山裡孩子的未來,不管農村條件多麼艱苦,他們一如既往,堅持不懈地走下去。(通訊員 蔣正爭 蔣施龍 何文斌)


分享到:


相關文章: